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冬梅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关于加强省级行政学院学科建设的思考
——以山东行政学院学科设为例
阮冬梅
(山东行政学院,济南 250014)
行政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是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彰显公务员培训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指标。针对省级行政学院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组织工作机制;改进和完善学科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加快科研、咨询创新,以科研、咨询为基础带动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优秀的人才队伍带动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评估、考核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行政学院;学科体系;创新机制;学科建设
行政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在职能定位、管理体制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要深刻转变思想观念,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干部培训内容的创新上来。
(一) 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的背景
对于公务员培训院校,学科体系建设是培训理念、办学定位和培训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彰显公务员培训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指标。[1]2010年底,习近平同志到国家行政学院考察时指出: 行政学院区别于其他干部教育机构的最大特色是“行政”,要创新培训内容,体现学科特色。《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家行政学院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强调,要“紧紧围绕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建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拓展相关学科,形成充分体现学院发展方向、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学科体系。”
山东行政学院资源整合后,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要将工作重点全面转向干部培训,要站在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实现学院转型升级,打造品牌,拓展平台,树立形象。山东行政学院的一切工作开始以转型升级为中心,扩大干部培训规模,提升培训层次和水平,大力推行“质量立院”,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教学培训质量是行政学院的生命,也是各项工作的核心。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则是提高行政学院教学培训质量的重要抓手。为此,要适应学院转型升级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培训”理念,切实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管理,在学科建设上真正形成共识和合力。把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建设,作为事关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政府管理这个主题,按照山东省干部培训的目标、要求、特点,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从目标导向、政策倾斜、资源配置、宣传引导等各个环节大力促进学科转向和创新,打造真正体现学院特色、具有较强学术地位和较高教学培训质量的学科体系。
(二)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的意义
1.学科体系建设是公务员教育培训事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内在动力。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教授指出,学科体系是班次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的支撑或者“引领”;如果没有学科体系,这“四大体系”就不成体系,就没有引领,没有支撑,没有高度。[2]所以,要十分重视学科体系建设。山东行政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教学培训质量,逐步形成了一些品牌班次和课程,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委托单位和学员的认可。但受制于资源整合前的体制,学科建设侧重于学历教育。虽然形成了行政管理、经济贸易、金融、管理、会计、计算机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但这些学科都是面向经干院的高职学生,并没有根据行政学院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来设置,因此也就谈不上体现行政学院的培训特色。
2.学科体系创新是学院发展的内在需求。山东行政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独立设置的行政学院。学院的学科体系应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党校。与其他兄弟行政学院相比,也要体现出山东省情和地域特色,突出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学科创新,建设适应山东省干部培训目标和特点要求的学科体系,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学院的学术实力和培训能力。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对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重点学科管理机制要调整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人、财、物。其中人的积极性占据很大比重,是学科管理机制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因此,创新机制的改革是山东行政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
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促进各学科根据行政学院教学培训目标、对象的要求,实现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全面转型和创新,才能形成符合行政学院培训特色的学科体系。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党校和行政学院不分家的情况占据大多数,行政学院的职能和学科体系大多不健全、不完善。山东行政学院作为独立设置的行政学院,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科体系框架
《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第十二条对行政学院特色的学科体系建设做出了专门规定:“行政学院应当立足于政府工作需要,着重建设行政管理学、经济管理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社会管理学以及应急管理学等学科体系。”这是行政学院推进学科建设的法规性依据。参照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关于学科体系框架的提法,[3]行政学院学科体系应该如表1。
表1 行政学院学科体系对照表
续表
山东行政学院长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学历教育与干部培训并举,但学科建设明显偏重于学历教育。在学科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和学科设置、研究方向和重点、课程与教材体系、学科带头人与师资人才梯队等方面,达不到上述行政学院学科体系标准,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培训的要求。
(二)学科布局及组织架构
自201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办学以来,山东行政学院在原有机构、教学团队和学科积累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经济学教研部、政治学教研部、法学教研部、公共管理教研部和社会文化教研部五个教研部。五个教研部共有专任教师55名(截止2016年12月份),教务处对相关老师所能承担的课程做了详细列表。
