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舞阳,姜凤春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新旧版HSK口语测试试题结构比较研究
王舞阳,姜凤春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2010年改革前后的新旧版HSK口语考试,在评分标准、试题内容与结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新旧版HSK口语测试试题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索新版HSK在口语测试上的变化与侧重,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HSK口语测试;评分标准;试题内容;试题结构
1990年我国首次出台了针对外国人的汉语水平考试,又称“HSK”。HSK引起了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普遍重视,成为衡量母语为非汉语者汉语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HSK在当时属于新兴考试,经验、案例等方面的资源都较为匮乏,使得HSK体系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做到足够科学地评判考生汉语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2010年新版HSK系列考试问世。对比1990年旧版HSK,新版HSK考试项目更清晰,结构体例更合理,评分体系更科学。通过对新版HSK系列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对考生听、说、读、写等技能做全方位把握。此次改革更引人注目的变化在于新版HSK考试增加了初级和中级口语考试,并将此部分独立出来,与旧版“高级口试”部分合并成为汉语水平系列考试项目之一,命名为“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简称“HSKK”(下文统一称之为“新版HSK口语考试”)。HSK在口语方面的改革,体现了当前对汉语学习者口语水平的更高要求,也督促了对外汉语教学界应更加重视以提高口语水平为目标的“口语课”。因此,本文以新旧版HSK口语考试为研究对象,针对HSK口语考试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并着重对新版HSK口语考试内容与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分析新版HSK口语考试的侧重点,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提供切实依据。
口语考试评分是影响口语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测试的结果最终要落实到分数上,测试的使用者(学校、教师、家长)将根据分数对考试者的能力做出判断,而这种判断是否能得到证据的支持是测试是否有效的核心表现。不仅如此,评测标准体现了考试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对于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评分标准的好坏不仅关系考试本身的优劣,同时也对教学有很大影响。评分标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表1 新旧版HSK口语考试评分标准
因此,笔者将新旧版HSK口语考试评分标准进行对比,以此探究新旧版HSK口语考试的变化。旧版HSK口试评分标准虽分为五个等级(详见表1),但是每个等级主观性评判意见较多,标准概括性较强,各个等级区分不明显。例如,三级标准的“有一些语音、语法错误,基本上不影响交际”、四级标准的“有个别语音语法错误,但不影响交际”。对于三级、四级两标准中“一些”和“个别”没有明确定义,如何评判全凭考官主观判断,使得不同考官对于同一考生的评价等级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旧版HSK口试评分标准与能力要求差距悬殊,旧版HSK只针对高级考生进行口试,而一级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能表达一定的思想,但较凌乱。语音、语法及词汇使用上的错误很多,以致严重影响交际。”这导致很多学生更加重视HSK笔试,注重对于汉语语法、词句的学习,而忽视了口语的学习,最终形成所谓的“哑巴汉语”。而新版HSK口语考试首先改变了评价标准的角度,从要求掌握的词汇范围和能力范围对不同等级进行定义,避免了评分标准模糊不清的情况。例如,中级HSK口语考试标准要求“考生在中国旅游时,可以应对遇到的大部分交际任务。”而高级HSK口语考试则要求“考生能够欣赏汉语影视节目,用汉语进行较为完整的演讲,并以口头形式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新版HSK口语考试将旧版的五级评分标准变为了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评分标准。初级标准对应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以此类推。此方法能够改善考生只注重语法、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口语学习的现象。
评分标准的大幅度调整,体现了新版HSK口语考试对于留学生汉语能力的新要求。这些“新”的东西也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试题内容对比分析
根据新版HSK考试大纲的要求,新版口语考试更加注重对于考生汉语交际能力的考查。试题内容在原有的“读说结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听说结合”的模式。分别对新版HSK口语考试初、中、高三个等级试题内容进行横向对比以及分析,具体如下:
1.新版HSK初级口语考试对应HSK笔试一级和二级,考试对象多为初级汉语学习者。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进行简单口语表达的能力,可以进行成段表达,但是会出现很多错误,同时对汉字的认读较弱。根据对初级学生的定位,以及初级学生普遍的特点,初级试题在题型设计上避免了对汉字的认读,全部采取了听说结合的形式设置考题。具体题型如表2所示。
表2 新版HSK初级口语考试试题
