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考场内外,每年数百万人进进出出,同室操戈,年年岁岁题不同,岁岁年年人相似,烽火连天中,多少人过关斩将,最终所向披靡、旌旗招展;又有多少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以致发誓拼下的最后一战,也如我这般铩羽而归、偃旗息鼓。
一
口袋书大小,鲜红的硬塑封皮上,镶着金闪闪的国徽和金闪闪的证书名称、颁证单位。打开,从左到右,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资格级别、发证机关等,连标点符号在内,总共80个字。
2016年12月8日,是这本证书的落款日期,也是我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亦可说是人生中场的开始。
此前一天,12月7日,上午9∶00,我在全市新闻单位人才工作座谈会上争取到第一个发言后,得以提前离开会场,赶往南京参加下午的全省新闻正高职称晋升答辩,通知上注明中午12∶30前必须报到,不得迟到或缺席。
赶到指定宾馆已接近12∶00,在宾馆外面吃了份盒饭,就与所有来参加答辩的人一起,被工作人员领到一个会议室集中。会议室座位上都有名字,刚坐下,工作人员就宣布纪律:现在开始,候考人员一律将手机装进桌上的专用信封,写上名字后上交主席台,然后抽取自己的答辩序号,回原座等工作人员喊号入场。
答辩要下午2∶00开始,因为不清楚考官会问什么,加上手机上交了,所以,大家等得有些无聊。认识或不认识的,刚开始还互相打着招呼,但此刻大多一脸严肃,偶尔也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送上一缕微笑,但很快就一闪而过——毕竟是在等待一场通过率不到60%的考试。
A组的人来自报刊,我们广电类在B组,C、D组是广电和报刊混合组,他们基本是因为某个条件还不是太过硬,而希望破格冲一冲正高或副高的人。
我抽到的是10号,同桌看了立马祝贺,“你运气真好,吉星高照、十全十美,看来你今天可以圆满了!”
这时候听到这样的话,自然很开心。我大约点了一下,A、B、C、D 4组正好每组18人,按3组同时答辩,每人考8—10分钟,每组大约要3小时,中间如有人拖拉,加上进进出出,每组考完要4小时,算算时间,我大约能在4∶00前结束。
封闭等候3-5个小时,进去只考8分钟,这样一次考试,我却等了48年。因此,算得上是有生以来最难挨的一场考试。
此刻,站在天命之年门槛,我们中有人子女正忙着迎接中考、高考,或即将参加国考、校考、职考,或正忙着考研、考博。不仅如此,在广电、在报社,或者在部门,我们几乎每天在经历考试:传统媒体眼球逃离之痛、优秀人才跳槽之痛、经营创收滑坡之痛、媒体融合推进缓慢之痛……这样的考试,其难度绝不亚于今天的这场职称答辩。而且,这些考题每天都千变万化,甚至风险、错误防不胜防。
比如身边这位地市报老总,一个月前的记者节那天,他还和同事在为终于摘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弹冠相庆,谁知第二天一早,出版的报纸头版头条标题就出现了严重错误。报纸收回、层层追责、严查原因、深刻检讨……身为社长、总编,他今天抽到的偏偏是18号,数字吉祥,但却是同组最后一号,轮到他进场,时间将是月上柳梢头。整整6小时,就这样窝在一个封闭的候考室内无所事事,对这么一个每日操劳着几百号人的报社的生存与发展的老总来说,那将是怎样一种煎熬?所以,当我笑着和他打招呼时,他一脸苦笑予以回敬。
知天命之年,此时还要为一个正高职称,小心翼翼地做起候考的小学生。这样一场考试,与单位朝夕面对的大考,尽管是芝麻与西瓜之别,却又有谁愿意轻易厚此薄彼?
