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男,肖崇好,金 艳
(惠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95后”大学新生适应现状及对策探究1
陈超男,肖崇好,金 艳
(惠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95后”群体存在独有的时代特征,入学适应是其要面对的大学第一课。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0名新生进行施测,分析其入学适应现状,从凸显的适应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95后”新生的总体适应现状良好,大学新生适应在学习及人际交往活动方面呈现出专业类型的差异。因此,为协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校应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心理求助体系,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95后”;新生适应;心理健康
截至2016年,“95后”已经是大学生的“主力”群体。“95后”是指1995年-1999年出生的一代人。相对于“80后”与“90后”而言,顺应新时代潮流而成长的“95后”们,生活在多元文化中,这一代人亦有着新的时代烙印。
适应(adaptation)一词,源自拉丁文“adaptare”,赫胥黎所著《天演论》最早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此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natural selection,即自然选择),认为最适应环境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将其有利的变异遗传到后代。梁启超也在《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提及:“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的,才能够生存”。在心理学研究中,主要是从生理适应、心理适应及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这三个视角,对适应概念进行阐释[1],认为适应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2]。
个体的社会适应问题在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更为凸显。对于“95后”青少年而言,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阶段,不只是学习、生活客观环境的改变,家庭、学校及社会对他们也寄予了新的角色期待。大学阶段的青年学子,其心理发展还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面临新环境的改变,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直接影响着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研究证实,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的适应情况会影响其大学生涯的规划和发展[3]。并且,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适应越好,心理健康水平越高[4]。麦克思研究院以“2013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进行了一项挂网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95后新生们最担心碰到的问题是人际关系(45%),学习(39%)和生活(30%)这三大方面。可见,入学初期的新生适应问题既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也是他们自身较为关切担忧的问题。本研究对“95后”大学新生的入学后的日常适应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尝试为新生自我心理调适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建议。
(一)被试
广东省某地方院校2016级新生共670人,被试年龄界于16-22岁之间(M=19.1,SD=0.89)。其中,男生310人,女生360人;独生子女81人,非独生子女589人;城镇居民188人,农村居民482人;文科类138人,理科类428人,艺术类104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由国内学者陈君编制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表》,统计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研究中,4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生活环境适应(0.833)、人际交往适应(0.821)、学习适应(0.795)、情绪状态(0.847);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是0.931,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量表的结构效度:4个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在0.741-0.854之间,其中2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14-0.625之间,这说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各分量表与总量表分的相关超过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说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比较好。对该量表进行因子分析,45个项目较好的浓缩成为4个因子,说明其结构效度比较好。该量表采用5级分制记分,记分标准是:从完全与“我”符合到完全与“我”不符合分别记分为5、4、3、2、1,有的题目采用反向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学校适应性越好;反之,表明学校适应性越差[2]。
(三)数据收集与统计处理
编制量表网络版,学生可通过点击手机微信网络链接进行答题。新生入学三个月后,在课堂进行施测,当场作答并提交答卷。回收问卷699份,去除规律作答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670份,有效率为95.6%。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一)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总体特点
研究从四个方面来了解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总体情况,见表1。从被试在总量表及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来看,大学新生在生活环境方面困扰较多,学习活动、情绪状态困扰次之,人际交往困扰相对最低。
表1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得分情况(N=670)
(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状况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从个体的基本特征来分析新生适应的影响因素,以学校适应各维度及适应总体情况为指标,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地域这三种人口学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差异性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在学习活动方面,性别差异显著,在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区域这两种分类中,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现状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t值)
(三)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状况不同类型专业的差异
高中与大学时期的课程安排有很大区别,大学的育人模式开始了专业性培养。这一转变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考虑到学科及专业性质特征的差异性,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现状的专业类型进行了方差分析。从表3结果来看,在学习活动存在专业显著性差异,F(2,670)=4.874,p<0.01,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学习活动的适应方面,文科与艺术类专业学生间无显著差异,但理科与文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说来,理科类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最差。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也存在专业间的显著性差异,F(2,670)=3.396,p<0.05。在人际交往活动的适应方面,理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文科与理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说来,文科类专业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适应情况最差;另外,在情绪状态方面,文科与理科类专业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情绪状态比理科学生要差。
表3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现状的专业类型方差分析(M±SD)
(一)“95后”大学新生适应现状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670名大学新生的适应现状调查,研究发现2016级新生的总体适应情况良好。对大学新生适应现状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地域这三种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时发现,只有在学习活动这一项适应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适应比男生要好。部分男生缺乏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当任课教师不作课程要求或没有课时,很少进行自主学习,且缺乏必备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么学”,自然也极少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是否独生子女、城乡地域这两个变量中,数据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钟向阳的研究结果发现表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适应各因素上的适应困扰均大于独生子女[4];张晖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在学习方法上的困扰更大,而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适应上的困扰要更高[5]。本研究结果呈现出与以往研究区别较大的原因,可能与测量工具的不同及抽样比例有关,在此次研究中,独生子女人数占总数的12%,城市人数占比约28%。
