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萍
摘 要:目的:探讨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临床样本的检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分析化学检验环节出现差错的共有191份。②在化学检验环节出现差错的191份样本中,于检验分析前出现差错的有110份(57.59%),于检验分析中出现差错的共有48份(25.13%),于检验分析后出现差错的共有33份(17.28%)。③影响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采样操作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和患者未按规定准备样本。结论:患者、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相互配合是确保化学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质量控制;临床化学检验
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种系统的整體控制过程,贯穿于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大多数实验室对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都比较重视,但对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却相对重视不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由于忽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而导致检验结果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甚至延误患者的诊疗[1]。本文作者以此为目的出发研究探讨化学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16200份样本进行化学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常出现的问题作为差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中统计化学检验分析前常出现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化学检验分析前差错标本的入选条件为[2]:①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②结果显示有临床中不可见的过低值或过高值;③再次进行检验时所得的结果变回正常值。
1.2 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1.2.1 生理因素与饮食因素 患者的生理因素可使检测结果发生变化。常见的可影响检测结果的生理因素包括[3];①就餐。在餐后为患者检测体内的无机磷值,检测结果可显著增高。②时间。在早晨空腹时为患者检测血清铁数值,检测结果会呈现出高峰状态。在夜间为患者检测血清铁数值,检测结果会呈现较低的水平。③性别。男性的不饱和铁结合能力要低于女性。④年龄。新生儿的IDH、CK值约为成人的2-3倍。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其AIP值是成人的3-5倍。酒精可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尿酸和乳酸水平升高。禁食数天可导致患者的血清AMY下降。空腹时间过长可导致患者的血糖、补体以及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下降。
1.2.2输液因素与采样时间 正在输液的患者,其同侧肢体血液标本检测出的肌酐、尿素、白蛋白及氯化物等值会显著下降。若患者需多次进行同一项检测,则医护人员可在每天的同一时刻为其采样[4]。另外,在为患者检测餐后2h血糖或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检测前进食的时间和食量,以免影响患者采样的时间。
1.2.3 送检和处理 采集标本后,标本保存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长时间地放置标本可导致标本的生化成份改变。
1.2.4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采血不顺利、血液过度混匀、容器不清洁等因素也可导致化学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
1.3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5],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化学检验环节差错的统计分析 化学检验环节出现差错的共有191份。其中,于检验分析前出现差错的有109份(57.59%),于检验分析中出现差错的共有49份(25.13%),于检验分析后出现差错的共有31份(17.28%),详见表1。
2.2 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采样操作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和患者未按规定准备样本,详见表2。
3 讨论
化学检验分析是一种系统化的流程。在检验标本所需的全部时间中,检验的前阶段所占的时间约占57.59%。因此可以说,从取样到标本送检的检验分析前阶段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十分重的环节。但在临床工作中,这一环节却经常被忽视,从而导致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失败。针对此次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检测人员必须加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为护理人员制定标本采集和标本送检的操作规程,患者必须严格遵照医护人员的叮嘱进行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如采血前4h不可喝咖啡、喝茶、饮酒和吸烟)。综上所述,患者、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相互配合是确保化学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艳, 刘金凤. 化学检验分析在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安全中的应用[J]. 工业a, 2016(7):51-52.
[2]孙莹. 生物化学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16, 14(22):99-99.
[3]陈佳贤, 徐卓伦. 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 化工管理, 2016(34):123-123.
[4]王洪武. 解析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 中国化工贸易, 2015.
[5]李杰.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5(11):00199-001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