牛 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工作室模式的高职院校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牛 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随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工作室制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针对目前工作室模式存在的诸如对于专业背景要求较高、实施方式杂乱等不足,提出了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三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明确了各阶段学生、教师、企业的角色定位及实施要点,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创新创业教育; 工作室模式; 高职院校; 工科类
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进民众福祉。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未来要继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应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由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社会组织之一,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调整,有利于高校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有利于高校学生的自我实现。
目前,国外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要通过设置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育实验室。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工作室[1],纽约大学的ITP项目[2]等。国内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纳入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高校自我运作型。高校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组织创业计划比赛,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素质和能力[3]。第二,基于创业园技能训练的依托型。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给予学生创业活动的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并进一步接轨社会性的科技园区[4]。第三,政府政策文件资金推动型。比如江苏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创建大学生创业园、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各类创业大赛等。随着现代学徒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尝试依托工作室这种类学徒制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5],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基于此,本文在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于适合高职工科教育,并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创新创业模式进行探讨[1]。
1.1 工作室制的内涵
工作室制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学院的“作坊式”教学模式。它提倡知识与技术相结合,融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为一体。工作室制与近年流行的现代学徒制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6]。与学徒制强调学校和企业双主体不同,在工作室制中,实施主体是学校,主要利用面向工程实际的项目化教学,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由教师带领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训练,完成综合训练。工作室制主要特点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名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等平台,基于项目组织教学,实现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目标。
1.2 高职院校工作室制研究现状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看到了工作室制这种更加符合“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形式,纷纷考虑结合专业实际开展相应的实践。纵观国内工作室制的实施,大多数都需要较强的专业背景,例如在IT或者艺术类专业中实施的类企业式工作室模式,这类工作室普遍都具备企业的运行架构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比如梁骥阐述了通过构建工作室来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5]。曹志宏等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引入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然而,如何结合高职工科类学生的特点,以工作室为平台,构建一个具有一定普适性、分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平台的研究还不多见。
2.1 “三层递进式”平台概述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紧紧抓住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成果孵化四个关键环节,聚焦知识、能力、品质、实践四个关键要素,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本文据此提出“兴趣小组—工作室—项目团队”三层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与大多数院校工作室设立需要较强专业背景不同,“三层递进式”平台可以适应于大多数高职工科专业,注重面向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培养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三层递进式”双创培养平台
兴趣小组阶段主要面向大一新生。由于学生此时没有经历专业学习,该阶段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设立各类兴趣小组,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提升专业学习兴趣。该阶段主要由工作室的高年级学生主导,带领新生开展活动,教师起引导和把关的作用。通过该阶段的学习,为第二阶段工作室奠定基础。经过了第一阶段之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加入各类技术工作室、创业实验组,并结合学院的各类竞赛,扶持平台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主导,带领学生定时定点开展活动。以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或者教师以及企业的实际科研项目为载体,锻炼学生的技术能力,并有意识地灌输创业意识。最后的项目团队阶段,主要针对工作室学生在各类比赛或者参与技术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比较好的,特别是可以产业化的项目进行成果的完善和孵化。此时,由工作室学生在本工作室或者跨工作室自主组织成立项目团队,引入公司运行模式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该阶段主要由学生主导,教师与企业参与。教师在该阶段主要起到服务作用,比如指导项目开发实施,联系相关企业等。通过该阶段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管理协调能力,最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人才。
2.2 应用案例及实施要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心,以探索培养高职教育杰出人才为抓手,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需求,建设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载体[8]。其中,电子电气学院的“机器人工作室”作为常州市优秀学生社团,将双创教育与地区经济需求结合,与专业建设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以此为例说明“三层递进式”平台实施情况。一般一个工作室对应几个兴趣小组,而一个兴趣小组也可能有多个工作室与之结对。具体到机器人工作室,在大一阶段对接了“电子设计”“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等5个兴趣小组。由工作室高年级学生每周定时负责参与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打下专业技术基础。等学生到了大二上学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长选择参与各个工作室。以机器人工作室为例,针对加入工作室的学生,由指导教师和高年级的学生共同制订针对个人的培养计划。这一过程对于工作室指导教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要保证时间的投入,同时也要注入更多的心血,形成具有自我色彩的创新元素。在“三层递进”平台的工作室阶段,刚加入工作室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也存在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弱等问题。此时,需要教师及早介入,起主导地位。利用教师个人以及企业的具体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有些高校的工作室成员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挑选”出来的。这其实已经失去了工作室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真谛。工作室培养创新成员离不开青少年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也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教授。最后,在“项目团队”阶段,工作室学生根据前期的专业知识积累,提出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设想,自由组织项目团队。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生的这一需求,提供了大学生科技项目园、商贸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园、淘宝电子商务中心、“香樟大道”微商平台等,以商务实战牵引技术学习与技能培养。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及相关企业共同参与,服务于学生,企业专家和学院名师协同培养、合作企业与社会组织项目牵引,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机器人工作室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室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30多项,其中,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学生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9项,2人注册成立创业公司。工作室也被共青团常州市委授予常州市优秀大学生社团称号。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等同于创业教育,而是要培养学生今后具备抓住生活中机遇的能力,拥有创新创业的精神。以工作室为载体,“三层递进式”平台的提出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该平台根据高职工科类学生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培养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主体对象及任务,并以机器人工作室为例阐述了实施要点。今后将在实践中优化改进该平台,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1] 徐清华, 胡维佳. 从理念到实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建[J]. 世界教育信息, 2009(4):67-70.
[2] 杨建新, 孙宏斌, 李双寿,等. 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5): 27-32.
[3] 李家华, 卢旭东.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9-11.
[4] 王涛, 顾璕佶. 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现状和对策[J]. 教育评论, 2015(8):82-85.
[5] 梁骥. 高职新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8):31-34.
[6] 许爱军, 蒋新革.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与概念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21-25.
[7] 曹志宏, 沈海泯, 王文娟, 等. 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SMART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2): 20-22.
[8] 王丹中. 起点·节点·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路径[J]. 职教论坛, 2015(33):27-30.
[责任编辑:李娟]
Study on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Based on Studio Teaching Model for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IU Ji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s th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reform goes further, the studio teaching model, which could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comes into sight. Aiming at solving the shortages of the studio teaching model, such as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disorder of the implementing method,etc, the pap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new model, which is named "progressive three-layered model". This new model not only has defined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enterprises, but also has expounded the key point of implementation, which could achieve good results.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studio teach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gineering specialty
2010-05-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6SJD880149);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牛 杰(1983-),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G 717.38
A
1672-2434(2017)04-00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