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良+郑文宏+孙珊珊
摘要:钟山石窟作为与敦煌石窟对应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石窟群,其中现存的近万尊彩绘造像以及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宫、石崖墓群、禅室、禅院等,都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考察价值,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钟山石窟内还有保留完好的数十件碑、碣题记,既是书法佳作,也为研究考证钟山石窟提供了佐证。本文基于对钟山石窟的实地考察所得资料,着重对石窟内的碑铭题记做一粗浅的整理说明,由于考察的条件和石窟保护的相关规定所限,未能取得细致的资料,一些碑记的字迹不能辨认,故无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只能留待后来完善。
关键词:钟山石窟;题记;碑铭
前言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安定镇东北约1公里的钟山南麓,距子长县(瓦窑堡)15公里。1986年12月成立钟山石窟历史博物馆。1988年1月13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山石窟博物馆建立以来,对石窟内的碑、碣、题记进行了拓印,加以研究,同时广泛收集民间资料,于2003年出版了《钟山石窟传说故事》一书,录制了《钟山石窟》专题片。有关陕西省子长县钟山石窟的论著主要见于1980年靳之林《延安地区石窟艺术》,1982年靳之林编著的《延安石窟艺术》、齐天谷《子长县钟山石窟调查记》,1983年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延安宋代石窟艺术》,1985年王子云编《陕西古代石刻(1)》,1992年王新录《钟山石窟的风化及保护初探》,1996年重庆出版社编《中国石窟雕塑精华·陕西钟山石窟》,1998年韩伟《陕西石窟概论》,2000年李凇《陕西古代佛教艺术》,2001年韩伟主编《中国石窟雕塑全集·第五卷:陕西、宁夏》,2008年王文权、姜敏《延安地区石窟艺术浅说》等。
2012年2月,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了《陕北地区钟山石窟艺术研究与资源开发》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主持人为郑文宏博士。项目组于2013年9月7日至9日对钟山石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采集了部分图像文字资料,经过初步整理,概述其状,并重点对窟内现存的碑铭题记做一简要分析。
一、钟山石窟考察概况
钟山石窟原称菩萨堂、大普济禅院、石宫寺、万佛岩寺等。钟山石窟开凿于何时,一直众说纷纭。据明代《重修万佛岩寺记》记载,早在晋太和年间(公元366至370年),钟山就已开凿了石窟,此后千百年间又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增修扩建,才逐渐形成规模,蔚为大观,成为陕北现存最大的石窟群。
现存石窟造像的主体部分为北宋英宗治平年间所开凿,这一点在第三窟顶部的题记中得到了确证: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六月二十六日同州界安定堡百姓张行者发心打万菩萨堂。”
立于窟内的明代《增建万佛岩塔记》援引其说:
“安定在秦汉时为塞北沙漠地,宋因为堡,元升为县。其城东一里许,志曰‘钟山耸秀,为邑胜之第一景也。寺名万佛岩,有宋治平四年僧行者偕石工王信辈依山相地凿石为洞,万佛森列,八柱挺立,盖将与天地相为终穷者也。”
钟山石窟的主窟是在一块巨大岩石上整体设计开凿而成的。工匠在开山之前就对这块巨石进行了精妙的设计,整个洞窟东西宽15.4米,南北深9.5米,高5.5米,总面积225平方米。包括门洞、穹顶、柱石、莲台、主佛、胁侍、千佛、壁龛、题记等。其中八根石柱,三组主佛,都是预留的山体雕刻而成;开凿过程自上而下,层层开挖,顶端的空间开出之后,又为下面的精雕细刻提供了采光和通风的条件;巨型方柱既是整个大殿的支撑点,又是铺展造像的作业面,无形中拓展了造像的可用空间。在后排的四根石柱中,有些作业面刚刚打好草稿,尚未雕完,这倒恰好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其造像施工过程的实物标本。在开凿建设过程中造像题记位置的安排以供养人不同分出各自的区位。
窟中造像遵循《华严经》内容,有三身佛、胁侍菩萨、弟子、天王、罗汉、供养人、千佛、力士、金刚狮子、仰莲座、须弥座等。雕刻、塑造艺术表现手法高超,充满创造性且独具特色。
根据题记可知在北宋时期一部分驻扎在安定堡附近的边塞军人曾是发心开凿石窟的一个特殊群体,下列二则题记表明了这一点。
“安定堡番落第七十指挥第一都长行李均自发虔心修菩萨二十尊,永为记。”
“驻泊同州堡使第二十二指挥使李九自发愿心,修菩萨十六尊为供养。熙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题记。”
众多军官和士兵自发前来捐资造像,这在其他石窟中是罕见的现象。而这恰恰是钟山石窟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石窟所在的安定堡一直是宋朝的边塞重镇,宋军与北方各游牧民族战事不断。就在治平三年,也就是石窟开凿的前一年,宋军和西夏军还在这一带发生激战,双方僵持日久,后续乏力,方各自退兵。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带的主要居民应该是驻屯的军人和为军需服务的边民。
