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将军
【摘 要】由于馆藏文物主要的载体是纸质材料,因而容易在运输、存放的过程中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文物被腐蚀、破坏的问题,而文物是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积淀,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因此,为保护文物不受周边环境影响,就需要仔细分析影响馆藏文物的各种环境因素,做好各种保护措施,以减少文物的损失。基于此,论文展开了相关保护对策的探讨和论述。
【Abstract】A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ion is paper, thus it is easy affected by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ort and storage, and some cultural relics are corroded and destroyed, however, the cultural relics ar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human civilization, and have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and literary value, therefore,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from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we need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e, do all kinds of prot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loss of cultural relic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evan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關键词】馆藏文物;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Keywords】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impact;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101-02
1 引言
能够对馆藏文物产生重要影响的莫过于环境因素,如过于潮湿的空气、受到污染的空气、光线的辐射作用等,这些细微而不显著的因素在漫长的时间中会对纸质产生腐蚀作用,导致文物逐渐出现损毁、败亡的现象,最后致使文物价值丧失。本文将从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光化学反应、空气污染物等多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的环境影响因素。
2 馆藏文物在存放的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影响
2.1 空气湿度对馆藏文物产生的影响
湿度对于纸质材料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空气的湿度偏高时,馆藏资料中吸湿性较高的文物会因为吸收水分过多而膨胀,造成纸质纤维出现弯曲、变形、断裂等现象,而且潮湿的环境最适合益菌的生存和生长[1],极易导致有机质文物出现霉变生虫现象,而被害虫啃噬后的资料将无法复原,造成极大的文物损失;忽高忽低的湿度也会引起纸质纤维的不适应性,引起纤维出现湿胀和干缩的现象,缩短文物的馆藏寿命。
2.2 空气温度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空气温度对馆藏文物的影响是指通过文物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变和一定的化学反应而导致文物状态出现变化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温度过高时,加速纤维质地文物的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化学纸浆的分解速度,促使纸质木质素变化速度加快,降低文物的强度;而温度的忽高忽低,如冷气状态和平常温度状态切换过快,而其切换的次数过于频繁,会引起不同纸质材料之间的热胀冷缩现象,致使文物衰变。
2.3 空气污染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基于当前我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想要避免空气污染对馆藏文物的影响是较难的。空气污染物对馆藏文物的影响主要是指空气中的化学因素与纸质文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文物出现纸质脱落、断裂、衰变的现象,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可以腐蚀文物的金属框架,致使纺织品和纸质材料脆化、破碎,使绘画作品和彩塑作品出现退色、变色现象等;酸雨会腐蚀博物馆的外部建筑和摆放于外部空间的各种石刻作用和雕塑作品等;硫化氢会腐蚀银质品,使其失去光泽;空气中的灰尘与微生物等使得文物蒙尘,也容易使得微生物停留于文物中导致霉变或者虫蛀现象,损伤文物。
2.4 光化学反应对馆藏文物的影响
光化学反应是指在各种照明系统产生的光环境下,由于光与文物材料分子相互撞击发生反应而致使文物出现老化或者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分为光裂解和光氧化两种具体的反应类型[2]。光照对文物的损害程度可以按照光线的波长来区别,如紫外光、紫光、红光等对文物产生影响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点是都能导致文物出现色泽暗淡、掉色等现象。在光的热效应下,文物还很容易出现龟裂现象,对于一些对光线十分敏感的文献资料、图片、纺织品和绘画作品等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使得文物更加劣化,失去原有的价值。