他为何现在才来解决正高职称?其实不用问就能猜出来:不是卡在计算机,就是卡在外语上。这不,旁边一位城市台的副总编辑正苦笑着倾诉自己的计算机考试经历:前后考了4次,前3次没过,最后硬是花1000多元上了一个培训班,买了一套培训课件反复练习后,才终于勉强通过。他每讲一句话,不是叹气,就是摇头,末了是连连感慨:“职称两个字,不提便罢,一提还真是一肚子心酸……”
偌大一个会议室,七八十号人中,有如此经历者几乎大半。虽然身份大多已是总编、副总编、总监、副总监,抑或主任、副主任,业务上也几乎个个是好手,但说到计算机和英语,却是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尤其职称英语,我的经历,也是他们的经历。
二
一门职称英语,从2012年考到2016年,5年中,除一次因为考试那天有重要任务缺考外,我先后进了4次考场。最后一次是2016年3月28日,那天进考场时,监考老师、一位50多岁的妇女看我头发花白,开始以为是来找人的家长,就拦着不让进,我出示身份证后,她仍一脸狐疑地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仔细查验后才满是不解地边放我进去,边说,“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要考英语?看人家个个小年轻!”
这话刺得我有些尴尬。好在这几年也听习惯了,便红着脸说:“我这也是第5年来考了,前4次都没过,一拖再拖,成了老大难。”说完,还自我安慰补充一句:“反正这是最后一拼,再考不过,就等着满50周岁免考了。”
她同情一笑,“祝你这次考过,一大把年纪,难为你了!”
久经沙场,得失自知。因为是最后一考,吸取以往每次考试总感到时间不够的教训,我专门拟定了一套“必赢攻略”,与其每题都做均匀化时间,不如集中精力,攻坚重点。比如,职称英语题型一共6大项,其中 “补全短文”“阅读理解”两项分值高,每小题有2-3分,两项总分就有55分,再加上“词汇选择”15分,三项总计70分,只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3项重点突破,确保拿到60分就能过关。接下来如果还有时间,就做7分的 “阅读判断”,最难的“完形填空”和“完成句子”干脆放弃,这样就免得像以前几次考试那样遍洒花露水,处处不闻香——每题都去做,时间都花了,重点却没保住,特别是本来多花些时间能做对的题,反而因时间匆忙做错了。
还有,以前几次考试,每次看题目,眼睛前面总是一片模糊,原以为是那副近视眼镜矫正度数不够。为不影响考试,这次考前专门去眼镜店重新验了光,发现眼睛严重散光。岁月不饶人,考着考着,人就老了,视力也差了。于是,一咬牙,花2000元配了副既能矫正近视,又能矫正散光的多功能眼镜。但愿它能带来好运!
试卷发下来,戴上新配眼镜,我开始像老妪缝鞋般埋头于试卷,没过多久,就有越来越多“窸窸窣窣”翻试卷声,针刺一般直戳耳鼓。一到考试,时间在底子薄的人心里,早已不是文人笔下的流水,挡也挡不回,而是飞流直下的瀑布,留也留不住。眨眼工夫,就有基础好的考生开始陆续交卷。
这时,监考老师提醒,说时间还有一小时,请保持安静。但提醒归提醒,这试场里的平静一旦打破,就再无宁时:你咳嗽,他叹气;前面拖凳子,后面打喷嚏,还有人“哗哗哗”快速翻试卷。偏偏,窗外围墙外小区里,装修房子的切割声和打气钉声又此起彼伏凑起了热闹。