在钟山石窟岩壁上和当地文献中,記载了不少与石窟有关的诗词作品,其中有很多就出自守边将士之手。
二、钟山石窟碑铭题记
钟山石窟已发现的碑铭题记有三十余件,刻制的时间从宋起,经元、明、清、民国、直至当代。
碑铭题记的种类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为碑记。由官方与民间刻制,内容多为修建志记及功德名录。现存九通,简要介绍如下:
1.《孙公重修万佛岩寺记》,青黑石质,篆额,饰阴刻双勾云纹。碑文风化残损严重,几乎不可释读,也不见年号等时间信息。
2.《重修万佛岩寺建钟鼓楼碑记》,红砂岩石质,楷书碑额,碑缘饰缠枝卷草纹,碑文风化残损严重,几乎不可释读,也不辨年号等时间信息。
3.《重修普禅寺记》,青黑石质,篆额,饰阴刻缠枝卷草纹。碑文保存较完整。据碑文可知此碑立于明洪武十九年秋八月二十二日,由陕西长史司右长史霍均实撰文,承事郎安定县知县廉秉直篆额,将仕郎安定县主簿郭经书丹。其时,此寺名为大普济禅寺,主持为沙门法昉,院主智充,副院主智中立石。碑文记载了钟山石窟的开凿增建历史。endprint
4.《总昭方号之图》,青黑石质,楷书碑额,饰阴刻缠枝卷草纹。碑文保存较完整。立于明洪武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以图表形式记载了祖师龙泉老人一下众多门人徒弟法号,以及所属寺院名、供养人名。
5.《重修大普济禅寺记》,青黑石质,篆额,饰阴刻缠枝卷草纹。碑文保存较完整。据碑文可知此碑立于元至元二十五年春三月二十四日。碑文记载龙泉禅师建寺的事迹。
6.《重装万佛金容记》,青黑石质,篆额,饰阳刻回形纹。碑文风化残损严重,难以释读。
7.《建万佛岩塔记》,青黑石质,篆额,饰阴刻缠枝卷草纹。碑文保存较完整。据碑文可知此碑立于明嘉靖四年冬。碑文记载建寺塔的经过及人物。
8.《新建西方圣像碑记》,红砂岩石质,篆额,饰阳刻缠枝卷草纹。碑文风化剥蚀严重。据碑文可知此碑立于明万历庚戌孟夏,即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碑文记载建寺塔的缘由、经过及人物信息。
9.《重修普济禅院万佛岩记》,此碑开凿在窟外壁一侧的崖面上,后世在碑身左上部叠开一篇题记,左下部开龛一区,破坏了碑身,现存碑额与右半面碑身完整,保存着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类为造像题记。与造像同时刻制,内容有造像时间、造像内容、发愿、供养人信息等。其数量有30余件,其中,第三窟顶部的题记确证了此石窟开凿于北宋的信息:
“治平四年(1067年)六月二十六日,州界安定堡百姓张行者发心打万菩萨堂,人百姓等五人:王信、薛成、冯义、孙有、孙王。打堂已后,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国泰民安,合家安乐。神虎书人雷泽,刊字人李温立记。”
窟内还有熙宁五年(1072年)、熙宁八年题记(1075年)、元丰五年(1082年)、靖康元年(1126年)等题记。这些纪年题记或位于佛坛右下角、或位于佛坛石柱等地方,从这些位置来看,治平四年窟内主要造像已经完成,熙宁、元丰、靖康年只是雕造次要壁面的小像。
第三类为经幢。仅存二件。形式为经幢,内容为记事文字,并非佛经。
第四类为纪游与唱和诗。此类题记数量最多,时间延续长,从宋至元、明、清。内容多为文人雅士游历于此所作或唱和诗文,较为集中地刊刻在主窟外壁,其中以明代题刻数量最多,反映出钟山石窟在明代一度中兴的状况。
第五类为匾额楹联。此类数量较少,时间跨度较大。内容为寺名、佛典法语和与佛教相关的成语。如“洞天福地”等。
第六类为器铭。此类数量希少,内容为民众祈愿词句,如在香炉上题“有求必应”等。
钟山石窟的碑刻题记数量较多,内容丰富,题刻者大多是当地官员或地方文人,故不论是碑文还是诗词,大多语辞皆风雅不俗。举一例明代正德年间的游历题刻诗作:
“霁雪山程远,寒云石洞深。汲泉怜老衲,一酌洗尘心。”
落款为:
“正德戊寅季冬之吉,赐进士陕□大夫前御史李元书。”
题刻书法颇具颜体沉静雄强的风格,像这样的文人题刻提升了钟山石窟的文化品位。
也有一些当地军官的诗作就其艺术水准来看等而下之,但可以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具有历史文献价值。试举一例明代嘉靖年间一位“西安后卫领班都指挥韩禄”的题刻《游万佛岩有感》:
“我今来防守,俄入一洞天。峰峻摩青汉,树低浮紫烟。步殿俗气脱,披甲壮心坚。连夜繁乡梦,何时振旅还。”
全诗结构完整,意欲表达其守卫边防的决心,但细读诗的后四句可以看出作者比较矛盾纠结的心理状态。
此篇题刻书法笔力瘦硬刚健,结体宽绰松动,与诗的内容浑然一体。
总体看来,钟山石窟碑刻题记书法有真、行、草、篆四体,总体风格以秀丽典雅的文人书风为主宗。其中几处篆额的字体颇有艺术的巧构。如《重修普禪寺记》、《重修大普济禅寺记》二碑篆额为典型的玉筯篆,典雅大方。《新建西方圣像碑记》碑额为九叠篆,《重装万佛金容记》碑额为上方大篆,设计工整精美,体现了创作者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礼佛的虔诚。
碑刻题记是对于石窟的开凿年代,发展演变等过程的原始记录,与造像内容与艺术风格有统一互正关系。而对于石窟的开凿年代断代问题还不能完全依赖碑刻题记,如果早期石窟没有题记,后来的造像中才有题记,而我们恰好以此为依据断定石窟的开凿年代,那么将会使其年代大大推后。
由于条件所限,未能将石窟所存碑刻题记做出拓片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只能作一概括描述,以期来日。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JK1070)《陕北地区钟山石窟艺术研究与资源开发》课题科研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