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友发
【摘 要】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在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则主要从项目学习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分析入手,提出了项目学习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项目学习;中小学数学;影响;策略
一、项目学习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项目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完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来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学习方法利用最优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而又具体的知识。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现阶段中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快速的学习和掌握先人创造的财富经验,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这只是间接经验,学生只有将已获得的间接经验通过实践真正的掌握了,才能算是直接经验。而项目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并通过引发性和驱动性的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也可以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创造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强,埋头苦干已经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主动权了,只有通过与他人之间建立合作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共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而项目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小组成员共同接受任务,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在相互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从而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第三,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项目学习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智力和逻辑以及数理智力所强调的以测验为本的学习倾向,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智力强项。此外,项目学习还实现了学生多元智力的综合运用,致力于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二、项目学习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分组,集中分配任务
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项目方法来进行。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确定小组成员后,教师应该确定小组组长以及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明确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任务,使得每一位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在任务的分配上,应该采取集中分配的原则,其学习任务可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教师从学习任务中提炼出来的有价值的专题作业。此外,学习项目还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设置有一定社会价值和能够处理真实数学问题的项目。使项目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测量学校绿地面积”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在解决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处理数学问题的方法,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到绿地对学习和生活的好处,并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二)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实践
项目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操作,也就是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首先,设计作品的形式没有特别的要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报告、开展专题演讲制作幻灯片等。如在“测量学校绿地面积”的这一内容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绘制出模拟图,来对绿地面积进行分析和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图形可以直接套用公示进行,而对于那些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割补法和剪拼法等来完成测量。当学生完成项目以后,不要急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做好后期的项目评价工作
对项目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而应该扩展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成员的互相评价等。其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看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应该关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形成性评价。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探讨的氛围,让学生在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交流方法和心得,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及时的改正不足之处。
三、总结
在中小学数学 的过程中,项目学习以其自身所特有的优势而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借鉴和采用。但是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根据教学情境以及教学需求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利用,这样才能使得项目学习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涛等.项目学习——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然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