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湖北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2017-09-08 05:05白洁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世界级经济带集群

白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7)

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湖北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白洁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7)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关键环节,也是湖北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在归纳世界级产业集群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选择标准和重点领域,并从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对策建议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湖北要想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走在前列,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无疑是重要抓手。《指导意见》提出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产业,与湖北的产业关联度和契合度非常高。而且,湖北省过百亿的产业集群已达到53个,这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湖北可以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和发展环境,加快培养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对世界级产业集群尚未有明确的阐释。通过对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日本丰田汽车产业集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日本半导体产业集群、英国伦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进行剖析,从差异中寻求共性,概括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以辨析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1.产业规模在行业内占有较大的比重。

世界级产业集群通常在出口额、产值、吸纳就业量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上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底特律汽车年产量曾经占全美的1/4,全城400多万人中有90%靠汽车工业谋生。[1](p10)德国纺织产业集群中,形成了以杜塞尔多夫、科隆、斯图加特、法兰克福、德累斯顿和慕尼黑为核心的六大产业基地,集中了全国70%-80%的纺织企业。

2.拥有世界一流的行业领军企业。

世界级产业集群都有一个或数个行业领军企业,其他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系统。如美国底特律市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美国硅谷有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世界领先的大公司;日本围绕丰田公司形成汽车产业集群。

3.形成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与协作网络。

世界级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集中、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相对较高。无论是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之间,还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分包关系,都表现出高度灵活的合作关系。[2](p89)例如,在美国的生物医疗产业集群中,领军企业与产业集群内的一些新创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联盟合作关系。小公司在合作中得到发展或逐步变成中大型公司或被大公司兼并,而大公司和大学又不断促进新的小公司的形成,这种良性的循环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投资的效应及研究开发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3](p105)

4.具有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领先地位的动力源泉。而完善的创新区域文化和密切协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是世界级产业集群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保障。例如,美国九大生物医药集群都以高水平研发机构的集聚为其集群基础。企业、投资商、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有利于实现技术转移并产业化。

综上所述,国外典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有益启示。目前,我国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带动和衡量长江经济带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从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形成更多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并加快推进低级的产业集群过渡发展到组织化程度高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分析

产业集群在湖北省产业发展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整体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2014年,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已发展到90个。从地域分布看,覆盖全省17个市(州)64个县(市、区)。从区域分布看,武汉城市圈集群数量44个,占48.99%;圈外集群数量46个,占51.11%。从行业分布看,农产品深加工及饮料类产业集群21个、装备及钢铁类深加工22个、医药化工类13个、纺织服装类12个、汽车类7个、建材类3个、电子信息类2个、包装印刷类2个、橡胶及塑料制品类2个、森工类2个、家具制品类、纸制品类及生态类各1个。

1.工业基础良好,集群效应凸显。

湖北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汽车、石化、冶金、装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建材、纺织医药及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且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效速兼取”总要求下,大力实施“两计划一工程”,千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食品产业跃上6000亿台阶,石化产业突破5000亿,汽车行业突破4000亿,机械、钢铁产业超过3000亿,电子信息、纺织、建材产业超过2000亿,电力、有色产业达到1500亿左右。

2014年,全省90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4734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长水平3.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36%。实现税收345.9亿,同比增长16.7%,占全省12.5%。其中,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过500亿5个,比上年增加3个;过100亿元的53个,比上年增加14个;过50亿元的76个,比上年增加5个。规模以上关联企业5036家,比上年净增504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0%以上。集群从点向块、线状发展趋势明显。东湖光通讯和激光装备制造、宜昌磷化工、汉江五百里汽车走廊等一批具备参与全球竞争力的大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表1 2014年湖北90个重点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水平

2.国家级开发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该类型产业集群主要是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或重点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相关配套企业在园区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2015年,湖北省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4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个。14个国家级开发区基本上以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发展重点(见表2),由此也形成了湖北产业竞争优势。

表2 2014年湖北省国家级开发区主导产业

图1 2012年-2014年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创新指标

3.创新能力增强,部分技术和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湖北部分产业集群的技术和市场规模达到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2014年湖北90个重点产业集群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33项,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67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241个,获授权专利5908项,在研产学研项目587个。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通信产业综合实力国内领先,拥有激光、通信等16个国家级专业产业化基地,各类专利4008项,主导制定的10项标准被国际电联确定为国际标准,实现中国在光通信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烽火通信国内第一个实现棒纤装备自主化,研制出第一根中空带隙光子晶体光纤,弯曲不敏感光纤技术水平全国第一。襄阳市9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33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获授权专利技术541项,在研产学研合作项目17项。宜昌市8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28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获授权专利技术115项,在研产学研合作项目56项。

三、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

1.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选择标准。

湖北要综合考虑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整体战略导向、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并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在湖北实现创新驱动及参与国际产业竞争中能够发挥重要带动作用等方面来确定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

