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陈静芳
【摘 要】京津冀一体化是促进京津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将京津冀一体化当做一个重大事件来看待,借鉴事件营销的模式,把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营销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紧密结合,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借助先进的现代传播媒介,增强事件化互动传播的连锁反应、触媒效应,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态势。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事件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61-02
京津冀一体化是促进京津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文化产业的重大突破和快速发展。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应该有一种前瞻意识和宏观视野,从大的格局中,进行准确的文化功能定位;其次要有战略意识,在文化发展中要有计划、有侧重、有目标地进行;最后要有营销意识、市场意识,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和生产。将京津冀一体化当做一个重大事件来看待,借鉴事件营销的模式,把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营销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紧密结合,围绕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融合发展。
一、事件化传播的含义
事件化传播,是对某些典型事件或重大事件进行人为的包装和改造,以引起社会大众强烈关注的传播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事件,来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式、新闻化传播。它有两层涵义,一是将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事件作为题材,改编加工成各种艺术作品;二是将传播内容附着于重大事件之上,利用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借题发挥、借势传播。事件化传播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較流行的传播方式,尤其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蒙牛赞助超级女声、王老吉赈灾晚会捐款一个亿、9·11事件后的相关纪录片的拍摄等都是典型的事件化传播。当下正在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正是借助了反腐这一热门话题,而被广大观众所追捧。由此可见,事件化传播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重要趋势。
二、事件化传播的优势
事件化传播就是要通过事件来进行信息传播和艺术创作。在当前的网络化时代,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愈来愈迅捷的现代传媒手段,很容易对某些重大事件形成迅速关注,这无形中对与此事件相关的一系列信息、人和事就起到了宣传作用,也就具有了集中性、强化性的效果。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或发生后,根据此事件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或进行文化产品的宣传,就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关注,能大大提高文艺作品的成功几率和增强文化产品的宣传效果。事件化传播一般选择以具有戏剧性、吸引力、独特性的新闻事件为载体,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媒体的参与度大大增加,可以产生爆发式效果。比如9·11事件发生后,由法国电影制作人朱尔·热代翁和诺代·热代翁兄弟制作的纪录片“9·11”在美国CBS电视台播出,该片于当地时间3月10日晚9点播放时,3898万名观众都将电视锁定在了这一频道。尼尔森统计公司的调查数据表明,全美国三分之一的电视机在那一时间都在播放这部纪录片。由此可见,事件化传播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调动各种资源,形成一种合力或连锁反应,显著优化传播效果。最近特别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收视率,也是得益于事件化传播的运用。本身反腐运动是全民关注的大事,网络上对此剧的各种评价和重新演绎形成了热点话题,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形成了滚雪球式的传播效应。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将会有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发生,这些事件在发生之前就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发生之后的过程及结果必然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运用事件化传播方式,对重大事件进行关注和传播,本身就是媒体和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如果能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和运用,必然可以产生具有时代性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从而可以带动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发展。比如雄安新区的建立、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等等事件,都可以产生众多与此相关的电视节目、影视剧作品、微电影、纪录片、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等等。
三、事件化传播的应用
事件化传播是依靠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强烈戏剧性、趣味性的社会事件来带动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生产的传播手段。只要是和某一重要事件有关的内容,都具有传播的价值和可能性,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也是文化生产的重要动力。在以往的影视剧创作中,一直就有将真实事件改编成影视剧的传统,尤其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影视剧颇受观众的喜爱。如《征服》、《末路》、《命案13宗》、《重案六组》等等。把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在韩国是一大特色,比如 《实尾岛》、《断箭》、《梨泰院杀人事件》、《熔炉》、《玩物》等揭露真实现实的影片,对韩国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于影响到韩国法律的修改。根据重要的社会事件拍摄的纪录片更是数不胜数,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最主要类型。围绕重要事件或社会中的事件性新闻而拍摄的短片或微电影也非常多,因为鲜明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比如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车四十四》,获得了多项国际荣誉称号,并且在网上形成了热点话题。王东鉴拍摄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亲情微电影《交易》,打动了无数观众,并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根据二战新闻事件创作的一系列摄影作品,成为纪实摄影的永恒经典。以三峡移民为主题的刘晓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的拍卖价,创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
当前的文艺创作缺少关注度、吸引力和社会反响,影响了文艺创作的社会效益,文艺创作者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事件的艺术转化,从而降低了艺术创作的活力和创新性。文艺创作者面对变化迅速的社会现实却显得较为消极和滞后,无法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把握,导致文艺作品缺少现实意义和新鲜感,丧失了文艺创作的活力。文艺创作者应该重视对事件性新闻的改编,增强文艺创作的社会影响力,重新找回文艺创作的自信心和动力,创作出更多与时俱进的文艺作品。
京津冀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支撑,以此来呼应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深圳特区的建立会形成特区文化,而京津冀一体化的形成,也会形成京津冀文化。这种京津冀文化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北京为主体,以天津和河北为辅助,形成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文化特质。以燕赵文化为核心,进行新的文化定位,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事件化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由现实发生的重大事件来衍生出相关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一定是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引人注目的。比如影视剧、电视栏目、电视纪录片、微电影、网络剧、网络栏目等等。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和观念变化,也会形成新的文化群落和生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国、全世界的关注,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事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企业应该重视事件化传播的激励作用和带动作用,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将有用的社会事件充分利用和放大,获得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利用事件化传播来加强文化交流和互动,加强协调和合作,加强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为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1586463-1677003.html
[2]徐阿兵.论新世纪小说创作的“事件化”倾向[J].文艺争鸣,2007,(10):55-58.
[3]魏立尧,陈凯.浅议事件营销策略[J].商业时代·理论,2005,(27):50-52.
作者简介:
王 强(1979-)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电影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影视批评,职称:副教授;
陈静芳(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创作,职称: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互联网+事件化”文化产品“触媒效应”研究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602130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