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
摘要:LTE核心网关键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提高相关技术的应用,需要对这项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从LTE核心网关键技术的概念入手,了解LTE核心网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防线,以这样的方式,希望能够促进LTE核心网关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LTE核心网;LTE核心网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6-0032-01
1 LTE核心网关键技术概念
1.1 LTE核心网概念
了解LTE核心网可以从了解它的组成部分入手。首先是移动性管理设备,这是LTE核心网的控制面节点,其性能主要作用于安全、移动性管理还有执行会话、承载控制三个方面。其次是服务网关,它连接了eNodeB的用户面节点,并且连接了其与PGW之间的路由,同时还维持着转发LTE用户的上下行报文。除此之外还有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策略和计费控制单元等其他部分,这些部分共同维持着LTE核心网的顺利运行,因此在考虑LTE核心网相关技术和如何创新进步的时候,也离不开对这些组成单位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提高其中某一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可能会带来整个LTE核心网的进步,不过同时还要考虑到各个环节之间平衡性的问题,不能盲目提高某一个环节的处理效率,否则可能因为某一环节的过分发展导致与其他环节之间出现脱节。
1.2 LTE核心网关键技术概念
LTE核心网关键技术是一种思考如何对LTE核心网进行进一步优化后的产物,这种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核心网的性能[1]。LTE核心网关键技术在行业领域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优势在于频谱利用率较高、成本相对较低、功能损耗相对较低等方面,较之其他技术而言具有很广泛的适用性。但是这项技术也有缺陷,其劣势在于高速传输的距离方面,相对需求而言距离较短,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影响因素较低的室内或者人口密度较小的偏远地区使用这项技术。距离方面的短板制约了LTE核心网关键技术的发展,这也是近些年该技术需要改进的方面之一。LTE核心网的关键技术种类丰富,其中包括网关选择技术、信令优化技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轻量化技术和网关一体化技术。网关选择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降低网络的负载、提高计费方式的灵活性,以求提高资源利用和工作的效率。信令优化技术希望降低UE跨位更新时的信令增加,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则是针对公共IP地址紧缺的问题。另外两项技术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分析。
2 LTE核心网关键技术探讨
2.1 轻量化技术
轻量化技术是一种旨在提高LTE核心网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的技术,其切入点在于缩小物理体积,使得操作系统更加的轻便简约,同时提高了操作的处理速度,使得整个操作系统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2]。達到这样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改进。首先是系统基础服务方面,这个模块是轻量化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承担起了整个系统最为基础的部分。该模块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系统启动,通过对内核自动加载达到启动配置的目的。再是脚本配置和平台服务启动,能够参照业务流程,在脚本进程发生意外的时候自动重启,同时也能够对某些应用程序进行加载启动。最后是高可用性服务,与系统基础服务、操作管理维护共三个方面,共同促进了LTE核心网操作系统的轻量化发展。轻量化技术有效降低了系统的体积,使其更加便于移动、拆卸和维修。在实际运用中,轻量化技术能够提高LTE核心网的使用寿命,比之之前的系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2 网关一体化设计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是把S--GW和P-GW融合,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率工作的效果,在融合的时候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至今这项技术仍然有发展空间,因为时代的飞速发展对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要求,需要对这项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在运用技术的时候,通过仅仅运行融合GW网元的模块,就能够提供S-GW、PDM-GW与GW融合的功能,在效率上大大提升,在应用范围上也大大拓展。网关一体化设计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不一样的逻辑网元对网关一体化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和会话控制功能还包括用户面逻辑处理进行共享,这种功能能够解放大部分的系统内存,也有轻量化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扩大对软件代码的重用程度,提高工作效率[3]。
3 结语
综上所述,LTE核心网关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LTE核心网的成本,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另外在工作效率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本文以轻量化技术和网关一体化技术为例,介绍了这种技术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功效,希望能够为LTE核心网关键技术的进步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婷婷,刘永毓.LTE核心网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 (22):94-96.
[2]王少波,何丽华,李明晏.LTE核心网质量提升方案分析[J].数据通信,2015(03):38-40.
[3]莫冲,王保银.TD-LTE核心网关键技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 (12):102-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