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蕊
摘要:影响基础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很多,诸如教育的背景,理念,政策,课程文化等.教育政策的变化都是在历史背景下转变,而教育理念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来变化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我们要注重教育内部和社会两大方面。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入手,促进学生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规律;观念
基础教育的推广是我国在教育上的根基工程,是科教兴国的关键,为我国造就各类人才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保证。基础教育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现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大潮中,迎接竞争以及立足国际的选择,为加强全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决策。基础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又叫中小学教育,这在一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制度方面,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人生成长的前期阶段,是人生接触社会的最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后经历从1999年开始着手调查研究,组织全国高层次专家进行了顶层设计。到2001年开始在全国38个县、区进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分层推进,滚动发展。再到2008年,全国初中已实行了一轮,有的地区达到2至3轮,小学也接近一轮,2010年将全部进入。除了一些尚未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西部省份外,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已扩展到25个省份。到2011年的改革,逐步完善。
一、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观念的形成。
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必须遵循和处理好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回到落实基础教育上来, 注意处理好教育与杜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是要求基础教育的发展既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要求,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我们想要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国情,为此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 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必须择优。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把自己融入世界, 虚心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成功的教育实践, 以此来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注重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从来都是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第二,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立足本土。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也是世界公认的。即使在基础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新观念的今天, 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依然是我国学生的一大优势。因此, 我们不能脱离中国的现实而盲目地谈理想化的教育, 相反, 必须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去构建新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蓝图。第三, 要保持一元与多元的共存。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区教育问题差别巨大。仅就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而言, 就面临着多元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基础教育改革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而不能一刀切。
遵循教育规律形成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还有学者认为:教育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系统,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问题。可见,教育观念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集中体现。那从基础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观念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管理结构体系,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观。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改革的基础
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两个层面着手,具体策略如下: 要重视培训管理,促成教育者对新课改理念的心理认同。首先,注意参训人员层次要全面。不能知识侧重对一线的教学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包括对管理者、培训者的培训,他们直接关系到对新课改的指挥和保障,关系到新课改理念能否被正确、深刻地阐释和传播。此外,也不能忽视对教辅、后勤人员的培训,他们也是化解社会压力的一支生力军。只有统一认识,才能聚成一个力量核心,为新课改创造有利的业内环境。
还要增强教师参与新课改的自觉性的指导原则。其实际做法是先改变教师对传统教育的看法,让其对教育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剖析和反思,这种剖析和反思立足于现实教育实践;进而阐释新课改的理念,这种阐释的根基源自对现实教育实践的观照。这就要求培训人员有精湛的理论素养和宽厚的实践基础,能深能浅。
为此,培训者要清楚培训是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培训者的思考,更多的是要收集一线教师的意见,只有理论结合实践,实践归位于理论,才能帮助教师处理好上位理论与下位实践的关系,让教师得到他们想要的,使理论不再抽象。如果理论培训仅狭隘地界定其任务导向,就会流于形式,很难得到教师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8.
[2]楊显社.《基础教育---思考与探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5.
[3]王炳照.《中国教育改革30年- 基础教育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
[4]余文森.《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
[5]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基础教育改革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河北.2102.01.
本文用于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2016科研创新基金项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