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欠发达地区县级国家档案馆存在着资金不足、人才匮乏达不到综合档案馆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导致利用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现象。通过转变思路,改变单一服务政治的导向,利用现代技术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同时突出地域特色,加强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并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人员的合作,欠发达地区县级档案馆的建设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县级档案馆;现状;特色;发展
县级国家档案馆(以下简称“县级档案馆”)承担着集中统一地管理党和国家需要长远保管的档案和史料、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历史的长远需要服务。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及各类专门档案館共有3800余个,其中县级档案馆占了绝大多数。原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曾经指出:“县级档案馆位处国家档案系统中直接面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其作用不可替代。”[1]可以说,县级国家档案馆工作开展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档案馆功能的发挥和档案事业的发展。笔者在多年的档案搜集和利用过程中,与一些县级档案馆及相关工作人员有着较深入的交流并进行了一些调查,本文拟对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级档案馆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试图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当之处,尚祈方家赐教。
一、县级档案馆的建设现状
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欠发达地区县级档案馆的发展也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虽然在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努力下,使当地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正常工业也能经常性地开展,但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县级档案馆或多或少地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达不到综合性档案馆的要求。
所谓综合性档案馆的基本要求是档案时间跨度大、档案内容完整、档案种类及载体形式多样等,一般县级档案馆就是按照综合性档案馆的标准来进行建设的。但是按照《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综合性档案馆在收集建国以来的档案范围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和政治活动方面的内容上。这种指导思想下的县级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内容就相对单一: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文件多、反映来自底层的文献少;反映领导机关的多、基层组织的少;会议记录、总结报告等公文多,专门档案少。就载体形式来看,绝大多数为纸质档案。时间跨度上看,绝大多数集中在建国后,一般很少出现建国的相关档案。这样以来,我们在很多县级档案馆看到的档案均呈现趋同化的特征,缺少特色。这与综合性档案馆的建设要求相差甚远。有人提出县级档案馆“不能存在综合”、“不必要综合”和“不具备综合效应”[2]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还是认为,县级区域内的档案资料也是极为丰富的,认真挖掘也许会有轰动档案界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珍贵文獻涌现。[3]县级档案馆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搜集各类文献资料的使命来。
(二)经费支持不足。
一般而言,县级档案馆挂靠在同级档案局,甚至可以认为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档案局在欠发达地区的同级机构中,属于相对边缘化的单位,因而在经费支持方面明显要弱于一般单位,档案馆的经费也就可想而知了。笔者与一档案局局长在座谈中得知,该单位一年的办公经费仅为5万元,由于县财政经费紧张,早已规划的办公场所一直得不到落实,目前还是租借一家单位闲置的房屋办公。办公经费仅用于日常水电、房租等基本开支已是捉襟见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主动搜集档案的热忱。在一些档案馆,即便是按照国家规定应该归档的档案资料,由于库房不足、保管条件简陋等问题无法及时归档。如河南西华县法院多年前便依有关规定拟向档案馆移交近2万个卷宗,但由于馆藏面积不足而一拖再拖,档案馆方面也很无奈。
(三)利用率明显偏低。
近些年来,我国每年利用平均每年接待利用档案资料者1300万人次,利用档案资料3600万卷(件、册)次。[4]此外,还为各种展览、建立爱国主义基地、参加有关活动等提供档案服务。总体看来档案利用率尚可,但在庞大的利用率之下存在着利用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档案馆成为历史学界的热门去处,如红色革命老区的县级档案馆等。但另一方面,更多的不具备明显特色的县级档案馆则门前冷落。笔者在多个县级档案馆数次查阅档案,仅有一次遇到有其他查阅者(查询个人档案)。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一般很少有人来这里查阅档案。
(四)缺少专业人才。
笔者曾对四个县级档案馆的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等进行调查统计,总体看来档案工作从业者中大多学历不高,以中专、大专为主,个别最近几年入职的人员中有一些本科生,而且,从业者所学专业与档案相关者寥寥,有几个历史专业的人员已属难得。[5]
这些从业者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给档案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一是馆藏技术长期得不到提升。一些档案在保管中出现受潮、虫蛀等现象,另有一些档案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消退或模糊难以辨认。有些档案馆虽然也进行了复制,但复制时因少字、错字或其他原因丧失了许多原件的特有信息,使档案价值大打折扣。二是缺少针对档案整理、利用的专业人员。保管档案只是档案馆工作的一部分,档案馆还有利用以及编修史志的职责,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县级档案馆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而无法对大批档案开展有系统的整理和利用,使档案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服务意识不强。
