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探究

2017-09-10 07:11宋芹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在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我国“双创”背景下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党中央对“双创工作”的战略部署,高校要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及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大學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继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后,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夏季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发表开幕式致辞,再次强调了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厚植社会创业创新的沃土”,这就寓示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是我国就业创业工作的重心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双创”成为我国的时代潮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双创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自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关注的新焦点,其中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成为时代的需求。

一、机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1.机制

“机制”一词是由希腊文“mechane”引申而来,指的是机器的构造及其动作原理。引申到教育领域,便是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利用激励手段、发挥激励功能来调动教育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统整教育体系并使其发挥作用的办法【2】。

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对学习者参与创新创业的激励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来促进学习者对创新创业的实践。对于创新创业行为本身而言,参与创新创业的学习者可能不会在短期内获取成功,有时可能面临一种不太确定的状态,会导致学习者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时候犹豫不定。这就需要对创新创业者进行激励,免除其后顾之忧。对于高校创新创业的实践来看,为大学生做好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提供适合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被提上高校重点工作议程,有些院校直接成立了“就业创业中心”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组建了就业创业团队等等。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但是因指导工作做得不到位,效果并不明显。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不浓郁,社会各界支持力度不够

上级部门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创业者对在校学生的影响不足,不能形成“蝴蝶效应”,学生的就业创业仍是依靠企业的招聘,回到了过去“分配工作”的传统做法上。因此,探索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显得更加重要【3】。

3.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技术含量低,实践活动成果孵化成功率低

各高校中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并未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一种长远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理性认识层面,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较低,无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之下,高校应继续发挥激励机制在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并实施科学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为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

1.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相关部门和创新创业导师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来。

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构建起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锤炼创新创业品质,逐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其次,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各项优惠政策,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园学报等媒介加强对学生的政策宣传,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士和专家对大学生做创新创业相关指导和咨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对创业政策的理解;最后,高校要加大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创业者设立专题专版,传播创业正能量,侧重坚持信念、奋发向上等方面,增强创业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形成大学生乐于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4】。

2.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自主创业仅仅依靠高校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社会各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是指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如制度、政策、文化、法律等。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要研究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对策,应追本溯源,除了从软件上大力推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以外,还要从硬件方面优化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和环境因素。

3.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高校应幵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机会,创新创业训练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勇气,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思维,又要让学生用一种体验的态度和心情进行实践活动,提醒大学生对市场的经济环境有所认知,挖掘自身的潜在价值,扬长避短,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为此,高校可以幵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創新创业能力【5】。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现象的基本范畴研究[J].教育研究,2014(9)

【2】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6(12)

【3】郑丹.“双创”背景下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6(4)

【4】张玉伟,汪朝力,曹文霞.大学生创业创新激励机制研究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1)

【5】李维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G]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4)

作者简介:宋芹(1983-),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副教授。专业及研究方向: 教育学。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
刍议教育经济与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定位与实践路径探究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激励机制研讨
刍议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现状及研究
对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的评述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