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丽艳
红外线的新用法,“Itch Go”要在10秒内消除蚊虫叮咬红包
文|盛丽艳
“纯物理方法,无任何添加剂,无副作用,人人都能用,10秒缓解蚊虫叮咬刺痒感。”Itch Go宣传页面上的这句话,让产品显得有些玄妙。10秒止痒的纯物理方法究竟指什么?为何能够避免副作用?
要说明止痒原理,必需首先介绍蚊虫叮咬为何致痒。蚊虫唾液中含有甲酸(俗称蚁酸),它会刺激人体进行应激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在叮咬处释放“组胺”,它使血管内壁细胞分离,一部分液体渗入皮肤,这些额外液体在皮肤表面形成鼓包。
也就是说,当甲酸的结构被破坏,人体的应激反应便会停止,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的甲酸,最好的破坏方式便是加热。加热使蛋白质变性,过度加热则会导致皮肤灼伤,如何精准控制温度变化,在小面积内让温度加热到恰好能使甲酸失效,这是Itch Go的研发核心。
红外线被用于产品中,采用微晶片集热原理,8.9um的红外线作用于皮肤,消除肿胀。创始人江雪说,Itch Go探头的温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在抵达波峰时温度下降,降至波谷时温度上升,采取该措施的原因是,长期保持较高温度会导致皮肤不适。温度的设定还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举例来说,孩子所需的最高温度是43摄氏度,成人则在50摄氏度左右。公司最近在淘宝众筹上发布的这款产品,已经是Itch Go系列的第五代。第四代产品采用不锈钢探头,在销售使用过程中,团队发现部分人群对于金属有过敏现象,于是在新一代产品中将探头材质改为陶瓷。上一代产品曾上线京东众筹,也在欧美市场取得了2万台销量的战绩。Itch Go系列共拥有六项专利,其中新产品所拥有的专利占了一半,团队也期望能够通过技术形成产品的护城河。
新款产品也在耗电量上做出了改进,功耗小于等于1.2W,据江雪介绍,更换电池后可使用300余次。加上电池后,产品重量为90克,易于携带。上一代产品则使用2节5号电池驱动,较之于新款功耗更高。
Itch Go项目团队共有三人,创始人江雪有32年仪器仪表研发经验,先后获得16项国家专利;负责推广的Veronica有海外市场开拓经验;技术总监贺倚帆是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曾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Itch Go已有稳定正向现金流,暂未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