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美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学生的错误,尤其是计算方面的错误。教师大都认为计算教学是比较简单的,也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可是,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却很多,一般都会认为是学生粗心所致,其实不然。学生计算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对症下药,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矫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031-01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的错误,尤其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一般认为是粗心所致,其实不然。本学期,笔者任教四年级数学,本册有两大计算内容——两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些内容正是整个小学阶段计算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所在。从学生在计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并不仅仅是粗心,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学生计算出错,下面就结合四年级计算教学的情况来粗浅地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一、产生计算错误的一般情况
1. 基础知识没有过关
有一部分学生不仅计算速度慢,而且计算结果是错的。通过观察发现,原来他们对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掌握得不熟练,有的学生甚至要数手指头才能计算出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要从“一一得一”开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诀。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25×8记不准,简便算法不能快速使用,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他们的计算经常出差错。
2. 计算算理和算法理解不到位
笔者在执教两三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发现多数学生只埋头做题,根本不把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义当回事。笔者当即问了几个学生,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计算题很容易,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笔者问:为什么大家会出现97+54=141,90-54=44,20×30=60,2121÷21=11这样的错题呢?他们也认为是粗心所致。其实,他们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算理没有理解造成的。
3. 运算顺序、运算定律掌握不到位
比如:25×8÷25×8=1 42×62+42×38=42×42×(62+38) 235×99=235×(99+1) 25×32×125=(25×4)+(125×8)
以上錯误的原因都是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还不清楚,理解不透彻而造成的。
4.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导致学生计算出错的一大原因
本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抄错数字,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用笔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无验算等不良习惯。有些学生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解题信心,甚至表现为极不耐烦,乱作一气,有的甚至不做答。
二、减少学生计算错误的一般对策
1. 针对基础知识不牢固的问题
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将原来的基础知识补起来,对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当面检查,逐一过关。
2. 对于算理和算法理解不到位问题
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或者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重温算理,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道理,加深对算法的认识。
比如:进位加法97+54=141,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一,学生现阶段学习的是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利用计数器和课件演示,数形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亲身体验,理解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
退位减法90-54=44,学生主要是没有理解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当十再减,高位借一少一的原因。借助小棒、计算器等学具实际动动手,加深印象,真正理解借一当十的道理,这样就会减少出现类似错误的原因。
针对乘法20×30=60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由于受加法的影响,二是没有明白乘法表示的意义,20×30表示30个20相加的和,或者20个30相加的和。在学习20×30时要引导学生明白30表示3个十,那么20乘30的结果应该表示为60个十。只有弄懂了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学生才会降低计算的错误发生。
遇到除法2121÷21=11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没有明白十位上的2除以21不够除,此时应该商0,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说一说每除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只到他们弄懂为止。
3. 针对运算顺序和简算错误问题
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一是设计成判断题,先让学生判断正误,再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最后呈现几组对比题加强练习,让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异同,这样就可降低学生的出错率;二是设计成情景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理解算理,加深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比如25×8÷25×8和(25×8)÷(25×8),设计成闯关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第1类题只能一人或一组人一关一关通过方可到达终点,即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第二类题可以安排两人同时闯关,在汇合处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就可到达终点。把单纯的计算融入生活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中来进行计算操练,比纯粹计算更让学生感兴趣一些,自然也高效一些。
4. 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学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一是给学生讲清书写的格式和要求;二是树立典型,及时表扬,激励其他学生及时改正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三是当发现有不良行为,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四是每学期举行一两次优秀作业评比和展览,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天天进行口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每天可以利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相互出题口算,或者值日生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抢答,或者学生轮流出题做在口算本上,相互评改;或者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口算类的游戏,激发学生天天口算,提高口算能力。每天的笔算训练也要加强,不过一般要做到题目少而精,学生答题快而准。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要定期开展口算、笔算和简算竞赛。总之,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只要我们措施得力,长期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提高。
(编辑:胡 璐)endprint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