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
【摘要】: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其绘画风格标新立异,引领了当时奥地利文化艺术发展的潮流,并对后世绘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绘画中他大胆的从西方传统绘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手法,阐释出富有哲理的深层意蕴。本文以克里姆特绘画的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结合具体作品,对克里姆特绘画风格进行阐述。
【关键词】:克里姆特;象征主义;东方元素;装饰
引言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人物,早期创作造型严谨细致,风格古典主义学院派的。中期以后,克里姆特的艺术风格趋向成熟,1897年创建“维也纳分离派”。并担任第一任主席。分离派是19世纪末奥地利一个重要的象征主义派别。他们主张绘画创新,追求形式感,强调个性,重视高度装饰性效果。克里姆特认为:每个时代有它的艺术,在艺术上有它的自由。他不懈地进取和顽强地开拓,他的画终于冲破了当时种种桎梏,发展成为带有浪漫色彩和内涵深邃的象征主义绘画。
1.背景
19世纪末是一个机器大工业逐渐吞没封建腐朽的时代,新旧交替之际,人们在改变自己旧有价值观的同时,对未来感到迷茫。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动,进行各种文化思想的交流。
艺术家的思想观念总会跟新兴哲学思想潮流密切相连,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家们也高举“分离主义”的大旗,借此与传统相对抗,这些艺术家先锋们在艺术创作中使用富有哲理性的寓意和各种象征性的手法以表达着各自的理念。
克里姆特的父亲是金银首饰的工匠,母亲从事音乐,14岁进入了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展现了非凡的天赋。同时通过接项目挣钱,在19岁的时候便成立了自己工作室。这个时期是克里姆特学院式绘画的阶段,工作室也逐渐累积了名声和人脉。
2.克里姆特绘画作品对理念的表现
1894年,克里姆特受维也纳大学的邀请为大学的大厅做墙面装饰,在这个时期,克里姆特的绘画摆脱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开始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刻画出象征性的朦胧混沌画面。克里姆特《哲学》《医学》《法律》这三幅壁画,受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以及象征主义艺术的影响,他采用象征手法描绘出富含哲学意味的朦胧画面。
2.1
《哲学》采用对称式构图,左边相拥的人体组成金字塔状,与右边高达的男人形象形成了对照,平面画的背景如浩瀚星空,给欣赏着带来无限遐想的空间,暗示出人类在现实面前的困惑,无助,以及对哲学的质疑。这幅作品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在创作哲学之前,克里姆特读过很多古典作品,他自己的宇宙观受到叔本华的深厚影响——“世界就是意志,就是无意义的生育、爱恋、死亡不断轮回里根部看不见的能量。”抗议的教授们指责克里姆特的《哲学》画作“通过模糊不清的形式来表达模糊不清的观念”。“传统主义者所希望的,类似拉斐尔的雅典画派,正确的场景应该是哲学家们聚在树丛中高谈论阔、辅导门徒,传播知识,不该选用寓言方式来向那些当教授的来展现哲学的世界。”
《医学》作品的整体上布局上给人一种压抑和恐惧不安的感觉,在画面的正下方,站立着手缠金蛇的女神形象,蛇在西方文化中有着睿智与聪明的想象,但是在这里却象征着人类痛苦的开始。“在基督教《圣经》中描述,人类的祖先由于蛇的引诱,偷食了伊甸园中的禁果,遭到了上帝的惩罚,这成为人类原罪的开始。”同样,在画面的右侧,簇拥的人群和幽灵充满了死亡的悲剧色彩,作品充分表达了尼采悲剧哲学,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生必然毫无意义,只能得出悲观的结论的这一思想。画面的整体描绘不是展现了医学战胜了死亡,而是揭露了科学无法将人类从痛苦之中解放出来的悲剧。
2.2
克里姆特不断探索,作品《赤裸的真理》中,一个赤裸美丽的女性,她的脚下是春天的象征,表现了万物重生,手持镜子对着现代人,镜子的涵义是什么?是反映世界的真相亦或者是寻找真理之光?在作品《雅典娜》中克里姆特以颠覆性的手法,圣洁女神雅典娜成为一位先锋战士,外表冷漠却又力量,象征着新思想的到来。
