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习共同体 让师生获得幸福的能力

2017-09-08 07:47李磊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共同体建构协同

李磊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应处于首要位置。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发挥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处于“自主学习”的核心,我们的教育才是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这就促使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教”走向“学”。

从2016年起,丰台五小将“学习共同体”理论本土化,开启了以倾听、互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自主课堂”3.0版应运而生。选择“学习共同体”基于以下思考。

1.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是有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人。课堂上,学生首要的需求就是自我实现(马斯洛理论中人的第五层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核心是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在与同伴互听互学的过程中,实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权,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品质。不难看出,学习共同体与教育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即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2.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学生与伙伴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中实现的。学习共同体认为:“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是一种协同学习。也就是说,知识建构是在协同学习中产生的。这一理论与知识建构理论高度契合,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我们所追求的由“教”向“學”的翻转相一致。

3.提供核心素养实施的有效路径

2016年,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建构“学习共同体”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如“学习共同体”倡导的“独立思考”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会学习”,“协同学习”指向的是学生在小组中的“责任担当”,而“挑战学习”指向的是学生的“实践创新”。

4.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

“学习共同体”理论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上好一节课,而在于实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权,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品质。共同体课堂上,要让资优生懂得分享与合作,更要关注角落里的学生,让他们不再孤单、不再惧怕学习,不仅能够在安静、安心的环境中学会各种学习策略,更能在协同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自信,获得幸福。这样的生生相互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是主角,都能有发展。这正契合丰台五小“幸福教育”的理念——把追求人的自我完善、幸福一生作为永恒的价值取向。

随着学习共同体研究实践的推进,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变化——个体上更加自信,彼此更加和谐;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共同备课、说课、研课以及观课、议课中的变化——柔和、从容而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同体建构协同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