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农村教育现状和思考

2017-09-08 07:13张万虎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农村教育对策

【摘 要】城乡结合部亦可称为城市边缘地带,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所不同的特征,通过调研了解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在教学水平、师资力量、教育投入等基本状况,发现有关现实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类似地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城乡结合部;对策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乡村地区的过渡地带,又称城市边缘地区,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征的乡村地带。调研选择具有鲜明城乡结合特征突出的A市某乡镇,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该乡镇教育发展现状。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个别访谈,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定额抽样,通过整合材料和数据分析,希望对其他地区有借鉴作用。为保证调研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代表性,共发放问卷200份,通过认真筛选和逻辑校验,排除各种情况的无效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

一、调研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中城镇家庭占56%,农村家庭占44%,城镇与农村比例合适,同时也说明了该乡镇城镇化水平较高;其中所属职业和行业是农民的占样本总数51%,个体户的占样本总数30%,工人的占样本总数15.4%;在受访对象的学历层次上,有61.2%的受访对象学历是初中,26.5%是小学,9.3%是高中以上,还有部分受访者是文盲。特别关注和几乎不关注城乡结合部教育现状的人数所占比例均比较小,约占56.3%的受访者表示一直关注教育问题,37.9%的受访者认为城乡结合部农村教育问题急需破解。

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采取宽松自由、表扬鼓励式,占到调研对象的83.7%,只有16.3%的采用严格督促严厉式。在是否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育方式向学校和老师进行过交流方面,有63.7%的经常交流,34%受访对象是偶尔交流,2.3%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关心的不多。31.3%的家长表示对政府教育的投入情况了解一些,63.7%的家长对于政府教育具体投入情况完全不知情。当地没有而贫困而不能接受教育的情况,但中小学生源流失情况比较突出,有12%的受访者的孩子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有79.6%的选择如条件允许会把孩子送到城市读书。受访教师有34.3%表示所在学校教育基础设施还不健全,23.3%的受访教师表示政府须增加重视程度,增强财政投入力度。87.9%的当地教师表示自己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下,会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农业生产和各类兼职。调研同时也发现43.3%老师年龄在45岁以上,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音、体、美等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缺乏,尤其在英语教育方面更为不足。因当地交通较为方便,乡镇所在地距离市区只有10公里,当地教师资源的流失不严重,有33.8%的教师居住在市区,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工作学校。

当地主要经济收入有32.6%来自家庭种植业,47.9%来自个体经营,19.6%来自外出打工,1.4%来自其他。当地社会风气较好,普遍对教育问题比较关心。受当地经济发展形态等原因,随父母移迁的外来人口占11.4%,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有41.4%的家长表示因工作较忙而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个别受访学生有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城乡结合部乡镇教育状况与特点

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教育程度与思想意识差别,地域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以及各种形式的功利思潮的碰撞和浸入,造成城乡结合部复杂的社会人文环境。[1]城乡结合部的教育状况主要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硬件设施比偏远农村较好,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大多数家长对当地的教育问题比较关注,思想不守旧,基本没有重男轻女现象,对孩子的学习较为关心,与学校也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受当地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等影响,个体经营家庭的学生较农村学生相比,学习动力不足。受访學生64%的学习比较刻苦,34%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于当地的教育认识不足,受应试教育影响,对能力课程是否开设感到无所谓。

学校的教学环境较差,教师待遇比城市较差,在社会方面主要受市场经济影响,意识不足,对教育事业支持不多,政府由于政绩观念对当地的教育不够重视,投入力度不够。农村基础教育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改善。总的说来,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多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在软硬件方面还有待改善,要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并非易事。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农村中小学总体水平确实与城区存在较大距离,而且农村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方面还比较陈旧,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氛围不是很浓。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增多,很多年轻人在外出务工时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或者亲戚家寄养,而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被忽视。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有43%的留守儿童,通过与这些孩子的交谈了解到,由于他们年纪小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如无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大多数孩子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这些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没有正确的疏通渠道,还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也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容易产生厌世心理,丧失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部分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都支持孩子去学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通过各种途径去支付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未圆上高中、考大学的梦想。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孩子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助他们圆自己的读书梦想。

三、破解城乡结合部教育边缘化的路径

针对城乡结合部的教育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要改变政绩观,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当地群众的意识,促进家庭对当地教育事业的支持。近几年来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现状,在具体实践和操作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学校条件在某些程度虽有所改观,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情况,合理分配资源,改变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增加教学设备,提供教师学习考察的机会。教育部门能够采取更优先的政策,分配更多更优秀的老师到农村来,不断改善老师的待遇,巩固师资队伍的稳定,防止教师将城郊作为向城市发展的跳板。目前农村学校的老师大多身兼多职,各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意识到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给予农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优秀的教师吸引到农村中小学去,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城乡结合部的教师应不断增强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中,而不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就回城的“走读”教师。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接受信息较充分,他们也更渴望去大城市锻炼自己,没有更灵活的课堂,农村学生需要更丰富的课堂。在对孩子个人修养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加大力度,让孩子们树立立志成才的观念。家长应对孩子多加关心,不仅在物质上更应在精神上给与关心与爱护,农村孩子们也需要精神教育,也就是“心灵鸡汤”。

在国家不断强调提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处于“夹缝中”的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建设发展。[2]农村中小学教育对一个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起着重要作用,而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教育问题不容乐观,农村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也被放置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上。关注农村基础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文化软实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整个社会进步。

作者简介:张万虎(1974-),男,安徽六安人,主要从事中学教学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丽.城乡结合部的教育工作问题浅析[J].理论观察,2013(2).

[2]方艳.城乡结合部学校建设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农村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