相比较于到省级档案馆查阅资料而言,到县级档案馆查阅资料难度要大得多。一般说来,档案查阅只要满足档案馆的查阅条件即可(如持单位介绍信等),但实则在相当部分的县级档案馆查阅档案时要遇到很多阻碍(有些县级档案馆甚至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不对外开放)。但如果仅仅把其归结于服务意识不强似乎对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来说似乎不是很公平,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资金短缺,档案管理条件较差,调阅档案实在不便;二是相当部分按照规定应予开放的档案由于没有及时进行鉴定而不能如期开放;三是囿于个别主要领导出于政治敏感性,担心档案的利用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不愿开放,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二、做好欠发达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档案馆存在的上述五方面的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指导方针的偏颇导致档案收集单一而无特色,无特色则利用率不高,利用率不高又使档案馆地位尴尬得不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也就无法引进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因而要改变县级档案馆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必须多管齐下,从多方面着手。
(一)转变档案工作功能单一的局面思路。
根据《档案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而在实际工作中县级档案馆主要偏重于收集党政机关文书档案,诚然,这为研究国家的政治等问题提供了极为大量的材料。但随着时代的發展,地方的人文历史、科技发展、地理变革等历史情况,显得非常的格外的重要,这就要求县级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时不仅局限于党政机关文书档案,也要对其他方面的文献资料予以重视;除了服务于政治、历史,还要服务于本区域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等是事业。有关档案馆利用档案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节约建设资金200余万元、为青岛卷烟厂“哈德门”商标的注册创造利润4亿元等为县级档案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加快县级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步伐。
纸质档案数字化就是采用现代的科技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和拍摄,加工成图像或数字文本,然后存储在光盘、磁带、磁盘等载体上,并且在电脑上进行识别的数字图像处理过程。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易于保存及利用等方面的优点。因而国家档案局在 2011 年颁布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完成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目前许多县级档案馆已经开始进行这项工作。据笔者了解,很多县级档案馆囿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限,暂时无法对全部档案实现数字化,只选取较为重要的如“县委全宗”、“县政府全宗”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尚有大量的档案文件亟待处理。
(三)充分利用本地档案,突出本地特色。
多年来, 许多档案馆都比较重视地方特色档案的建设, 这不仅促进了档案征集工作, 使许多长期散失在社会上、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得到了保护, 也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弥补了馆藏档案内容的许多空白和不足, 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
首先,要对本地特色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认识到本地的特色档案是什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笔者所工作的豫东周口市的西华、扶沟两县,是黄泛区的核心地区,黄泛事件也是当地重大的历史事件至今尚有许多黄泛后的遗留痕迹以及极少数亲历者在世,在征集黄泛区档案史料方面远比其他县更具优势。据悉当地档案館也在着手此事,一旦建成必然形成其他县级档案馆所不具有的特色。
其次,在建立本地特色档案时要遵循全宗理论和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进行。这就要求不可把特色档案与一般档案割裂开来,更不可为了建设特色档案而忽视了一般档案的整理,而是应当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可分散。至于地域色彩的集中体现可以在后期整理档案时予以突出,编成特色档案集出版。
再次,在建立本地特色档案时可以用其他方式补充纸质文献所不能体现的东西。比如对某以重大问题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口述史料加以整理,使特色档案更加丰满。
(四)引进专业人才,与高校开展合作
目前各县级档案馆人才匮乏的的原因除待遇较低、工作繁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的工作人员的构成不是依据专业需要,更多的是上级人事机关的行政决定。造成“有专业知识的进不来、近来的不具备专业知识”这种情况。随着时代及档案事业的发展,传统的能识字就能做档案工作的观念已经明显落后,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才队伍必然是各县级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然后,受各县级档案馆编制的限制,地方档案馆也经常存在人员配备不足问题,档案工作者的精力主要用在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保管、利用上,其中尤以日常的档案文件收集、整理(归档、数字化等)和接待档案利用人员为核心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人力不足也使得地方档案馆无法进行档案编研工作。破解这个困境可以考虑与高校专业人员开展合作,校是人才高地,专家学者众多,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了解学科前沿发展状况,思路广阔,研究深入。尤其是文史方面的专家学者,在编史修志上具有档案工作人员无法比拟的优势。占有信息的档案馆和占有人才的高校合作开展编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编研成果的学术质量,这也必然会对县级档案馆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档案在各领域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出来。诚然,欠发达地区县级档案馆在资金支持上明显弱于发达地区同级档案馆,但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丧失开拓进取精神。因此欠发达县级档案馆在争取外部(如政府)对档案事业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的建设,拓宽发展思路,开展广泛合作,欠发达县级档案馆的发展同样可以做出突出的成绩。
注释:
[1]王潮:《河北省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推进县级国家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天地》2006年第3期,第46页。
[2]王荣福:《县级档案馆是综合性档案馆吗?》,《山西档案》1994年第3期,第26页。
[3]被誉为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发现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的徽州文书,相当部分散佚在民间,如果当地各县档案馆更早、更深的介入的话,徽州文书存世的总量将会更为惊人。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档案馆/11003823?fr=aladdin.
[5]王晓璐的文章里也体现了各档案馆缺少档案专业人才的问题。参见王晓璐:《从公众档案文化需求视角论档案编研工作出路》,《浙江档案》2011年第5期,第32-35页。
作者简介:靳素芳(1973—),女,河南商水人。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档案管理及地方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