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阳
摘要:2014年 9 月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构想,获得俄蒙积极响应。在这一战略构想中,内蒙古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以及前期积累,成为中国连通俄、蒙的重要节点。本文通过运用 SWOT 分析法对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在“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内蒙古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突破发展提出了发展路径及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中蒙俄经济走廊;SWOT分析;路径探讨
Inner Mongolia takes part in SWOT analysis and path to
investigate of Sino-Mongolian-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construction
Abstract: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o create a "Sino-Mongolian-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in September 2014,which received a positive response from Russia. In this strategic concept, Inner Mongoli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node of China's communication with Russia and Mongolia with its unique location advantages, cultural advantages and early accu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SWOT to Inner Mongolia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rridor" in the Russian econom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analyzed, and the "Sino-Mongolian-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how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development path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er Mongolia; Sino-Mongolian-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SWOT analysis; Path to investigate
2014 年 9 月,習近平总书记提议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进行对接,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以下简称“走廊”)。这项提议得到了俄罗斯和蒙古国的积极响应,也为我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挥向北开放特殊优势带来了绝佳的机遇。
一、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相邻。中俄两国的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中蒙两国的国境线长达4700多公里。而中国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边境线长达1010公里和3000 多公里。与蒙古国的科布多省、东方省、东戈壁省、苏赫巴托省、戈壁阿尔泰省以及南戈壁省等矿产资源及其丰富的省份相接壤。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州、新西伯利亚州、赤塔州、和布里亚共和国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相接壤。对内蒙古蒙东地区与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相邻。这一系列地缘优势使得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备了独到的区位优势。
2.贸易优势
内蒙古分别于 1983 年和 1985 年恢复与俄罗斯、蒙古国的边境贸易,恢复当年贸易额分别为 110 万美元和 46 万美元。之后,内蒙古与俄蒙的边境贸易不断发展,特别是 2000 年以来发展迅速,目前,蒙古国与俄罗斯已经成为内蒙古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对俄蒙贸易额占内蒙古对外贸易总额的50%左右。2014年内蒙古全区进出口总值达到145.53亿美元,在国家整体对外贸易增速趋缓成为常态的情况下,自治区对俄、蒙贸易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贸易额分别为30.54亿美元和40.97亿美元,二者合计占内蒙古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49.2% 。
3.合作基础优势
中国与蒙俄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内蒙古不仅在地理位上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而且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中俄及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让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对外关系达到了发展的最好阶段。良好的政治互动为三国间开展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能源、资源型材料,而能源丰富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蒙古国东方三省均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需要借助我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正是存在这种互补需求,使得让中蒙俄三国共同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劣势分析
1.对外贸易规模偏小,经贸结构比较单一
一是从开放结构看,重经贸合作,轻社会人文交流。尽管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在社会人文交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有较大距离。通过加强与俄蒙的文化交流合作,可以更好地宣传“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方向、重点,强化区域、民族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认同。二是从经贸合作看,以资源进口为主,“走出去”力度不够。2014年,内蒙古对俄蒙贸易额仅为71.5亿美元,占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9.1%。同时,双向相互投资规模小,合作领域局限于矿产资源开采、粮食、果蔬种植栽培、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与其他省区存在一定差距。endprint
2.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内蒙古向北开放的硬件和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滞后于对外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口岸联检设施不完善,口岸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配套性较差,管理服务还较为粗放,影响了通关速度和工作效率。外向型产业依托的城镇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服务功能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腹地与边境口岸之间没有建立起高效的交通通道,难以有效地发挥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与俄罗斯、蒙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蒙方口岸基础设施薄弱,接收能力低,客货通道未实现分流,导致车辆不能及时放行,降低了口岸通关效率。
三、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分析
1.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政策支持
从国际层面来看,我国与俄蒙政治关系不断提升,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蒙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俄蒙在我国“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的外交布局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中俄蒙关系为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及扩大对俄蒙开放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国内层面来看,无论是西部大開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是“一带一路”战略,内蒙古均被纳入决策范围,国务院印发的有关文件及制定的优惠政策,也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俄蒙开放带来了机遇。
2.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为内蒙古带来机遇
