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客家筝曲《出水莲》作品研习

2017-09-10 06:41温晓慧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演奏技法

温晓慧

【摘要】:《出水莲》这首古筝作品属于古筝传统作品,南北派系中南派的客家筝派核心代表曲目。笔者首先介绍了客家筝派和《出水莲》的发展,随后围绕客家筝派曲目《出水莲》在演奏技法、演奏风格和表达情感三方面对各个版本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业内主要人士的文章主旨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关键词】:《出水莲》;客家筝派;演奏技法;演奏风格;表达情感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公元四世纪魏晋以来,汉民族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十三世纪宋亡前后,南迁规模最大。南迁的汉民族,居住在粤东、闽西和赣南。先入为主,后至为客,当地人称他们为“客家”。客家人带来了异乡习俗,还带来了古代的中原音乐文化,“中州古调”就是世代相传的旧有乐谱。传统的广东汉乐所用乐器有文乐和武乐(打击乐)之分。广东汉乐的曲目丰富,演奏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可查的曲目就达 600 多首,其中有来自中原宫廷音乐、古代音乐的,如《南进宫》;有由古琴曲演变而来的,如《渔樵问答》;有原属戏剧曲牌的,如《得胜令》;也有由民歌、小调转化的,如《剪剪花》。

广东汉乐筝艺的特点

广东汉乐筝艺是广东汉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的曲目来自广东汉乐的“丝弦乐”。可分为大调、小调、串调。其中,“大调”结构严谨,每曲六十八板,保留了中原古乐“八板体”的传统结构模式,如《出水莲》、《昭君怨》等。“串调”结构较为自由,乐曲长短不一,长曲可有七十余板,短曲可仅十余板,如《单点头》、《乱插花》等。而“小调”则一般多由民间小调演变而成,音乐形象较为单一。广东汉乐筝艺其传统的乐曲有硬线、软线之分,其音阶源于我国古代的“三分损益法”求得的五聲音阶。“硬线”乐曲以 5 6 1 2 3 5 为音阶,“4 7” 两音只是偶尔穿插于旋律之中,作装饰性辅助音。这类乐曲大多较为欢快、明朗,如《单点头》、《乱插花》等。而“软线”乐曲实为“乙凡”调的别称,它是在“硬线”的基础上把 “6 3”两音升高而得来的,形成5 7 1 2 4 5 这独有的特色音阶。这里的“7 4”两音不那么稳定,使“软线”乐曲带有深沉、委婉、悲凄、哀苦的韵味,如《崖山哀》、《散楚词》等。

广东汉乐筝艺的独特风格,还源于独特的演奏技法。其传统技法中,“左手为韵,右手为声”。尤其注重乐曲的神韵,其演奏风格高雅、稳重,缓而不怠,紧则有序。在广东汉乐筝艺多种多样的演奏技法中,右手的运指十分讲究,常用“大撮”来起板,可突出重拍和按滑音特色。左手技巧的运用,是体现广东汉乐筝艺的精髓,其中对上滑音的运用和控制,显得更为重要。上滑音快与慢的应用以及对回纹滑音、延续吟弦、颤揉的把握与否,是能否掌握好广东汉乐筝艺演奏的关键所在。

《出水莲》作品综述

《出水莲》是广东汉乐筝曲中最著名、流行最广泛的“软线”大调乐曲之一,是筝家必弹的曲目。乐曲结构严谨,属六十八板的板头曲。1933 年由广东汉乐理论家、演奏家钱热储记谱,饶淑枢审谱刊载在汕头公益社 《乐剧月刊》,题解为“出水莲描写莲塘萧散、秋凉景色,富有睹物伤时之意”。其在《清乐调谱选》中对《出水莲》的诠释又云:“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凡软线诸调,均可用此调起板”。《出水莲》一曲实际应是借景抒怀、言志,表现了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的纯洁、高尚情操。