对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现状的专业类型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第一,理科类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最差。从问卷项目作答情况来看,56.1%的学生“总是不能很好理解老师的讲解和要求”,理科类专业学科性质本身,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对该学科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适应活动包括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教学方法这三个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学生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适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学习策略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另外,在本研究的被试取样中,理科类学生中,男生占比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之前所述,男生在学习活动适应中普遍表现要差。第二,文科类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的适应情况中最差。人际交往适应包括了学生在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的情况,从数据结果来看,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81.9%的学生表示进入大学以后,基本都没怎么和老师说过话,说明师生交流互动极为缺乏。文科类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常表现在人际敏感度高,难以和他人相处愉快,较易卷入人际冲突,并且缺乏良好的社交技巧,在结交新朋友及处理人际冲突问题上存在困难。第三,新生入学初期,学生们远离了自己熟悉的亲朋师友,而新的社交关系尚未稳固建立,在此过渡期,大学新生会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文科类学生的情绪状态比理科学生要差,他们在入学适应阶段体验到更多的孤独、焦虑和失望感,46.8%的学生表示自己心中的烦恼无人可倾诉。这一结果与文科类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适应情况相印证,有较多人际困扰的学生,由于缺乏有力的朋辈社会支持系统,会引起较多的负性情绪。大学校园的活动丰富多样,要鼓励学生多参加院校及社团活动,在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同时,也能拓宽自己的社交圈,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艺术类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均表现较好,在学校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甚至高于平均水平,一般认为艺术类学生由于文化课分数要求低,较易出现学习方面的困扰,这一结论还需进一步探究。
(二)大学新生适应的具体策略
1.继续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高校为大学新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相关主题的学术讲座,举办各类心理健康竞赛,诸如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此类常规性的心理健康工作普及面广、速度快,但深度欠缺。通过此类活动使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成长稍有限制,因此,高校需加强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简洁便利又具有私密性的学生心理求助系统,及时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
2.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中学相比,已有了极大区别。中学时期的学习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步入大学后,无论从学习内容、时间分配及学习方式上,都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自主角色。不少学生出现了“上课听不懂”此类学习困扰,这很大程度上,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部分学生尚在用在中学的学习方式来应对大学学业。因此,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解决困扰的第一步。学习方法的基本要则有:“学习有法,学无定法,我用我法,贵在得法”,说的是任何一种学习活动都有规律可循,因学习阶段、教学环节等的不同,学习方法应有适宜调整。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还应在高效学习方法的指引下,注意劳逸结合,科学用心,健康用脑,快乐学习。针对学习方法这一困扰问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必要普及一般学习心理,并提供一对一的个体学习心理咨询,就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规划,如何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等相关问题提供专业指导。除此之外,新生常见的学习障碍还包括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不良等问题。北京大学学者徐凯文在一次论坛主题演讲中提及:“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学校在开学初期,应多开展学科教学与学习经验的交流活动,促进高低年级学生分享,加深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能力,避免学业拖延。
3.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新生入学初期,远离了自己熟悉的亲朋师友,急需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在互联网全面渗入生活的今天,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拓宽了“95后”大学生们的交友面,人际沟通更便捷;另一方面,网络虚拟交友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对网络人际的依赖性和所获得的满足感,会使他们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友,导致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利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新生的交友愿望比较强烈,部分学生过度自我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出现问题时,也忽略及时沟通,便较易与同学产生人际冲突,造成同学间、室友间关系紧张。其中,大学宿舍一直是人际冲突多发的环境,生活习惯的不一致,个性差异等是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同学之间应相互理解、积极沟通、换位思考。当个人需求与集体多数人的需求相背离时,要自觉做出合理调整。同时,当宿舍出现一些问题时,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适时委婉地提出自己的需求与建议,不带情绪、不带评判性、不带攻击性的“非暴力沟通”是第一要诀。另外,生活在集体宿舍,有必要共同制定并共同遵守宿舍规则,以最大化地实现室友间的“求同存异”。
入学三个月后,“95后”新生的总体适应情况良好。
大学女生的学习活动适应状况要比男生好。理科类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最差,文科类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及情绪状态的适应情况较差,艺术类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情况均表现较好,在学校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方面甚至高于平均水平。
为协助“95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高校应继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心理求助体系,结合“95后”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其群体特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
[1]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1):19-23.
[2]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3]Martin J S,Hanrahan K.Criminology freshmen:Preparation,expections,and colleg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Education,2006,15(2):287-309.
[4]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25(4):128-130.
[5]张晖,何凯,罗军.95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
(5):762-766.
【责任编辑:沈天舒】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95s”Freshmen’s Adaptation
CHEN Chaonan,XIAO Chonghao,JIN Y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China)
Undergraduates of"95s"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college adaptation is their first lesson.This study measured 670 freshmen by questionnaires,and their adaptability was analyzed.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prominent adaptation problem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adaptability of"95s"freshmen is good,and the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learning and interpersonal activities.Therefore,in order to help freshme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colleges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reshmen,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help system,and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undergraduates of 95s;freshmen’s adaptation;psychological health
B848
A
1671-5934(2017)04-0062-04
2017-02-21
惠州学院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hzux1201504)
陈超男(1987-),女,湖南永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E-mail:ccn2014@h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