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去产能、去杠杆——作为经济发展主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少业内人士提醒,要防止改革走样变形,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避免“僵尸企业”。
在资本市场中,尤其是新三板、创业板存在着一大批神奇的股票,它们通常业绩、市值、成交都偏低,市场一直戏称这种股票叫做“僵尸股”。
业绩的颓废是重要致病因子
534万元,这是总市值超过110亿元的深主板上市房企中洲控股7月6日全天的成交金额;32万股,这是中洲控股当天的成交量,换手率不足0.1%。
不仅仅是中洲控股,中国国贸、立霸股份、罗莱生活、金明精机、萃华珠宝等不少上市公司的交投情况均不甚理想,如中国国贸只成交了630万元,换手率更是低至0.03%。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区间日均成交额不足3000万元的约有90只个股,既包括市值数亿元的小型“僵尸股”(創业板公司),亦涵盖市值逾百亿元的大型“僵尸股”(大盘股)。
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僵尸股”数量惊人。目前新三板上万家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也就是3760家企业是“僵尸股”。
“僵尸股”重现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这些“僵尸股”普遍存在一个共性就是业绩的颓废。从统计区间来看,日均成交金额排名较低的90家公司中,有接近半数的公司去年业绩同比出现下滑。如广电电气,公司业绩在2012年发生突变(1611.67万元),较上年下降90%;2016年净利润为亏损1.17亿元,同比增长-1362.81%。特别是去年二季度,公司单季度即亏损近6000万元。又如创业板公司易世达,公司近两年来的扣非净利润均显示为大额亏损,若按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为标准,公司2015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均未实现盈利。如此持续低迷的业绩表现,确实难以让投资者对之青睐。
眼下,“僵尸企业”已经开始危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底线。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首先,“僵尸企业”导致市场化价格体系被扭曲。以资金成本为例,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非常“奇特”的现象之一就是,在利率管制基本全部被放开的情况下,宽货币(截至2016年底,我国M2与GDP之比已高至罕见的2.08)与高利率始终并行(无风险收益率始终在2.7%~4.6%区间内波动,与发达国家普遍低至0附近的低利率状况形成鲜明反差),而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成因,在于大量“僵尸企业”可以无视债务压力,在融资市场对市场化企业进行“挤出”。
其次,“僵尸企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不断恶化。这不仅因为“僵尸企业”迟迟不能退出市场,造成过剩产能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实现“出清”,更在于“僵尸企业”作为一种事实存在,表明经济体中确实存在某种逆向选择,某些国企不以利润为经营目标,只管将规模执着扩张至“大到不能倒”,就可以获得免遭市场机制惩罚的“特权”,而这种本不应存在的示范效应,实际在激励新的产能过剩问题发生。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央政府自2015年以来,反复要求对“僵尸企业”进行摸底并及时清理的原因。其中仅去年一年,实际已清理退出“僵尸企业”4977户,涉及资产4119.9亿元。预计未来时期,这项工作必然还会以更大力度向前推进。
处理“僵尸企业”成突破口
正因为“僵尸企业”危害巨大,所以,随着去产能深入推进,清理“僵尸企业”进入高峰期。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僵尸企业”正通过破产清算、重整等途径退出市场或涅盘重生。
长航凤凰是我国内河最大航运企业长航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
负责此案的武汉市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陈继伟说,当时长航凤凰已严重资不抵债,重整涉及1300余名企业职工、9万多股民及持有约55亿元债权的134家债权人的利益。
经过破产重整,在没有国有资产或外部重组资金注入的情况下,长航凤凰轻装上阵,在破产重整后第二年实现净资产1.2亿元,营业利润约2.2亿元,实现特困企业扭亏。
参与长航凤凰破产重组等多项企业破产案件的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延岭等业内人士认为,对破产企业实施重整或清算,依靠法律程序,借助市场手段,在精准识别企业是否属于“僵尸企业”,确定哪种渠道进行处置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从国资委获悉,下一步国有企业将在控制债务规模,降低金融杠杆方面做出表率,并进一步加快清理“僵尸企业”的步伐。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层面要求,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目前已有12家中央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地方国企也纷纷通过债转股降低杠杆率;部分企业债转股资金已陆续到位。此外,首家市场化债转股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也获批成立,注册资本金120亿元。
尽管近几年监管层持续在推进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A股市场退市公司开始增加。7月底召开的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年中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监管层也指出,要完善退市制度,加大退市力度,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功能。
但从退市率的差异来看,A股的退市常态化依旧道阻且艰,与发达市场的水平也依旧相去甚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说,处置“僵尸企业”无疑将成为下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发力点。治理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要更加重视改进完善政企关系与政商关系,通过市场、法治方式倒逼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退出,对困难企业提供适当协助使其顺利退出,从而综合解决产能过剩难题,并助推结构调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