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药物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中期疗效比较

2017-09-11 13:21:59王宇娟杨晓蓉景阳
关键词:鼻部鼻甲变应性

王宇娟杨晓蓉景阳

·经验与教训·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药物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中期疗效比较

王宇娟1杨晓蓉1景阳1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慢性炎性疾病,其在国内的发病率约达11%~20%[1]。患者的鼻部常出现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相当数量的患者在病情迁延反复后出现严重鼻塞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针对这样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作为一种选择。低温等离子作为一种有效的组织切除和消融手段,在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上有独特的优势。我科采用低温等离子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和药物治疗相比,发现中期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女性21,年龄18~59岁,平均(32.7+12.6)岁,病程1~30年。所有患者的诊断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武夷山)”[2],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明确诊断;②患者体征检查均为双侧下鼻甲肥厚水肿,下鼻甲与鼻中隔紧靠,鼻腔明显狭窄或仅有小缝隙;③患者主诉鼻部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学习以及睡眠;④所有患者既往曾行抗组胺药或鼻喷激素类药物治疗至少3月以上。排除标准:①全身急性炎症发作期或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②合并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③合并严重心肺等全身疾患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随机分入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和药物治疗组(药物组)。该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得到了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组:患者入院常规检查,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仰卧位,静脉复合麻醉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盐酸羟甲唑啉棉片适当收缩鼻腔黏膜2~3次。在鼻内镜下,设定输出功率20~25W。采用美国杰西公司低温等离子治疗系统,选用针状低温等离子刀头(45号刀头),分别选取双侧下鼻甲2~3个部位,将针状刀头刺入下鼻甲黏膜下达下鼻甲骨质,边消融边退出针头,观察黏膜缩小至合适范围,最后使用电凝止血刀封口。术毕鼻腔局部用膨胀海绵填压。

术后处理:术后予以口服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天1次,共2周。术后约48小时取出鼻腔填塞物。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内镜下换药约2~3次,清除伪膜、痂皮及分泌物。

药物治疗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天1次,共2周;鼻喷激素内舒拿(默沙东公司),每次2喷,每天1次,持续3月。定期门诊随访。

1.3 疗效评定

1.3.1 症状总评分

患者分别在在治疗前,治疗第3月、第6月进行鼻痒、喷嚏、流涕、鼻塞、鼻甲肿大的评估,按照等级记分,将五项评分相加为总评分,评定标准如下:

1.3.2 有效率评定

用疗效指数作有效性评定,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

①显效:疗效指数≥65%;

②有效:25%<疗效指数<65%;③无效:疗效指数≤25%。

1.4 安全评价

记录和评估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入组60例患者,手术治疗组30例,药物治疗组30例。最终完成随访,进行完整评分者在手术组有26例,药物治疗组有24例。手术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平均(38.7±11.1)岁,药物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平均(39.4±14.2)岁。两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症状总评分比较

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月和第6月进行比较(见表1)。治疗前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月两组症状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月,组间症状总评分可见差异有统计学(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3月及6月的有效率评价,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4 不良反应率

手术治疗组;有1例鼻腔粘连,3例鼻部渗血,经换药后痊愈,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药物治疗组有2例鼻干,2例鼻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变应原的引发的鼻部慢性炎症。变应原导致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炎性物质作用于鼻黏膜的神经末梢、血管壁以及平滑肌上的相应受体上,导致了患者出现鼻部刺痒,喷嚏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了鼻甲水肿,大量清涕,炎症进一步可导致鼻甲组织增生肥大。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和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在H1受体,拮抗组胺刺激H1受体引发的过敏症状。鼻喷激素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作用,但对于常年鼻部炎症造成的鼻堵塞症状往往疗效欠佳[3]。且限于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于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患者往往不愿长期服用药物[4],造成鼻部症状控制不良。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针对严重鼻塞影响睡眠和呼吸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可快速消融鼻黏膜下组织,缩小鼻甲的体积,增加鼻腔的空间,改善通气功能,快速有效的缓解鼻部症状[5]。较之传统的微波、射频治疗,低温等离子可在鼻腔黏膜下消融组织,尽量保持鼻黏膜的完整性,保留了鼻黏膜纤毛组织的功能,减少了鼻干,鼻痂皮多等不良反应。我们的研究发现,较之药物治疗,低温等离子在早期缓解鼻痒、流涕、喷嚏、鼻塞等症状上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别,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了患者的鼻部症状。两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治疗3月)。但在治疗6个月的疗效观察中,经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药物治疗的疗程设定为3月,患者停药后往往导致症状的复发。而手术患者因术后鼻甲适度大小,鼻塞的症状明显改善,使鼻部症状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同时,鼻部黏膜下的低温等离子消融可促使黏膜下静脉血管窦的闭塞,神经末梢的破坏使敏感性下降,从而减少了腺体的分泌和血管的渗出反应,减轻了鼻甲水肿的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低温等离子手术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手术指征不宜过于宽泛,其价值在于改善鼻部通气,适度减轻鼻部敏感性,从而缓解鼻塞和喷嚏、流涕症状。对于轻度、间歇性发作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及不以鼻塞症状为主诉的患者仍应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的推荐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方式应该作为辅助方式,严格掌握适应证,选用最为合适的方式治疗患者。

1 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 (5):378-384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3 Startahand BE.Once daily budesonide aqueous aasaJ spray for allergic rhinitis:a review.Clin Ther.2004,26: 473-492.

4 Valovirta E,Myrseth SE.Palkonen S.The voice of the patients:allergic rhinitis is not a trivial disease.Curt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08,8:1-9.

5 李佩忠,顾东升,陆美萍,等.鼻腔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1):891-894.

(收稿:2017-03-13)

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17.04.020

1 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710068)

王宇娟,主治医师.Email:wyujqz@163.com

猜你喜欢
鼻部鼻甲变应性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鼻炎发作 试试穴位按摩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自体耳软骨移植联合硅胶假体置入在鼻部整形中的应用
鼻部按摩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