树欲静而风不止,刚开始我还沉得住气,按自己的“必赢攻略”各个击破,这一闹,心就渐渐乱起来。看表,时间还剩45分钟,而3篇“阅读理解”短文才做了两篇。要加快速度,但越想快,却越是快不了,心里慌得既想做这题,又想做那题,结果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头脑里像灌满了糨糊,一个答案也想不出——这样下去必输无疑!索性放下笔,抬眼看讲台,这时,监考老师目光正好落在我们这排。见我看她,她可能以为我有问题要问,就微笑着看我,那眼神是鼓励,又像在问询。我朝她不好意思地自嘲一笑,将目光转向窗外。
窗外正好有棵大雪松,枝繁叶茂,阳光普照,叶子油亮油亮,一片乌黑。这时,一阵鸟鸣,一对麻雀一前一后,追逐着飞来,轻轻落到雪松枝头,一只低头啄树叶,另一只先是伸了伸懒腰,然后抬头向我这边张望,接着“唧唧”一叫,也低头啄树叶去了。它一边啄,一边还腾出尖尖嘴巴,去啄旁边的同伴。起初,同伴没理它,它越啄越起劲,同伴也许忍不住了,回头眼一瞪,嘴猛戳了一下它的头。于是,一阵“叽叽喳喳”,它们很快又一前一后向远处飞去。
这是一对幸福的麻雀,难得周末,安静校园成了它们嬉戏的好去处。可它们哪知,此刻教室里的我正经历一场艰难大考。望着它们展翅高飞的身影,我目光收回到试卷,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再抢几题,不然,越到后面,交卷人越多,答题氛围就更不安静……
11∶30,结束考试的钟声带着我的叹息,如期响起。刚才,就在钟声响起前那一刹那,我还在为一道“阅读判断”答案究竟是Wrong还是Right纠结。幸亏想起了网校培训时,老师传授的那套“冲关秘籍”:如果时间来不及,又一时吃不准选项,就走概率,千万别空着。于是,几乎在钟声响起的同时,我似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将全部赌注压在了C选项上。
凡抱着侥幸心播下的种子,就免不了承受心的空虚。所以,双脚走出考场,心早已放空。此刻,太多的遗憾、自责,都一股脑儿袭来:要是时间再有20分钟,或者“阅读判断”题能再看一遍,更或者,“完成句子”那篇短文再推敲一会,也许我会答得更有把握。
——没了,考试如人生,从来没有过往的假设。
再考一次?
——不可能了,5年4考,早就说过这是最后一次,无论过与不过,此生再无下次。即便成绩出来真的还是不合格,也只好等50周岁享受免考英语的政策了。
于我而言,所有“假设”从此再见!
出了考场,妻已开车来接。
“还好吧?”妻笑问。那笑很勉强,也许,她早看出我脸上的凝重。
“唉,只怕又是50多分!”我垂头丧气地拉开车门,“砰——”地将一身凝重关进车里。
妻知趣地停止问话,启动车子,默默往家开。
此时,女儿给我微信发来了“走向希望”的表情。她在上海上学,知道我今天考试,为了不影响我,到12∶00才发这个微信。我当即回她:总算考完,过与不过,都已过去,从此,英语于我一切都是浮云……
短信发出,一股心酸直堵胸口:这一门考试,我早已心力交瘁!
三
为考过这门职称英语,已经过去的5年,因为平时忙于工作,没时间复习,所以节假日成了我补习英语的黄金时间。5年来,每逢除夕,当别人在央视春晚前一边看,一边忙着在短信、微信里“神吐槽”时,我却独守书房,跟着网上的英语课堂复习。2014年大年初一,黄昏时分,远在乡下的父亲来电话问我何时回家,我抓住电话,满腹内疚地说“在看英语,一过春节就要考了……”话到此,就觉得堵在嗓子口说不下去,眼前是那一幕永远抹不去的情景:这些年,每到除夕、初一,只要我们家三口没回家,年过八旬的父母总会几次三番到村口探望。
“又在看英语,你这英语真难考啊!认真看吧,争取今年早点考过……”一阵沉默之后,电话那头传来“嘟嘟嘟”的声音。
半月前,多日不见的几个连襟还说,双休日一起到岳母家聚聚,本来,那次一家三口已经上车,但刚发动,考虑到我职称考试日期临近,女儿就劝我:您还是在家复习吧!
