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自新课改以来,教师都在小组合作上改变了形式,深入地研究,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公开课上,学生学得热热闹闹,老师把控课堂游刃有余。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经历探索的过程;但存在一些问题:在小组交流时学生不是都在充分的思考;有时经过讨论,只有个别学生愿意汇报;在交流时有个别学生在忙别的事情;课堂上老师宣布讨论时,学生都在讲,而没有听众;看似热闹而没有效果。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合作学习研究较多,实践也较多。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但独立思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发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研究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从两个方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些想法。
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鼓励学生积极钻研探索,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一节市级公开课上,笔者设计和执教了《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这节课。
导入语: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你能编制出哪些问题呢?
这是第二课时,提出这个编制习题的问题后,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的思考(课前提示学生:当你已经思考出答案后,不要急于回答,请给其他同学一些思考的时间)
学生1:从这个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共有多少种等可能性的结果?
学生2:从这个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3:从这个袋子中任意摸出两个球,共有多少种等可能的结果?
前面的2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出正确的答案,第3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纷纷拿起笔,开始了探索的过程。
老师:刚才同学们对于第3个问题的提出,都积极主动的进行了思考,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任意摸出两个球,蕴含着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拿出准备好的一个不透明纸袋,让一个学生摸出两个球;老师再从另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摸出一个球不放回,再摸出一个。请同学们思考刚才的两个摸球活动,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学生:任意摸出两个球,相当于摸两次不放回。
本节课,正是由于第三个问题的编制,使得孩子们进入了积极钻研,独立思考的状态,同时也导入了本节课的重点:用画树状图的方法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列举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这节课也受到了观摩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数学课堂上,要构建良好的師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热情,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不要“插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也不要急于告诉答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思考的科学性。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掌握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切实将数学教学过程引导成为学生主体学习的过程,培养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这节课上,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只要老师能够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设计出有利于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思考,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提问后,总是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些迫不急待,恨不得自己把答案告诉学生。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问题,或者自问自答,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当时冷清的场面。一旦有学生举手,教师便急不可待地让学生回答。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老师问学生答,还有问题提出后为了显示教学的成功,教师往往找成绩最好的学生回答,课堂教学显得非常顺利;如果仔细分析这种教学现象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回答问题成了优生的专利,大多数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或还在思考时,问题已经被回答完了,教学进入下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
其实,很多课堂提问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让更多的学生能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在《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这节课上,中考链接这个环节,出示了下面的问题:
甲、乙两校分别有一男一女共4名教师报名到农村中学支教。
(1)若从甲、乙两校报名的教师中分别随机选1名,则所选的2名教师性别相同的概率是 ▲ 。
(2)若从报名的4名教师中随机选2名,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这2名教师来自同一所学校的概率。
相对于例题和前面的练习来说,这个问题有难度,有部分学生就想着跟同伴交流。此时,如果老师说:“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那么有一小部分想独立思考的学生就失去了这样思考的机会,即使最后与同学们交流出答案,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如果没有同学一起讨论,还是有很多孩子不会。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老师尽量不要问题一出来就让学生讨论,老师要能忍得住不提示,会的学生也要忍得住不说。于是,笔者说:“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即使不能做出来,也要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课堂上不能成为老师和部分优等生的一言堂,老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而应该踏踏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问题。老师也不要操之过急,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因为学生思维一停滞就提示、引导,而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有困难的情况下稍作点拨。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在课堂中持之以恒,再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