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喜
摘 要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學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对于实现课堂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8-0073-02
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数学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新常态下,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数学常态,实现了教育中心的变化,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这种转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状况,提升学生灵活学习知识,处理知识,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以为: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有效评价合作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小红花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像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三、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带着研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要逐步落实“合作学习”小组的实效性
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发现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还是流于形式。比如: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或者还没有得出结论,老师为了完成任务怕时间不足,就着急的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赶着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学活动流于形式。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训练有效的小组合作,发挥优秀学生(小组长)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大胆探索尝试“对小组合作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俊松,王莉.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9).
[2]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