最终,她们母女俩去了乡下,我留了下来……
更难忘2015年那次考试,自己从前一年7月就开始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复习英语,还花1980元参加了一家网校的“保过班”培训。有一阵,自己竟有点走火入魔,每天最开心的就是狂做真题卷,要是哪天没做,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嘴里也会时不时蹦出一句英语。而且,结合复习,我还整理了满满一本学习笔记,除归纳了各种题型,还有每类题的解题技巧。可以不谦虚地说,即便现在让我再考,碰到“阅读理解”“补全短文”,不管短文看懂看不懂,凭那套技巧,两类题总分55分我至少能拿50分。就是将笔记上的技巧教别人,说不定照样能答出不低分数。所以,考前一周,我每晚坚持完成一张模拟卷,经过反复练习,到后来每次测试成绩都有八九十,最差一次也有70多分。这对即将上场考试的我来说,自然信心满满。在我心里,即将开考的这场试,拿60分也许就是天空飘来5个字:那都不是事!所以,考试那天,我特意没麻烦妻子开车送考,自己一身轻松、信心满满地坐公交到市考试中心候考。
谁知,人生越是得意,也就越是隐患缠人。
江南三月,春光无限。那天同样是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走进设在市人事考试中心的考场,满眼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8∶30,可以提前30分钟进试场。也许看我年龄大,考场门口一男一女两位年轻监考老师格外客气,小伙看了我的身份证和准考证后,微笑着让我找2号位置坐下。找到座位,我特意调试好台凳,然后从前一天买的考试专用笔袋中,拿出直尺、2B铅笔和橡皮,又试了试写字的桌面平稳度,调整好坐姿,觉得一切妥当后,定定心心等考试……
开始发卷了,因为序号靠前,我很快拿到了试卷。正当踌躇满志打开试卷时,一位长发美女匆匆走进教室,到我跟前,她停下,羞涩地红着脸说,“老师,请问这里是2号座吗,路上堵,我迟了点。”
——啊,她以为我是监考老师了。我忙解释:“不是,我也是考生,我就是2号,这座位我的。”
“怎么会这样?我也2号啊?”她愣愣地看我,又回头看正忙着给其他考生发卷的监考老师。
男老师赶来,皱着眉头拿我俩身份证和准考证核对,考场、座位号、姓名,左看右看,没问题。“怎么回事呢?”他问我,也问那位长发美女。
“不知道呀?”我俩都愣了。
全考场人都在看我们,若不是之前手机统一上交,这一幕说不定没等我们出考场,就已在微信朋友圈刷爆,甚至分分钟就成了 “10万+”、“100万+”。
女老师也连忙跟过来,从男老师手中拿过我俩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只看一会,就惊讶地朝我大喊,“不好,您弄错考点了,这里是中级,您是高级,考点在新北实验中学。”
“是吗?”我顿时一身冷汗。都说人有三急,对这时的我来说,弄错考点是最大一急。
“请问新北实验中学在哪儿?我现在过去还来得及吗?这里下楼后怎么才能最快赶到那里?”
心急,这么多问题喷泉一般从嘴里涌出,两个监考老师显然来不及答。男老师倏地伸出手表:“危险了,这时间高峰,可能来不及,不过今天周六,也许好一点,您可以试试。再说即使迟到,按规定开考后30分钟内是允许进场的。”
嗓子在冒烟,我一边语无伦次打听怎么赶过去,一边快速收拾已摆放好的考试用品。
也是急火攻心,才忘了新北实验中学位置,其实它就在我们单位北门同一条路上,向东步行也就七八分钟。弄错考点,也是我惯性思维所致,以往每年职称英语考试都在市人事考试中心,所以拿到准考证时就没注意考点会变。
距离9点还有15分钟,从北直街赶到新北实验中学,进去还要找考场,找座位……许许多多的问题让我不敢继续往下想,只觉得辛辛苦苦的准备和一次次放弃休息、放弃与亲人团聚的付出,实在不忍心放弃这次考试。于是,箭一般冲出考场,直奔5楼电梯口。
偏偏,电梯还在一楼。一口气从5楼步行楼梯冲下去,这时,喉咙口的烟已变成了火,一时间,心脏跳动和双脚落地同步成了一个频率,以致楼梯上擦身而过的人,都用异样目光看我。
冲到楼下,往路边一站,见出租车就招手,但拦了好几辆,司机都摇手。原来这里是单行线,车子只往南开,不往北去。
真是越急越乱!