根据表2显示,初级三部分试题侧重学生通过“听”的输入来完成“说”的输出,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第一部分(听后重复)共15题,包括了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常用句式,包含的词汇数量、句子的长度都在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部分着重考查学生快速记忆,以及口头重复信息的能力,但对于学生到底听没听懂是不作考查的,这里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于语言的模仿能力。第二部分(听后回答)共10题,问题相对简单并且要求学习者只需要做简要回答。例如:“你学汉语多长时间了?”学生只需要回答几年或者几个月就可以,不需要更多的描述。这些问题从易至难囊括了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话题紧密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常见话题。可见,此部分虽要求考生听懂并理解考题的意思,但难度都不大,对考生的要求仅仅是日常话题的简要回答,问题提问方式也贴近日常交际方式。第三部分(回答问题)共2题,一题为对考生提出的要求,例如:“请介绍你的一个好朋友”;另一题则是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医生这个工作怎么样?”考生全程以“听”的方式获得问题,并快速用五个以上的简单句子进行回答。此部分考查学生简单的成段表达能力。
可见,初级口语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虽为口语测试,但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语言输入的能力及语言模仿能力的考查。与此同时,考查内容多为简单的日常用语,并不要求考生能够完成复杂的交流。
2.新版HSK中级口语对应HSK三级和四级考生,多为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级水平要求每周学习2~3学时,学习一至两年。此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已经越过了仅仅可以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的阶段,已经有了成段表达的能力。因此,中级试题的设置在听说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了看图说话,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新版HSK中级口语考试试题
如上表所示,中级试题的第一部分仍是听后重复,但是在题目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内容不局限于日常生活;其次,每道题出现的信息点更多,更不易于短时间记忆。对比初级的听后重复,中级听后重复在考查学生听说能力之时,还要求学生听懂。第二部分(看图说话)要求考生描述图片内容,清楚地讲述图片展示的故事,并要求故事有头有尾。此部分很明显是考查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并注重学生在表达时语言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第三部分(回答问题)虽与初级题型无异,内容也与生活相关,但在难度上明显增加,学生在表达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表达的条理性。例如:“周末你是怎么安排的?”
根据以上分析,中级试题突出检验的是学生的成段表达能力,内容突破了简单的日常交际,增加了围绕生活的对话与独白。同时看图说话一题,在考查学生口语水平的同时,也考虑到了中级学生的汉字认读能力,通过看图的方式减轻学生对于阅读汉字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考查学生最本质的“说”的能力。
3.新版HSK高级口语对应HSK五级和六级,该等级学生多为学习汉语五年以上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成段表达能力。因此,高级口语考试对考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表4 新版HSK高级口语考试试题
如表4所示,题型照比中级没有太大变化,只有第二部分变成了“朗读”。但实际内容和考查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部分(听后复述)不再是初、中级的单纯复述,高级试题的复述内容更长,需要记忆的点很多。此部分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理解性复述,只需要将关键的信息点阐述清楚即可,不需要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第二部分(朗读)多是一段散文,没有故事性,用词偏书面语。此部分要求学生对于语音语调、停顿、情感有极准确的把握。多数学生反映,看似简单的朗读却是考试中比较难的部分。第三部分(回答问题)考查考生发表见解的能力。例如:“你认为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此部分更要求考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高级口语考试在听说结合的基础上,增加了读说结合,考查学生话语理解能力、汉字认读能力以及成段表达能力。同时在内容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考生语音、语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试题结构分析
从系统科学角度讲,结构指的是要素之间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构架,而并不是要素本身。很多学者将要素分析与结构分析混为一谈,因此导致多数对于HSK试题结构分析的文章变成了对试题本身的分析。系统学认为,要素是产生系统整体涌现性的实在基础,但要素齐备只是形成整体涌现性的必要前提,仅仅把要素汇集起来不会产生整体涌现性。真正的整体涌现性是通过要素之间的结构实现的。而这一结构,即指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激发的方式。此部分即为从新版HSK口语试题结构角度分析HSK口语考试的变化,从而分析HSK口语改革侧重点。
从新版HSK口语试题结构进行分析,三个等级在题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关系,相似之余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相互之间层层递进,做到了对学生的全方位考查。
1.新版HSK口语考试初、中、高三个等级的第一部分均为听后复述。题型相同,但是题量、内容以及时间分布等方面完全不同。详见表5。
表5