19世纪末的艺术潮流中,象征主义作为当时欧洲对社会现状,以象征和富有寓意的方式,通过自己虚构的世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象征主义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赤裸裸的反映现实生活,而是以梦幻的浪漫形式间接表现艺术家的心理世界”。克里姆特由传统学院派画风转變,开始注重艺术表现中的观念内涵,以象征性的形象来表达形象下所隐藏的理念,而非直接表达事物的外在意义。这正是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绘画的目的不再是描述现存的物质世界,而是深入表现复杂的精神内涵,从而撼動了传统的创作理念、审美观点。
3.克里姆特绘画对形式的追求和表现
毕达哥拉斯学派、克莱夫·贝尔等都这样看待艺术:“认为艺术的根本在于某种恰当的形式,艺术家就是形式的发现者和构造者。”
19世纪末,受到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奥地利的“青年一代”开始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艺术领域掀起对传统的反抗,克里姆特在艺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也开始担当为领军人物。当时欧洲更为发达的国家如法国印象主义、德国青年风格画派等等都开始探寻艺术表达形式,克里姆特也同时开始探索自己定位。
克里姆特不断探索自己的风格,随着日本浮世绘在西方的传播,克里姆特在绘画中大胆借鉴日本浮世绘色彩、构图及线条语言形式;克里姆特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影响,在他所画的作品《持扇女子》《女友》中,采用了中国丝绸中的图案纹样为装饰背景,除此以外,克里姆特还将中国的印章艺术呈现在他的画面上;而自幼出生在金银手工艺家庭的克里姆特,对镶嵌工艺情有独钟,在绘画中,他将马赛克镶嵌艺术的技法应用到画面中,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各种贵重材料对画面进行装饰,如珍珠、蜗牛壳、玛瑙、钻石、玻璃、珊瑚、金、银、箔等等,使他得绘画作品流露出极强的装饰性。
《吻》是克里姆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以金黄色作为画面主色调,具有极强的装饰意味。作品中描绘了两个相拥跪在长满各色鲜花草地上的恋人,画面色彩华美亮丽。画面中看似圣洁、甜蜜的爱情,又暗含着悲观伤感的情调。在画面中他使用了装饰性的纹样来区分男女的性别,用垂直的线条来画男人的衣着,女人的则是大大小小的圆形和曲线,体现了作品的象征意味。同时可以看出这幅作品还具有浓郁的东方装饰意味,画中人物的侧面形象采用的重彩和线描,明显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有一种介乎日本风格和拜占庭风格之间的混合趣味。
4.总结
这个力争要摆脱传统画的画家,在吸收拜占庭镶嵌画和东方艺术装饰艺术的营养,以及父亲金银手工匠的职业所带给他的影响,克里姆特在绘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将传统绘画造型的光影变化、明暗关系、透视、空间的三维立体化形式转变为平面化,这种方式的出现正是对被压抑的绘画形式的解放,分离派代表画家克里姆特以一种敢于实践的精神,使得他的绘画与工艺性相结合,在与东方艺术的碰撞下,形成了本时代极具个性化的创作特征。
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克里姆特绘画中的深刻的象征主义内涵,亦或者绘画的极具装饰意味的外在形式,都对艺术从古老的传统走向现代进程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卡尔·休斯克.世纪末的维也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詹葡.世界艺术大师:克里姆特.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3]王琳.克里姆特装饰绘画.《美与时代》,2010年.
[4]吴旭敏,克里姆特作品精神内涵探究,中国知网,2014.
[5]陈丽艳.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研究.万方,2011.
[6]何政广.克里姆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