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财+王一婷+李平
[摘要]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BEI)、问卷调查和工作分析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家、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管理者和高校学生分别进行访谈和调查,归纳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指标,形成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能力素质词典,并通过分析、总结、编码建立由身心素质、态度品质、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四个因子构成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其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模型提出了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132
1 引 言
随着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公共事业部门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厘清该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构成是有效培养高水平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基础。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不仅弥补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能力素质理论模型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过程、对象与内容
第一步,基于文献研究的要素指标采集,总结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要素指标。在中国知网上以“能力素质”“公共事业管理”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学术论文,提炼能力素质指标词汇,归纳出50个能力素质指标。
第二步,问卷调查。根据文献总结的50个能力素质指标设计问卷,针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家进行调查,根据专家的经验剔除和重新补充,最终得出23个能力素质指标。
第三步,行为事件访谈。根据访谈提纲分别对5名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5名一般的学生进行行为事件访谈。通过分析整理,得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初步能力素质模型。
第四步,设计调查问卷,向高校学生、老师及来成都理工大学进行招聘的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为107份,教师有效问卷为14份,研究生12份,用人单位有效问卷为13份,有效率高达0.9125。
2.2 信度和效度检验
2.3 因子分析
通过KMO及Bartletts球体检验发现样本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598,大于0.5,Bartletts球体检验的结果P值为0.000,小于0.100,拒绝原假设,表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模型提出
通过调查和因子分析提炼出了14个指标,分为身心素质、态度品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四个方面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如下图所示。
3.2 模型讨论
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能力素质模型是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各个方面能力素质的综合,根据洋葱模型可将其视作一个由多层次能力素质组成的一个整体,可分为技能、职业素养、个性品质三个层次,从外到内反映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对应的职位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能力素质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所需的素质不同,作为管理类的一个职位,它具有综合性、不可复制性等特点,对能力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
4 管理建议
4.1 完善保障支持体系,促进人才身心健康
首先,高校应加大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丰富学生体育锻炼方式种类,培育体育育人、健康生活的校园氛围,为公共事业部门输送一批身体素质过硬的人才,并且公共事业部门应增加员工体育用品购置的力度,定期举办体育比赛以打造一支有力量的为公众服务的公职人员。其次,高校应设立心理咨询教育中心,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设置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抗压能力,给予相关场地和器材进行心理释放,培养一批心理素质过硬的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最后,公共事业部门应合理缩短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工作时间缓解其工作压力,定期举行带薪游玩活动,让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劳逸结合,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
4.2 科学设置课程,增加职业技能实训实习机会
高校应设置决策学、人际交往学、逻辑学等相关课程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提供当地公共事业部门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们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掌握其基本的职业技能。就公共事业部门,应定期组织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到其他部门进行轮岗训练,同时可以举办专项的素质拓展活动来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相关职业技能。
4.3 建立适当激励机制,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
首先,高校应更多地设置有关公共事业的相关课程。其次,高校应组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进社区服务公民活动,培養一批具有服务意识的准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最后,公共事业部门应根据部门的特殊性制定出自己部门的组织文化供新入职的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并向提供有利于公共事业发展建议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提供奖励。
4.4 加强监督与引导,提升人才的态度品质
高校应不断完善老师队伍的建设,强化老师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来提升学生的态度品质。在公共事业部门中,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风气以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责任心、团队意识和敬业奉献态度。
参考文献:
[1]金红磊.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J].民族教育研究,2010(2):71-76.
[2]李晓方,潘桂英.“工程化”视角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思考 [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104-107.
[3]陈琳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理论综述 [J].北方经贸,2014(6): 240,242.
[4]朱海岳.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职教论坛,2012(9):70-73.
[5]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45-147.
[6]马长世,温贻芳.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73-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