通过与表1对比发现,山东行政学院长期以来在学历教育基础上形成的学科体系,从学科结构、研究方向到课程体系,都已远远不能适应干部培训的要求,更无法体现出行政学院的培训特色。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和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创新。同时,在管理机制上,也侧重传统的学历教育管理方式,不能有力促进学科建设的转向和创新,需要进行管理机制的全面变革和创新。
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是一个系统,除学科自身的运行规律要求以外,还需要有外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机制来提供保障。针对目前国内省级行政学院尤其山东行政学院存在的相关问题,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组织工作机制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学科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目前,山东行政学院学科建设还是挂靠在教务处,尚无正式的学科建设管理机构,建立常设的学科建设管理机构是当前要务。
1.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由其负责组织制定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及时解决学科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人员由组织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及教研部等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分别负责学科建设中涉及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日常工作。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应在年初召开成员会议,各职能部门分别就年度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课题立项、培训方案安排等计划进行通报,相互协调并形成统一的整体计划,报院教学委员会讨论。教学委员会通过后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负责实施。要明确职能分工,形成分管院长负总责亲自抓、相关部门和教研室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加强学科建设研究、工作协调和责任落实。通过组织机构的设立和相关制度的落实,对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4]
(二)改进和完善学科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
1.明确分级管理机制。加强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基础工程,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落实。应建立由学校统管、教务处牵头、教研部参与、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负责,学校、教研部、学科负责人责、权、利结合的学科建设三级管理体制,保证学科建设的科学性、规划性。
2.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专题部署,各教研部主任原则上作为本单位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教研部的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具体实施策略和规划等。
3.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行政学院有一批资深教授和专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范围,并制度一系列的奖励措施,鼓励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骨干教师,打造学科建设。
(三)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制度
经费投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山东行政学院尚无这方面的规定,相应制度的欠缺是制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制定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方法。明确重点学科项目资助办法,是目前急需要做的工作。要大力支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资助重点学科有计划地出版学科著作或教材,开展课题调研和教学改革,推出高质量的精品课件。《山东行政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鲁行政院字〔2015〕60号)规定,精品课程奖励40-60个课时。
(四)加快科研、咨询创新,以科研、咨询为基础带动学科建设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根基和基础,是培训教学的基础,是行政学院立校兴校之本,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教学内容科研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5]要鼓励开展跨学科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根据学科建设整体布局的需要组织和开展科研工作,实现科研与学科建设的联动发展,形成教学、科研、咨询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机制。2015年,山东行政学院设立“科研课题进课堂”项目23项,其中有多项实现当年进课堂,有效促进了学科体系建设。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优秀的人才队伍带动学科建设
《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在队伍建设方面明确提到,行政学院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加快学科建设的强有力的基础。《山东行政学院“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到,要每年引进10名左右的博士。旨在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从而有效满足学院培训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目标需要。
(六)充分发挥评估、考核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在2015年国家行政学院对全国省级行政学院系统的评估中,在教学培训的二级指标教学内容一栏中明确规定,“具备完善的学科体系建设规划”(0.5分)和“学科齐全”(1.5分)。学科体系建设成了行政学院发展的硬性指标,成为行政学院发展的根基。
具体说,管理机制包括指导思想、目标、机制框架、具体措施、运行方式等。其中,重点在机制框架和具体措施,如完善学科布局,明确学科建设目标,突出重点学科, 强化优势学科, 拓展相关配套学科。再者,要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学为导向推动学科建设。
总之,党和国家对行政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的明确要求,以及各个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迫切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省级行政学院学科体系。学科创新是行政学院教学培训体系的基础和支撑,决定教学培训的质量,影响着学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形象。
[1]周文彰.公务员培训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109.
[2]周文彰.论加强行政学院学科体系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01).
[3]周文彰.公务员培训研究[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115.
[4]刘德宇.地方院校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2).
[5]高学栋.论加强行政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
编辑:李学迎
D630.1
A
2095-7238(2017)04-0119-04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4.023
2016-07-20
阮冬梅(1977-),女,山东行政学院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