听后复述着重考查学生听说结合能力,从纵向看,初级与中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从初级到中级,题目数量变少,但题目的容量变大,同时每秒要求学生说出的字更多。说明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主要应注重听说结合能力的考查,对于单纯的说的能力没有过多的硬性要求,比所谓的“蹦字”水平高些即可;对于中级汉语学习者虽仍然要求测试其听说能力,但题量和时间的减少证明对此部分侧重也减少。同时中级考试对于听的能力没有做过多的考查,而是对说的能力有了比初级更高的要求,即平均每秒一个字以上,已经达到对比流利的程度。之所以初、中级有可比性,并不是忽视高级对于听说结合能力的考查,而是高级所要求的听说结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相比初、中级试题,高级试题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高级听后复述共三道题目,题目内容是文章的段落节选。考试者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因此,可以看出高级口试对于听说结合能力考查的同时,还加入了对于汉语段落的理解性记忆,这对考生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要求学生口语表达时每秒在1.5个字以上,给考生又增加了难度。
除以上分析外,对照表1评分标准可知:新版HSK口语考试对于考生口语达到流利水平的标准为每秒表达1.5字以上,对于对比流利水平的标准为每秒表达1~1.38字。
2.同样纵向对比初、中、高试题的第三部分——回答问题,可发现此部分试题内容的难度是逐层增加的。话题从“自己”向“生活”再向“抽象”转变。试题中出现的生词也逐渐变多,从初、中级的一个动词变成高级的多个较难的词汇,例如:“状态”“辩论”“一致”等。回答问题部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就是初、中级题目短并附带拼音,而高级题目长却没有拼音,这要求学生必须对汉字有一定的掌握。这也更多地证明了新版HSK口语考试对于不同等级汉语学习者在汉字认读能力和掌握词汇范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3.针对HSKK初、中、高三个等级第二部分题型的分析是HSKK试题结构分析的重点。因为不同等级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二部分题型的不同,也是每个等级对考生能力考查的重中之重。HSKK初级第二部分“听后回答”仍体现了初级口语测试对于听说结合的着重考查。此项考查重点的选择是有依据的,经二语习得学者研究认为,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头脑中储存的词汇、语法等言语信息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在使用时可供选择的语言信息对比少,思维也相对较慢,表达的准确性随之降低,这些问题在参加考试时则会更加明显。因此,初级口试着重考查听说结合,在听的同时也是获得相关词汇信息的过程,考生可以从中提取语言信息,加上本身存储的部分信息使考试降低难度,作答的准确性更高。与初级试题不同,中级试题第二部分为“看图说话”。此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中级口试想要考查的学生能力的重点。语言输入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输入——转码——输出”的过程。而看图说话正是利用了此项理论,将抽象的事物视觉化,将形象的视觉变为口头表达的声音。而此项题目的设置正是对“转码”这一步骤的考查,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而高级口试第二部分的“朗读”则更加关注学生语音、语调。首先,对于学生的要求就是破除“洋腔洋调”。同时,朗读部分没有拼音标注,这给考生增加了更多的难度,要求考生有很强的汉字认知能力。
通过对新旧HSK口语考试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新版HSK口语考试不同等级试题内容与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形成以下结论:
(一)HSK口语考试评分标准的改革和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更折射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更高的培养目标。
(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汉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汉语交际水平。教学内容应在原有的“读说结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听说结合”,同时弱化对初、中级学生汉字认读能力的培养。
(三)高级对外汉语教学应在学生能说、会说的基础上强调“地道”这一标准。注意纠正学生口语表达时的语气、语音、语调、停顿等问题,使学生破除“洋腔洋调”,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
本文以2010年改革前后的新旧版HSK口语考试为研究对象,对两者评分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并着重针对新版HSK口语考试不同等级的试题内容与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探索新版HSK在口语测试上的变化与侧重,以期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1]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口试[M].商务印书出版社,2010.
[2]APA.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 psychological testing[M].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1996.
[3] 张晋军.新汉语水平考试(HSK)研制报告[J].中国考试,2010(9).
[4] 谢小庆.为什么要开发新HSK考试[J].评价与测量,2011(3).
[5]朴恩婷.〈新旧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1
[6] 苗东升.系统科学大学讲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刘北芦)
王舞阳(1991-),女,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姜凤春(1971-),男,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2017-05-04
H195;G4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