(1)符合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整体战略导向。

我国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成为带动和衡量长江经济带整体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中提出:发挥沿江产业带重点省市的优势条件和基础,瞄准发展潜力较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领域,在生物医药、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领军、中小企业配套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汽车、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应综合考量沿江产业基础和未来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方向。

(2)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并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以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新工业法国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建立制造竞争优势,加快在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数据战略资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网络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占据高端制造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置。这将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挑战,但同时也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战略导向,强调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未来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目前,长江经济带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产业科技制高点的领域还比较缺乏。因此,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按照《中国制造2025》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定位大力发展先导性产业,并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进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3)在湖北实现创新驱动及参与国际产业竞争中能够发挥重要带动作用。

湖北要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发挥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的现实需要。借助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机遇,我省正大力推进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加快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2016年4月,湖北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创新湖北建设将进入新阶段。因此,打造沿江世界级产业集群,应突出创新驱动导向,重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对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

2.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

湖北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应率先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一是这三大产业均是湖北的支柱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这三大产业符合国家对长江经济带主导产业的定位;三是这三大产业涉及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均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和带动作用。

(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2015年,湖北累计生产汽车196.8万辆,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6个百分点,占全国汽车生产总量的比重由2014年的7.4%提高到8%,居全国第6位,较2014年上升一位。乘用车在上汽通用武汉基地投产发力以及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下高速增长,累计产量158.6万辆,同比增长30.8%。商用车受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和基建投资放缓的影响,累计产量38.1万辆,同比下降27.3%。全省规模以上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省工业2.4个百分点,占工业的比重为1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分别为5370.8亿元、445.3亿元、259.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8倍、1.3倍、2.0倍,同比增长8.6%、8.2%、18.1%,增幅分别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1、6.1、11.3个百分点。行业销售利润率达8.3%,高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

表3 2015年湖北省汽车产业基本情况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长江经济带的支柱产业。湖北的汽车产业集聚了东风集团、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等知名企业,在武汉、襄阳、十堰、随州、荆州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汽车产业集聚区,在全国具有显著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见图2)。

武汉形成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和自主创新发展优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汽车产业的核心集聚区,集聚了汽车集团总部5家、整车企业8家、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研发机构100多家、生产服务配套企业20多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2家,在全国482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8。

图2 湖北省汽车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

襄阳市作为国家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试范区、国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创新集群示范基地,形成以特种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襄阳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类特色产业园区优先沿着汉十高速进行开发建设,重点布局于老河口市、谷城县、高新区、枣阳市,着力做强特种车产品,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竞争力。全市拥有汽车企业近千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00余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比重达到70%以上,汽车工业资产超过千亿元,产能达100万辆,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

十堰拥有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总成交易中心——中国(十堰)汽配广场,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十堰市整车产品全覆盖商用车领域,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低速货车、各类专用车等全系列发展态势,商用车领域各种类型的汽车零部件一应俱全,主要产品包括商用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电器、汽车车身、悬架、制动系统等。十堰市汽车行业拥有国家级科研中心1个(东风汽车商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十堰)示范基地1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11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0个。

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主要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专用汽车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首位。随州市成功申报了国家专用汽车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国家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和省专用汽车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奠定了“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创新发展的新形象。随着专用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随州市形成了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的专业汽车产业集群。

(2)电子信息产业。

为抓住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产业制高点,2015年9月1日,湖北省政府公布《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全面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按照《行动方案》规划,到201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倍增发展,规模突破8000亿元,基本建成“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及平板显示——光通信及激光——软件及信息服务——北斗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增长极。

201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81亿元,工业增加值1184亿元,利润总额213亿元,利税总额3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14.93%、12.21%和10.3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3662亿元,增长9.6%,软件业务收入1019亿元,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4.4、6.3个百分点,成为湖北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手机产量增长13.8%、计算机整机增长75.7%、平板电脑增长105.5%、光纤光缆增长34.9%。

表4 2015年湖北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及增速

目前,湖北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以武汉邮科院、长飞、鸿富锦、联想等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产品以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集成电路、光纤光缆等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武汉为电子信息产业密集区,襄阳、宜昌、荆州等地发展迅速(见图3)。

(3)高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强、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带动性强的特点。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成长空间大。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智力资源,湖北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7%,高于全省工业1.1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30%。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保持19.4%、13.8%、11%的较快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66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工业3.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228亿元,增长10.5%,高于全省工业6.3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保持75%、26.2%、12.4%、11.6%的较快增长。实现利润784亿元,增长10.3%,高于全省工业8.2个百分点。