除了在存放的过程中环境会对馆藏文物造成影响之外,在馆藏文物运输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损坏现象,如运输的过程中突遇大雨天气,势必会对车厢内的各类纸质文物造成重大影响;或者采取水路运输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也容易导致文物遭受海水或河水的侵蚀;又或者运输车辆的防震措施没有做好,致使车辆颠簸而对文物造成一定的影响。endprint
3 保护馆藏文物不受环境影响的对策分析
3.1 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措施
3.1.1 空气湿度的调控
对于博物馆中空气的相对湿度的控制,国际公认的标准范围是45%~65%,其可调控的范围是0~5℃,最好不要高于5℃,这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具体的空气湿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情况来定,如我国沿海湿润地区的馆藏湿度就不能过高,因为本身空气的湿度指数就高,若是将馆藏的空气湿度也保持在这个状态,将十分不利于文物的保存;又如长期处于我国北方干燥环境的文物,也不能将空气湿度调节到这个范围之内,以防止湿度的突然变化给文物带来老化问题。因此,博物館管理者可以在文物库房或者陈列柜内放置具有吸湿功能及放湿功能的调节器,适时调节馆内的空气湿度。
3.1.2 温度的调控方式
在温度的调控方面,国际公认的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调控标准为15~25℃,调节的范围为2~5℃。偏低的温度比较适合文物的永久保存,延长文物的馆藏寿命,为此,可以在博物馆内安装空调系统,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温度的升降状况,适时调整馆内的空气温度,保证馆内的空气温度保持在标准的相对恒定的状态中。
3.1.3 对空气污染的处理
对于博物馆内的空气污染处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如针对文物库房中存在大量灰尘的现象,可以采用空气净化器和过滤器净化空气;在博物馆的入口处,放置清除进入者鞋底尘土的设备,而库房工作者则必须换上干净的鞋子入库;注意将库房和陈列室的门窗关严实,添加加密封条,可以很好地防止有害气体、灰尘的进入等。这些是馆内的空气污染处理措施,针对馆外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则在建设之初,就需要谨慎选择可靠的、耐侵蚀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等,或者在酸雨天气的情况下,做好防雨措施,减少室外建筑物和雕塑作品的侵蚀,降低文物的损坏率。
3.1.4 对光的防控
在光线的防控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阳光的直射,减少自然采光现象,阳光直射将会对文物产生重要影响,为避免阳光直射,博物馆的窗户在设计时须尽量小、数量要少、高度绝对够高,保证阳光不能通过窗户直射到文物之中。因此,博物馆内的照明系统最好是采用不含紫外线的荧光灯管和光线柔和的光纤灯和LED灯等,并保证光源与文物之间的距离,防止光线照射距离过近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为充分将阳光反射回太空,避免建筑物受到光照的侵蚀,减少屋顶对光线的吸收量,可以在库房的屋顶刷一层反射能力强的白色涂料,这样有利于保证馆内的温度处于恒定状态。
3.2 文物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为尽量避免文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损坏现象,文物管理者首先应当做好文物的包装工作,使用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保护文物的基本要求,具备防潮和防震功能,还有应对温度与湿度变化的功能,避免有毒气体进入到包装箱内,避免阳光直射等,因此包装需要满足适合运输和保护文物两个条件。接着,根据路况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根据天气状况确定最佳的运输时间;用于运输的车辆一定要有防震措施,防止路面颠簸而出现震碎、龟裂的现象。最后,须做好应急备用方案,这样一旦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就能进行及时地处理,尽可能避免文物因为意外而造成的重大损失,确保安全运输,保护文物不遭受破坏。
4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馆藏文物的因素较多,而且影响的方式比较细微,发生的作用比较隐蔽,因此,需要文物管理者将文物的保护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不放松警惕,随时观察馆内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具体的变化情况随时进行调节,做好博物馆的防太阳辐射工作,避免阳光直射对文物产生的不良影响。这些工作仅仅依靠文物管理局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各部门的广泛关注与积极行动,研发文物保护的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文物的保护水平,保护国家历史文化财产。
【参考文献】
【1】曹瑞.浅谈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J].青春岁月,2016(23):252-252.
【2】姬长霞.浅谈馆藏文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及保护对策[J].卷宗,2015(11):69-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