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研究的深入,教师的身份多样化使教师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但也给传统的教师身份带来了危机。教学实践呼唤一种新的教师身份,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隐身于课堂中。具体来说要求教师放弃外在的教育权威,站在儿童中间以不同的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身份;隐藏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5-072-1
为了儿童发展而隐藏教师身份的教学实践,需要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师主导、主讲的教学方式,使儿童自主的走进、融入课堂,将“学习”的概念进行消融,学生学习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也成为课堂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自主吸收。具体来说,大致应分为如下几点:
一、传统权威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语言上的差异
教师权威,是指在教育领域以内,教师依据教育领域以内所确定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与控制,学生则在学习、生活中与其保持一致地服从教师的管理。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一直以来享有极高声誉和地位的教师权威在当下民主、自由等教育概念的冲击下,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于是出现反对权威、消解权威的声音。
面对教师权威的困境,有学者提出教学权威的影响力来自于四个因素:传统的、法定的、感召的与专业的。其中,传统的与法定的来源于教育制度,是外在的权威;而感召的、专业的来源于教师个体的素养,是内在的权威。而当下的教育实际是,教师权威正在由“外在依附”向“内在生成”过渡,真正消解的其实是外在的教师权威。外在教师权威的消解一方面要求教师跳出以往的传统的、法定的崇高地位,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双向的师生关系。例如传统权威教师与新教师有如下的语言差异:
案例一:课堂中两类老师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性语言的表现差异
师1:同学们,需要注意这一个字,这点我们考试时候经常以多音字的形式出现。
师1:老师之前给同学们布置的预习任务,现在来检查一下字词预习情况。
师1:这一段的描写中,爱不释手一个词用的好,道出了作者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而相对于以上的表达的方式,新教师则采用如下的表达:
师2:这个字啊,我以前也经常弄错,你们发现问题了吗?
师2:我来看看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认真的看了一下这篇文章。
师2:这一段中,我最喜欢爱不释手这个词,你们喜欢吗?
在这两位老师中,第一位老师处处将自己置于外在的权威地位,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指定方向去前进,在这类老师的话语中,具有独特性的“学生”必须服从于“老师”的定位,从教学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学习者。相比之下,教师2则显得自然朴实很多,很多年轻的新老师一开始任教也是这种状态,他们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处处与之商量。但是,由于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足,这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往往将自己归属于权威,以便于自己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二、传统权威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外在教师权威的消解同时要求教师从以往的单一的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中取消教师的话语霸权,要求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强化学生的对话与互动,而教师自己则扮演“边缘人”的角色,在课堂的周边进行敲边鼓,将学习的自主权让给学生:
案例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一本给男孩子的书》字词教学片断
师:大家都读完了,我们都有听写的习惯,你们猜猜下节课我肯定会听写哪三个词语!谁来猜猜?
生:我猜您会让我们听写“一艘船”!
师:你真厉害,你怎么知道我会听写这个词?
生:因为这个词当中的“艘”字右边的上半部分的一竖和下面的“又”连在一起了,很多同学都容易写错。
师:给同学们一个很好提醒,请你们伸出手来何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师板书),注意一竖要和底下的“又”连在一起。那么谁来猜第二个词?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重要的字词以及比较难写的字词进行直接点名,而是把自己放在边缘地带,让孩子进行自主进行课堂的学习,教师在旁边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并及时总结点拨,而教师此刻扮演著“导演”的角色。
综上所述,站在皮亚杰儿童发展认知论的理论基础上,以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为例,消解了传统课堂中年的教师权威,教师也回归到儿童的阶段的“赤子之心”,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以“游戏”为主的主导型探索,让教师的身份从课堂隐去,这是教师的主体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就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具体需要,自愿选择的教学中放弃身份,并且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自主解决问题的人。这个认识,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首先,这样做缓解了教师身份的危机,扩展了教师身份的空间,将教师的身份置于更加实用的基础上。这种权威身份的消除,虽然弱化了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崇高地位,却使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老师”。其次,师生之间这种没有高下尊卑的共同建构,打破了“我——你”的师生对立关系,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更有助于双方价值观的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起到了正确的导向功能。
从传统的权威主体到现在的身份隐藏,教师虽然在课堂中指示少了、语言少了,变成了一个隐身人,但却又无处不在,他引导着课程的大致走向,维持着学生的课堂秩序,经历着课堂的一个个细小环节——教师不仅是导演、也是编剧、也是龙套演员。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