《出水莲》在传统的演奏习惯上有几种方式:1.可以慢板单独演奏。2.慢板与“软线”《熏风》的中板连奏。3.慢板与“软线”《昭君怨》、《崖山哀》慢板连接成套曲演奏。4.慢板与“软线”《昭君怨》、《崖山哀》慢板连奏之后,再接“软线”《熏风曲》的中板或《雪雁南飞》的中板结束。中国的民间器乐曲有“死谱活奏”之特点,每个演奏家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次的演奏,对旋律的加花变奏都会有些不同的变化,从而产生多种演奏版本。“出污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气质,这是人们所钦羡的高尚情操,乐曲理应抓住这个主题思想,才能给人以洁身自爱、自强不息的哲理性启示。根据这个主题思想,乐曲的情绪变化,可归纳为“傲、愤、怨”三个字。傲者,是“莲”对“污泥浊水”不屑一顾的娜视态度;愤者,是“莲”对“污泥浊水”的疾恶;怨者,是“莲”对无能为力改变污浊之意。《出水莲》仿佛在告诉人们:尽管“莲”无能为力改变“污浊”现实,但通过洁身自强,最终冲出水面向人们展示其艳嫩英姿时却是充满信心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的表示。

《出水莲》演奏风格

《出水莲》的乐谱有很多的上下滑音,这在古筝演奏技法中称为拂弦,短小的拂弦是刮奏技法的一种,是客家筝乐的一大特色,给人以古朴凝重的感觉。这个特色与客家文化的背景有关,因为客家是外来人群,因此客家人在与当地土著相处和融合中形成了谨慎和内向的性格,所对应的音乐表现也是含蓄和凝重的。这种谨慎和含蓄就体现在短小拂弦的左右手和谐中——左手为韵,右手为声。也应正了《琴况二十四警句》的的第一句,第一则“和”,“散和、按和、泛和。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 :弦与意和,指与音和,音与义合也”。注重这首曲子神韵的把握,对左右手相“和”的运用,扣人心弦,韵味深远。本曲采用滑音的实际音高和时值记谱,只要按乐谱准确演奏,就基本上能弹出汉乐筝曲的风味。演奏时,要求落点果断准确、音韵浑厚、分句清楚、层次鲜明;气息要运用得当;花指不宜过长,长则华丽有余而古雅不足;4、7两音,按弦与弹奏几乎同步进行,一按即颤,按颇之间勿生间隙;颇音频率密而匀,起伏幅度要小;下滑音要保证音头与音尾准确,滑动时,左手指紧贴筝弦,慢慢浮起,使之音色柔润内涵;触弦点一般在距岳山3.5~4cm处,此处受力较佳,音色铿锵,太近岳山,音双且薄;远离岳山,则浊而空。在处理音色变化时,可根据曲情选择触弦点以达到声较看客家筝乐的美学特征的效果。

总结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正式进入大学成为一门专业学科,是在20 世紀 50 年代,当时一批著名的音乐艺人(如赵玉斋、高自成、曹东扶、罗九香、苏文贤、王巽之等)纷纷走入大学课堂传授,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可喜的一面。另一面,由于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加上各种社会原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在其发展的历程上或多或少地主动向西方音乐文化靠拢,无论是在乐队的编制上,还是乐曲的创作、记谱上都在宣称所谓的与国际接轨,不自觉地把自己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丢弃,令人惋惜。

尽管同一首乐曲,有不同的演奏者就有不同的演奏版本。甚至,同一演奏者就有多种不同的演奏版本。但万变不离其宗,其音乐的风格、韵味,乐曲的规律、板数乃至骨干音是不会因不同的演奏而改变的。正因为“口传心授”这种具有可塑性的动态传承法,才使中国的民间音乐得以生存发展,一代一代的演奏家才能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蔚. 求同存异 “雅”“傲”共赏——给广东汉乐筝艺及《出水莲》提供一份教学参考[J]. 人民音乐,2010,09:52-55.

[2]肖玲. 从《出水莲》的演奏特点看客家筝曲[J]. 音乐时空,2011,11:47-48.

[3]马欢. 从《出水莲》谈客家筝乐的风格与演奏特点[J]. 音乐大观,2011,09:96-97.

[4]周杰. 论客家筝曲《出水莲》的艺术特色[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1,06:109-111.

[5]李月晴. 古筝曲《出水莲》的谱本比较研究[J]. 北方音乐,2015,10:150.

[6]杨思敏. 出水莲花,古韵犹存——从《出水莲》演奏版本的比较看客家筝乐的美学特征[J]. 音乐大观,2014,02:129.

[7]王天一. 如何用新型转调筝演奏《出水莲》[N]. 音乐周报,2001-10-05007.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演奏技法
浅谈小号的演奏风格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