表5 湖北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及主要企业

图3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

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集聚区。高新区通过系列激励政策推动产业集聚,目前已聚集西门子、施耐德等重点高端装备制造商500余家,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以机器人为例,东湖高新区有相关企业40余家,已覆盖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等上下游环节。综上所述,湖北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在东风集团、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邮科院、长飞、鸿富锦、联想、华中数控、武重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下,已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同时,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特色学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支撑。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湖北的优势产业集群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在行业领域起到重大变革,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企业;二是缺乏一批对市场有影响,控制力与话语权的品牌企业;三是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偏小,且缺乏高效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四是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待实现突破。

四、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我省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议从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入手。

1.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1)大力培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产业集群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湖北在汽车、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内的领导型企业距离世界一流企业仍有差距。在“十三五”时期,应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提升湖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抓手。一方面,湖北应积极引进世界一流企业,以此引进资本、技术和人才,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本土企业,推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以此带动产业链整合,形成一批排名行业前列、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

(2)形成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应将加快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以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而且世界级产业集群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这与产业集群内部创新体系所产生的持续创新能力有直接关系。目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全新驱动因素,我省应将培育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模式作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突破口。一是鼓励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超前布局智能化技术研发,分阶段实现智能化技术的产业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二是建立“智能制造”专项扶持基金,专门对企业引进高规格智能设备,开展智能制造研发,投入智能生产流程改造等活动进行直接补贴,切实帮助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转型。三是完善和落实支持智能制造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推动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3)打造集群品牌,树立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与价值。

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针对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依托核心企业的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在集群品牌中的带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向品牌产业链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整机和配套名牌产品,形成一批优势品牌链,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力。二是针对食品、有色金属等资源依托型产业集群,以地方特色为旗帜,提升区域品牌附加值,共同打造区域品牌。

2.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1)完善产业集群政策扶持体系。

“十三五”时期,应推动产业扶持政策向产业集群政策转变,制定以促进产业集群为核心内容的政策体系,加快传统园区向集群经济转变。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生产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保障集群发展用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给予重点产业集群以政策支持。集中科技、人才等政策聚焦支持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制,围绕当前需要突破的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攻关。重点实施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工业机器人、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工程。设立专项基金,扶持重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和产业转型。

(2)加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

建议成立湖北产业集群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依托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三大功能:一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全球营销模式,对湖北重点产业集群进行推介,在国内外市场树立湖北重点产品的优良形象。二是建立产业集群内金融平台,包括产业链P2P、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投融资服务、产业集群股权众筹平台等等,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三是建立专业供应商网络,有利于企业就近获得资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

(3)加强与海外产业集群的合作。

我省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与国外产业集群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其技术、管理模式和知名度提升我省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重点探索与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业集聚区建立贸易投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联盟、孵化器、科资联姻等创新模式,实现与发达地区科技、人才等资源的良性互动,进而布局产业前沿领域,提升我省重点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2.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三省联手打造装备制造、汽车、冶金、石化、家电、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湘鄂赣三省有着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汽车、石化、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在全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1)加强重点领域合作。

一是加强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汽车产业的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同时,汽车产业是湘鄂赣三省的支柱产业。该区域内拥有东风集团、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雷诺、江铃集团、昌河汽车、广汽菲亚特、广汽三棱、广汽长丰等车企品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汽车产业集群前列。推进湘鄂赣三省在产业配套、合作研发等领域合作,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集聚,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加快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聚区。

二是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湘鄂赣三省电子信息产业均已过千亿,这为联合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重点推动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龙头,促进长沙、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围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链各环节,加强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等交流合作。

三是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由于技术资金等限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全球化合作已成为其主要发展趋势。湘鄂赣三省都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可以通过抱团发展以提升产业规模,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

(2)推动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

随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并购重组成为国企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湘鄂赣三省应鼓励扩大跨区域投资,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企业间跨省域兼并重组。例如,在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可以引导武汉、长沙、南昌、襄阳、九江、株洲等地开展汽车产业合作与企业重组,建立汽车产业联盟,构建配套协作、体系完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在电子信息、机械、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鼓励企业通过横向联合、多种经营和混合兼并等方式,加快战略性结构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

(3)加强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合作。

一是以科技项目为纽带,推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之间合作,加快在3D打印、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二是利用湘鄂赣三省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集中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放式、流动性和虚拟化技术创新平台和载体,采取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方式,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

(4)提升武汉引领带动作用。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武汉的引领带动作用。湘鄂赣三省均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相似,在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存在竞争。武汉率先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对于其他中部城市的产业落差,有利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形成产业互补、错位竞争的格局。提升武汉的创新引领功能,核心就是要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武汉应突出发展重点,在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超前部署,重点支持一批条件具备、基础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依托东湖高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陈瑾.国际产业集群升级的实践与启示[J].企业经济,2010,(12).

[2]吴楠.世界生物产业集群的创新比较[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2).

[3]盖文启,张辉,吕文栋.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2).

责任编辑 周刚

F427

A

1003-8477(2017)07-0064-08

白洁(1980—),经济学博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湖北省社科基金“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湖北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201516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世界级经济带集群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