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蠡
摘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绩效考核的推动,而做好绩效考核这个工作相对不容易,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都有一定的考核标准,但也有很多的不同,特别是绩效考核的内容,由于每个部门的职能不同,所以,对于考核的内容指标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因此,事业领导必须全面认识自身单位的结构,从每个关节点上为单位的发展优化,再以自己单位的发展方向来确定考核内容,这样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进行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1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和在事业单位中重要地位
事业单位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首先要在人才的选聘上多下功夫,在合适的岗位上选择合适的人才。其次就是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在绩效考核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发展目标的,但是想要真正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不仅要看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还要看他们的工作态度,同时将考核标准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让职工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目标的需要职工可以明白自己在规定时间内需要做的事情,只有按照目标来完成自己工作的职工才能在绩效考核的时候获得好成绩,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有助于单位的发展以及单位目标的实现。然后事业单位再根据职工绩效考核的成绩对职工进行奖励,有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职工的潜力,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绩效考核有助于事业单位顺利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
通过绩效考核我们不仅可以实现单位内部的公平公正,同时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数据了解单位的内部数据。例如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什么来实现的,单位的利润和业绩如何来创造,职工的业绩水平如何,以及如何对职工进行管理等。总之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通过绩效考核我们可以鼓励职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我们要争取将每一位职工都纳入绩效考核的氛围中来。
2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绩效考核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不够深入
随着现代化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企业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绩效考核制度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由人事管理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变的必要手段。然而,虽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断向着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学习与转变,在本质上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依旧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体制残留思想的约束。因此,目前事业单位多数只是借鉴绩效考核的方法,却还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导致了绩效考核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层面上,不能够有效地对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聘用、培训、晋升和奖惩起到根本性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了绩效考核的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起到的作用偏低。
2.2绩效管理方式失当
由于事业单位中智力劳动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进行考评时,智力劳动的量化与评价办法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一大难题。首先,对于智力劳动来讲,量化的程度和量化结果的评价标准在制定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模式的发展还处在相对初步的阶段,缺乏必要的可以借鉴与参考的依据,在绩效考评的管理过程中,人事部门和各级参评人員还存在着很大程度上依靠经验和主观感受得出考评成果的现象。这种怪现象导致了绩效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的失真,严重影响到了事业单位整体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不利于事业单位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3缺乏完善的績效考评制度
评价工作人员整体工作情况是设立绩效考评制度的主要目的,在评价完成后,在处理职位升迁和工作福利相关工作的时候就可以依据评价结果进行。不仅为薪酬分配、职称评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信息,而且也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发挥很大作用。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还不具有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当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考评标准没有区分,简单的统用“德、能、勤、绩、廉”衡量,考评结果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工作人员本年度的工作成效。所以工作人员很容易质疑考评结果,从而对人事部门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2.4绩效考评的理论同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虽然事业单位普遍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评办法和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如何落实这些方法和制度成为了困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考核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认识管理办法的影响,对于考核结果员工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烦躁和抵触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最终会影响到绩效考评的结果,并使得考评的过程流于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形式,难以真正起到绩效考评的意义和作用。
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方式
3.1加强对事业单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力度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对于事业单位的员工素质要求在也不断提高,所以,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员工的素质培训。首先,要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模式要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通过培训让事业单位员工能够的素质提升一个台阶;其次,对员工素养的培训要有广泛性,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让多领域的知识综合到一起,使参加培训的人接触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最后,对员工的培养计划应该细致、科学。事业单位应结合具体的实际工作情况和个人状况,设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事业单位要落实“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定期安排人员外出学习,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岗位进行实地培训,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完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作为党和国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要制定科学的制度,提升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增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秩序,优化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做到岗责分明,在人才选用、绩效考核、薪酬高低以及劳动福利的制度上做到有据可查。比如,某一个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了规范管理秩序,提高管理水平,就先后颁布了《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劳动合同实施细则》、《员工考勤销假制度》、《薪酬管理办法》等多个人事规章制度。
3.3设立科学的员工激励与评价考核机制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没有一个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但是定量评估可以极大的促进考核的精准度与合理性,使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工作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评估,做好定量评估就要从以下方面做起:首先要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评估、工作职能、岗位情况等;其次要细化、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的“廉、勤、能、德、绩”,并且依据“廉、勤、能、德、绩”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机制;最后要根据员工工作内容的不同种类制定层次分明的分值标准,依据普通员工、干部、领导设立相应的分数,总分是100分。针对那些考核成绩经常低于60分的员工,及时进行沟通,并通过惩罚以示警戒,这种方式比较公正的评估每个人的工作成果,促进事业单位岗位的人员优化。
3.4树立为员工服务的理念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可每年免费组织员工体检,使员工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突发的情况;有的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员工的吃饭和住宿,就开办了员工餐厅与员工宿舍;有的事业单位为了让员工的业余生活更加精彩,还会开办图书馆、健身房等活动场所,这些措施加强了员工的参与感,有助于员工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最大的贡献。
结束语
本文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通过措施的实行,能够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从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