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阳
我把山地车从车顶架上取下,开始用水枪冲洗车架上粘的泥土以及缝隙中的落叶,这些属于Shimano第二届夏之舞山地车训练营的印记被片片剥落至地表,随水流而去,但这些印记已被大脑保留:那里充满活力的氛围,那里林道间的味道,那里的浓雾和斑驳的阳光。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艾略特曾说:“我们不该停止探索,而每一次探索的终点,都将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们这才真正认识了起点。”恰好是对夏之舞最好的概括,作为经历两届活动的老司机,我看到了第一届夏之舞训练营对国内山地车速降运动无论在认知层面还是技术层面的巨大推动作用。时隔5年的第二届,我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寻找并寻味这项运动的本源,一种自然与车轮间的联系:速度锤炼着恐惧,道路回应着操控,弯墙考验着技术。
还有另外一种变化,受Shimano邀约前来的四位教练都是世界顶尖山地车高手,他们各自都有自己擅长的终极大招,Joe Lawwill擅长Super D(DH和XC的完美融合),Brian Lopes极度擅长4X,并且是Bunny hopping世界纪录保持者,Jeff Lenosky是一代传奇,也是Trail boss系列影片主人公。他们四人中,即使是最年轻的Ryan Leech,也有超过20年专业教授山地车的经验,他同时具有高超的Park和Street技术。
开营首日,大神教练们开始测试五十多位学员的技术能力并对他们分组,同时,教练们细心地检查学员们使用的山地车,对避震不合适的设定重新调校。对此,Ryan Leech解释说:“除了技术练习,这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车手在路线上的发挥。”事实上,由于Shimano在报名阶段就对车手水平做了筛选,这次参训的学员水平与首届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所谓“初级组”的车手,在土坡场上的压抬技术都展示出了一定的功底,而Jeff Lenosky对他们的耐心指导,使大家对手臂和腿部的连贯控制以及压弯时的重心控制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远道而来的南方车手似乎更加兴奋,这把话题引向了场地和硬件,因为在南方骑车的他们,骑行方式无论是All Mountain风格还是Down Hill风格,苦哈哈地推车上山已是家常便饭,而依托滑雪场资源的太舞小镇上的速降道,可是有缆车的,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可以一趟一趟豁车直至榨干最后一丝体能。这种完美的硬件条件,只能在北方出现。如今在市场上,虽然玩家们可以任意购买他们喜欢的或合适自己条件的车架、避震、轮组以及其他零件,但国内山地车运动的开展状况依然落后于欧美,受限于场地是一个很明显的因素。Karen和她的团队在太舞雪场修建了渐进性非常好的初级道和中级道(超過5公里),并翻修了高级道(超过3公里),使其更适合国内车手的水平,整个工作过程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历经80天。为我们的畅快骑行搭建了完美的背景,必须要向他们致敬。
我一边摆弄着避震器,一边回想着刚刚首刷的这段漫长、曲折的中级道:从布满及嵌入泥土中的石块的土路上一跃而下,视线开阔,一股巨大的震颤感沿着避震器传来,坡度有急有缓,实力型车手可以骑得很快,甚至搞点后轮滑之类的花样,每一个转角,胎齿将路面搓出阵阵尘烟,一派一骑绝尘的绝世高手风范。像我这种“稳定型”车手也可以骑得很放松,在刚进入林道时,甚至有一秒钟时间去观察从地表蹿上树干的小松鼠。若是仔细回想,山地车被发明的初衷,为的就是“爽一下”这么简单。爽的环节就在这林道部分,有了树林的包裹,视觉下的坡度和速度都变得没那么敏感,只有花鼓越发急促的咔咔声响成为减速的提示音,美妙的是,在进入弯墙之前,路线会有一段抬升让人控制好车速做好入弯准备。显然,疏于练习的我这些年来的过弯技术也没什么长进,一个三连弯之后就让我的腿部发酸,心率飙升。整个林道部分的下降过程无比流畅,但比想象中漫长,以至于腿部和手臂上的肌肉都慢慢进入了无氧状态。这种还能被控制的疲倦能带来快感吗?当然可以,它的背后是更加专注的态度,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感知力回光返照般的敏感起来,提升做好每一个动作的信心以及超水平发挥的预判。当然,有鞭策是更好的,在当年贡嘎野骑小队撸总的召唤下,一天内我足足骑了8趟。
在这里,速降骑行能够提升视力和思想,而不是鼓励退却或逃避,这条碎石、泥土泾渭分明的速降路线提供的不仅是跨越空间的方式,更是感觉、存在和认知的方式。
风,越过山脊传递来自更北方的秋天的信息。次日傍晚,冷暖风在上空交汇,泼下黄豆般的冰雹和雨水,在训练营的最后一天,路线上的山体被水雾笼罩,经确认可以骑行的初中级道给我们带来了别样惊喜:远方的路线被一片灰白阻隔开来,尚处幼年的白桦树的落叶几乎将林道铺满,一道绿色伸向未知,空气极度潮湿却略带芬芳,泥土变得很黏着,轻易将车轮的胎齿塞满。如果把车停下来,周遭一片寂静,甚至没有虫鸣鸟啼,身处一条成熟的速降道上,时间操控下的天气把周遭的一切变得很梦幻。
外胎对地表的附着力至少降低了三分之一,以至于每一个过弯内心都会惊出一声“wo x”。偶然一次走神侧滑摔车还让我在思索着,驱使我们进行山地车速降活动的令人无法抵御的激情,无论发生在自己还是别人身上的摔车都不足以震慑出退却心理,一次流畅骑行具有的吸引力,正如眼前视线受阻下的未知的诱惑,让人束手就擒。
回到教学方面,Joe Lawwill组的讲解翻译沙舟玩笑称“我一天里说的话比一个月加起来都多”,到了训练营结束时,他的嗓音都已经沙哑了,从这一侧面足以说明训练内容的丰富程度。四位大神教练即使已经是山地车界的明星人物,教学时从动作示范、无车慢动作讲解到指导每一位学员的动作、纠正每一处错误依旧无比认真细致。开营时学员们对大神仰望的眼神,已经转化为亲密与信任,每个人的收获或许不同,但大家的山地车语言是一致的。
山地车运动在国内若要形成一种骑行文化依旧路漫漫,我们不能指望一两次这样的顶级训练营就能达成目标,但Shimano的夏之舞在这方面的确起到了开枝散叶的作用。山地车,或者说山地车速降运动有风险,但并不意味着它极度危险,Joe Lawwill就表示说:“这是我们来这里的原因之一。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骑车的话,那这项运动确实会变得危险。山地车有一些非常精妙的技巧,如果能掌握它们,你就会变得非常自信。”
总是面带微笑的Ryan Leech说:“它可能会有一点危险,但是这也是这项活动吸引人,让人觉得很有活力的一个原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这里有非常齐全的设施和专业搭建的赛道,线路有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设置,你可以顺着自己技术的进步慢慢去提高。在加拿大的惠斯勒,我曾经教过一位72岁的长者进行山地骑行,他学得不快但很有热情,基本功练得非常扎实,至今他还会时常发来邮件,告诉我他又攻克了哪些难点。所以年龄并不是问题,只在于你对待这项运动的态度。”
不仅限于山地车速降,沉迷于一项户外运动中,很容易形成非黑即白的二元色彩,懦弱和勇气,懈怠和努力,危险和安全,错误和正确,一切都被切分成简洁的两类。有时我们也多么希望生活的重点也如此简单。所有的热情与激情,都在这三天的训练中被集中释放,每个人心中留下的,是永不会被冲刷掉的夏之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