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
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到产业迁移,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生态、人才等要素一体化,北京、天津、河北打通了各种资源的一体化。
距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已三年有余。这期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经历了功能定位调整,探寻合作路径等多重考验,并相继迎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设立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7年4月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北京的“两翼”,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
如今,京津冀三地已经“拧成一股绳”,一系列推动京津冀地区在教育、交通、医疗等多方面进行一体化改革试点的政策相继出台。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的纲领性文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2015年4月30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北京的关键词被设定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天津是“研发制造、国际航运、金融创新、改革开放”,河北则是“商贸物流、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生态支撑”,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设定了区域功能整体定位。
2017年以来,包括产业转移在内的京津冀一体化加速落实,各项政策也在不断推进。2月17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河北廊坊召开。京津冀三省市教育部门联合发布了“‘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和“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三地教育部门签署了推进基础教育一体化协议。
另外,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这是我国首个跨区域的人才规划,也是首个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人才专项规划。规划对北京、天津、河北各自在人才发展上的功能作出了明确。北京定位为京津冀原始创新人才发展极,天津定位为京津冀高端制造人才发展极,河北则定位为京津冀创新转化人才发展极,远期目标为,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
在人才一体化规划发布之后,京津冀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规划也基本完成,现在正在抓紧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通过公共交通解决京津冀區域之间的交通往来问题。
在京津冀三地共同制定规划的基础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也在推进协同发展的道路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召开会议,制定政策,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到产业迁移,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生态、人才等要素一体化,北京、天津、河北打通了各种资源的一体化。
北京: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北京对于京津冀地区发展仍将起到“中心”引领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大城市病”,因此,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
各个方面针对“大城市病”对症下药,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北京“瘦身健体”逐渐显现成效。
2014年,北京实施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截至目前,北京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累计关停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713家,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409家。2015年和2016年,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达111.5亿元、154.7亿元。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2016年京企在津冀的投资达到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35倍。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年底前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八通线二期等一批重大工程正在加快建设。
“2017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决胜之年。”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说,将抓好一批专项规划、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和合作协议的落地实施,确保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进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推进,需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除此之外,2017年4月,雄安新区腾空出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雄安新区定位首先就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增长新引擎。
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时任北京市市长的蔡奇指出,北京将把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情,“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
2017年7月10日,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确立三大任务,一是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二是积极推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三是深入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并审议了《关于进一步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配套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北京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列为任务之首。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表示,要把支持雄安新区作为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支持,促进雄安新区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形成吸引力;设立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那里集聚;加强与雄安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两地直联直通;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合作。
北京市还将进一步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配套政策。包括加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倾斜力度,实施分类支持,统筹利用各类专项基金,推进疏解企业向天津、河北转移;配合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京津冀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募资;整体迁移且在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内的企业,继续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支持政策。endprint
天津:打赢这场新的平津战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2017年两会,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天津发展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得之如宝,失之不再。“贯彻落实这项战略犹如天津市21世纪的平津战役,我们要打好、打响、打赢这场新的平津战役。”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角色之一,天津市一直致力于研究从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进一步扩大对接的载体平台,期间与天津与北京、河北等多省市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深化合作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2017年2月24日,天津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印发了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一基地三区”的四个《实施意见》。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要全面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要改体制,优市场,强功能,破除隐性壁垒,完善共建共享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让企业和企业家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唱主角。同时加快承接平台建设,强化先进制造、金融、航运等功能,主动融入城市群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2017年4月8日,天津市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向北京靠拢,为京冀服务,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发展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以天津之“进”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2017年天津市将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引导并支持各区、各类产业园区赴京召开千场以上各具特色的专题招商活动,走访京企五千家以上,洽谈项目五千个以上,促成更多项目落地生根。推动落实东丽区与沧州渤海新区签署的共建津冀协同发展化工示范区协议,以尽快形成一批符合京津冀定位要求、实现协同发展效应的合作园区,推动成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支持鼓励天津市企业投资京津、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
滨海新区为重点,各区为支撑,天津与北京、河北各领域对接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在过去两年共签约引进总部企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事业单位、产业项目等北京项目3198个,协议投资额6993亿元。
滨海新区还组织实施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推动构建京津两地未来科技城创新创业人才长效合作机制,促进人才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在区域内落地转化。
作为北方老牌工业重镇,天津还通过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汇聚全球智能科技要素,推动京津冀迈向大智能时代。天津市委副书记怀进鹏表示,举办世界智能大会,是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抓紧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过程中,天津的傳统工业加速了智能化的进程。
河北: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河北的关键词是“商贸物流、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生态支撑”。
河北虽有地理上环京津的独特区位优势,却依旧逃脱不了“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实困境。河北人均GDP是京津两市的40%左右,人均收入是两地的一半,教育投入只及北京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落后差距,也让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缩小河北与京津发展水平的落差。”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初步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此外,河北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将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编制实施京津冀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制定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培育区域旅游投融资平台,组建京津冀旅游市场开发和投资建设联盟,塑造区域品牌,推出精品线路,建立旅游执法和投诉处理合作机制,实现协调机制、规划布局、市场营销和管理服务一体化,联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河北累计签约引进北京商户23140户。河北与京津共建各类科技园区、创新基地、创新平台数百个,上千家京津高新技术产业落户河北。2016年,河北就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
在河北的众多县市中,保定的位置与角色有点特殊。《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把保定纳入“中部核心功能区”,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明确提出“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
保定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2015年5月13日,根据国务院批复,保定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市辖区由3个扩成5个,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人增加到280.6万人。
在交通上,津保铁路建成通车,太行山高速、曲港高速全面开工,石津高速、京石城际、廊涿铁路即将开工,京太、保沧铁路等加快推进,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保定正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产业上,一批高端战略合作者牵手保定,白洋淀科技城、涿州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电科院涞水产业园、中船重工海洋装备科技产业园、北大未名通天河生物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加快建设。在生态上,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制定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整体规划。加强与北京、天津的联防联治,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出台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科学治霾,强力治污,空气质量逐步好转,综合排名退出全国倒数第一。
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许勤强调,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发展质量的动力源。“当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根本的要靠创新驱动,我们希望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努力打造河北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驱动方面,保定也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列。围绕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排头兵,保定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保定的意见》等多项支持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保定正与京津乃至全球顶尖创新要素精准对接,在创新驱动中搭上‘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的高速列车。”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说。
2017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近期目标的决胜之年。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7年提出的近期目标重点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取得突破。可以看到的是,京津冀三地正在协同发展的大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