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雄
摘 要:作为放置曳引机的机架平台。为曳引机提供一个支撑作用,本文对曳引机安装布置的方式进行了市场调研与分析,提出了优化的方案,为电梯曳引机安装的设计与安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电梯;曳引机安装;分析;
作为为电梯提供曳引力的主要装置,电梯曳引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放置曳引机的机架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结构上来说,曳引机架主要承担着支撑曳引机的重量以及曳引机动作时所产生的曳引力,需要注意的一点还有曳引机包角的问题,那么曳引架的结构设计方式在布置上可以有多种方式,通过分析改良、优化等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降成本。本文主要以小机房客梯为参考,对曳引安装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一、市场的调研
对于曳引机安装的布置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市场上的电梯产品进行一定的调研与分析,可以更好的提供设计理念,通过全面的资料收集、细致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结合形成验证,为曳引机架的设计方式进行初期的规划;
本文针对某些电梯厂家的产品,采用网上收集、现场收集,现场考察地盘方式,获取其指定载重、速度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了解其价格、技术规格、整梯配置、技术特点,部件结构,分析其成本构成,成本与价格的关系,成本与整梯配置的关系,为客梯提供决策和设计参考。
第一款调研的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式采用的是两条搁机梁+一条对重承重梁,这种布置结构简单、灵活,可以适应较多电梯机房情况,相对传统三根主搁机梁布置方式还节约制造成本,控制柜安装位置选择也多样性;同样存在了一定的缺点,机机架分曳引机安装底座、曳引机架、曳引机架支撑架、搁机梁共四级,层级数量较多,安装步骤复杂,材料成本多,主机机架的布置层级较多,相对制造成本较高,且不利安装以及对机房高度要求高;在主机防震橡胶上采用圆形的防震橡胶,且下端用导轨压码固定,具有防滑、防翻转的功能;在线槽方面,编码器线与主机动力线、抱闸检测线等线分开布置,减少信号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加强保护作用。
第二款调研的电梯采用两条搁机梁+对重绳头板与曳引机架一体的机架结构,相对传统三根主搁机梁布置方式,这种布置结构简单、灵活,可以适应较多电梯机房,還节约制造成本;并且在主机机架的分级上对比第一款调研的电梯少一级,机房高度要求低;同时在曳引机架两侧槽钢留有工艺孔,方便吊装;在导向轮方面,导向轮、对重绳头板与曳引机架连成一体,且曳引机架与搁机梁通过防震橡胶连接,机架折弯件焊接成型,减少在型钢钻孔、切割等工艺,缩短加工周期;防震橡胶连接一体机架,有利电梯平稳运行,降低机房噪音;
第三款调研的电梯采用与传统的曳引机布置方式雷同,由两条工字钢主搁机梁+1条槽钢副搁机梁,对重绳头板与轿厢绳头板焊接在主、副搁机梁之间;其轿厢绳头板与对重绳头板焊接在主、副搁机梁之间,难以进行焊接操作,且对平面度要求较高,若安装位置有偏差的时候,也难以进行整改;主机机架分曳引机安装底座、曳引机架、搁机梁共三级;存在的缺点在于对重绳头板与轿厢绳头板焊接在主、副搁机梁里面;操作不方便,焊接过程中可能使搁机梁变形,以及对重绳头板与轿厢绳头板的平面度要求相对较高;
第四款调研的电梯采用与传统的曳引机布置方式雷同,采用三根搁机梁的布置方式,主机架采用两层布置方式,在结构方面牢固可靠,但是成本较高,并且机房高度要求高;防震橡胶是直接焊接固定在搁机梁,无法进行移位;在线槽方面,用角钢立柱固定,密封性不好,抗干扰能力弱,且信号线没有明显分类布置。
二、曳引机安装分析与总结
通过以上四款电梯的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主机安装结构有:1、主机安装采用两条搁机梁(纵向)+对重承重梁(横向)+3级曳引机架;2、主机安装采用三条搁机梁(纵向)并列排布+2级曳引机架;3、主机安装采用两条搁机梁+对重绳头板与曳引机架一体的机架结构;4、主机安装采用三条搁机梁(纵向)并列排布+2级曳引机架;主机安装机架大部分采用型钢或折弯件焊接而成,结构牢固,加工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采用的都是市场上常用的普通碳素钢材料。从成本、制造工艺以及机房布局方面考虑,经过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分析结果与建议,第一,在搁机梁布置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两根的形式取代三根,这种布置方式结构简单、灵活,并且可以减小机房的面积,并且在成本上也进行了一定的降成本;第二,在曳引机架在满足包角的同时,主机安装分层可以尝试更改为曳引机架、搁机梁两层,减少主机安装总高,降低对机房高度的要求,布置方式简单,成本降低,并且可以尝试采用折弯件进行焊接组装,减少在型钢进行钻孔、焊接、切割等工艺,减少人工成本和缩短加工周期;第三、曳引机架的防震橡胶的固定方式可以更改为用螺栓+压码固定在搁机梁处,具有防滑移和防翻转功能,在主机放样错误时,还可以进行调整;第四、由于主机、机架等部件重量很大,所以可以在机架两侧留有工艺孔,这样可以方便吊装和更换防震橡胶;第五、在线槽方面可以采用编码器线与主机动力线、抱闸检测线等线做分开的布置,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信号的干扰,并且具有一定的加强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兰春. 电梯曳引机设计.安装.维修[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04.
[2]李秧耕. 电梯基本原理及安装维修全书[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
[3]罗柳青. 电梯结构及安全使用读本[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03.
[4]武丽梅,巩煜琰,李雪枫. 曳引式电梯机械系统垂直振动动态特性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10(42):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