远东开发战略是俄罗斯基于本国经济发展以及融入亚太经济圈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决策,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成为俄远东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上半年中国与俄远东贸易额为33.01亿美元,占远东外贸总额的23.6%。在中国与俄远东的经贸合作中,与远东接壤的中国边境地区发挥了关键作用,中俄政府也相继出台措施促进俄远东地区和中国边境地区的合作。2009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年至2018年)》,包涵了中俄边境地区205个主要合作方案;2013年中国政府又通过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提出到 2020 年,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将“基本建成”全国对俄罗斯及东北亚沿边开放重要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内蒙古应充分把握俄罗斯远东开发带来的机遇,扩大对俄罗斯的开发开放,积极参与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四、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挑战分析
1.存在“无序化”竞争环境
口岸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各自为战、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不利于形成对外开放的整体合力。部分边境地区对口岸开放的目的和作用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有的口岸开放多年仍然停留在较低发展水平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明显不足。边境口岸和城镇发展缺乏准确定位,功能与模式雷同。
2.蒙古国政策环境稳定性差
冷战结束后,由于蒙古国从一党统治的国家过渡到多党统治的民主政治体制。政党轮流执政,各政党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歧见,从而导致政局的不稳。蒙古国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国家政策不断修改,人事变动频繁,政府办公效率不高等种种问题,降低了蒙古国政策环境质量以及投资环境。中俄双方担心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过程中,一旦由蒙古国单方面出现人事变动而引起政策变动,则很难估计这一变动将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走廊建设适应蒙古国政策变动而调整的成本。
3. 信任危机
中国提出的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构想虽然得到了俄罗斯、蒙古国政府的积极回应与支持,但是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蒙古国总有一部分人倡导“中国威胁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威胁论”的版本也层出不穷。在俄罗斯还有一部分人主张推进“欧亚融合”,想要把后苏联地区打造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发展中心,而非欧亚及亚洲经济中心的郊区。他们建议应对中俄双边合作采取“介入和防备”的手段。蒙古国采用了“全方位、等距离、多支点”的外交方针,用此战略牵制了中俄,还加剧了中俄之间的竞争。他们认为中国将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逐步实行扩张战略,以经贸合作手段最终将吞并蒙古国广阔领土。
五、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路径探讨
1.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加强中蒙俄三国政策协商、项目对接。一是打通中蒙俄跨境铁路运输通道,实现联通我国主要经济圈与俄蒙主要经济圈的交通运输联网、构建联通主要资源矿区、产业园区的交通网络。二是积极建设三国间的管道设施,争取用俄罗斯东线天然气供应蒙东地区的需求。三是促进中蒙俄三国跨境公路建设,充分发挥二连浩特、满洲里公路口岸作用。由于俄蒙两国采用的铁路轨迹与中国采用的铁路轨迹有所差异,从而我国货物运输到蒙俄境内需要重新卸装,这便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成本,因此公路联通很有必要。四是极力打造中蒙跨境输电通道,把我国电力行业的产能过剩出口到蒙古国和俄罗斯市场,为蒙古主要城市及矿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提供服务。
2.提高贸易合作水平
继续进口资源能源类产品,扩大建材、果蔬、轻纺产品出口规模,增加乘用汽车、矿用车、铁路车辆及铁轨、风光发电设备、农牧机械、高新技术产品等出口。积极争取国家适当增加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国粮食等重要生活物资出口配 额,增加成品油供应,增加乳、肉、绒毛、油菜籽、大麦等进口配额额度。积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培育农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个加工贸易集聚区域。支持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园区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维修服务。重点扩大蒙中医药、信息服务、蒙文软件等特色服务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带资承包、总承包、BOT 等方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设备、技术、资金及劳务输出。四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增强电子商务平台的对外贸易功能。支持企业在乌兰巴托、乔巴山等主要城市设立中国内蒙古商品城、商品展示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endprint
3.大力发展跨境旅游业,以文化交流促进多边合作
旅游业是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推动力。内蒙古独特的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来自于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游客。近年来,随着中蒙俄跨境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市场的重要客源均来自蒙俄两国。2014年,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召开了中俄蒙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中俄蒙三方,在整合三国原有的边境旅游协调机制、建立新的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机制、携手共同推进三国跨境旅游业的发展等众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内蒙古借助“一带一路”的倡议,结合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出一条连接蒙俄的跨国旅游带。在发展边境旅游业时,内蒙古与蒙古国相近的蒙古族民族文化,将推动中蒙的跨境旅游。
4.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带动全方位开放加强与沿线产业合作
内蒙古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为内蒙古与蒙俄通过产业合作,培育外向型产业提供了合作的空间。首先,应发挥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之间各自产业的比较优势,开展产能合作。其次,要加强与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矿产等传统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此外,应鼓励乳业、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等企业走出去进行产业合作,建设海外生产加工基地等。加强与我国经济腹地的协作。与我国经济腹地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内蒙古参与中蒙俄走廊建设的重要一環,也是扩大全方向开放合作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魏曙光,魏婧忞.内蒙古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16(11):15-17.
[2]杭栓柱,朱晓俊,邢智仓.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构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30-33.
[3]朱晓俊,邢智仓.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定位与路径[J].北方经济,2016(09):25-27.
[4]乌云塔娜.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王启颖.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SWOT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6(02):18-23.
[6]赵志文.基于SWOT分析南疆四地州参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03):17-21+72.
[7]李志茹.黑龙江省沿边开放口岸跨境经济合作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8]包思勤.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总体构想[J].西伯利亚研究,2017(02):25-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