——冷静!一定要冷静!我不断压住喉咙里的干火,又一口气冲到晋陵路与关河路交界处。这里是五岔路口,除一东一西一南外,北边朝南有两条路:一条左拐进西边的关河路,一条由北向南,可以右拐进西新桥,也可以直行往南开向北直街。
我不会开车,加上平时常宅在室内,因此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虽有印象,却无太深体会,几乎是城市路盲。此刻面对这样一个复杂路口,自然弄不清该在哪里打车。只能见出租车就拦。结果,不是很长时间见不到一辆出租车,就是出租车来了,但上面有主了,别人不愿带……
眼看9∶00快到,车却还没坐上,慌得实在没招,决定不管出租不出租,冲到路中间见车就拦。这时,一辆白色别克开来,我手拿笔袋,拼命向司机招手,但他不停。我不顾一切冲到车头前求助:“师傅,我必须9点赶到新北实验中学考英语,求您送我去好吗?”
司机摇下车窗,没听完,就一脸诧异地摇上车窗,趁我发愣之际,一脚油门疾驶而去。
眼看考试要泡汤,这时,悔恨、抱怨、内疚、自责全堵在了胸口,我呼吸急促、一脸大汗地站在路口,一会从东冲到西,一会又从西冲到东,来来去去,反反复复,见到车子又是招手又是喊,那阵势,完全失魂落魄,也难怪那辆别克车会拼命逃离。听,一把年纪的人,还说要赶到一个中学考英语,谁信?不是脑子坏了,就是受了刺激!
是的,考试前最大刺激,就是走错考点。有那么一瞬间,我心里也闪过“不考了,明年再来”的念头,但想想自己已成竹在胸,又怎忍心善罢甘休?稍做镇定,我满心期待眼前能有一辆车,让我立刻赶到考场,实现这满怀信心的最后一搏。当时想,假如真能赶上,而且最后成绩顺利通过,我一定要把这经历写成文章投给报社,既提醒别人将我这危险失误引以为戒,也回报并留存自己的这份绝不轻言放弃的坚强毅力;另外也是感恩老天不负苦心人的厚待。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样的幸运快点来吧!
就在这时,眼里真出现了那片熟悉的湖绿色,那是出租车!
正庆幸天也怜人时,那辆由北向南开来的出租车却突然右拐,然后直接开往西新桥方向,很快消失在高高低低的车流里……刚燃起的希望,顿时成了空中撞到锐器的氢气球,“嘭”的一声粉碎。
9∶00不到10分钟了,难道注定我与职称英语成绩合格无缘吗?也许有人会说,当初晋升中级考英语时,如果兼报了高级,不就没现在这么多事了?事实确实如此,但我初中、高中在农村上学,那时英语老师也就高中毕业,其英语水平本就勉强,学生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那年中考,尽管我语文、数学几乎满分,但英语成绩却不足30,这样的底子能考过中级已经不错,还敢奢望高级?那年晋升副高,要不是获过广电部和人事部的联合表彰有了破格机会,只怕英语早就成了难过的坎了。这接下来,正高英语自然成了问题,毕竟一个人不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那些荣誉过期或者使用过了,也就归零作废……
“你是不是急着用车?”
一个声音将我从沮丧中拉回,循声看,一辆出租车已开到身前,司机头探出车窗,问我。
我赶忙冲上去,边拉车门边道谢:“太感谢了,我要去新北实验中学考英语,9点开考,来不及了,请您赶快送我好吗?”我一口气说完,不管他愿不愿意,屁股已坐了进去。摸出一张50元给他:“不用找,新北实验中学,请帮忙开快点。”
“快要看路况,车又不是飞机,尽量争取吧,但估计迟到是肯定的,虽然直路,毕竟有五六公里,又是主干道,车多。”
“尽量就好,我实在没法了,英语考了4年,前3次不是缺考,就是差一两分,就指望这次了。真感谢您危难中相助。”
“刚才从那边开过来就看你跑东跑西,慌里慌张,还以为是神经病,后来看你拿着考试笔袋,以为你给孩子送东西。我家小孩就遇到这样的事,早上出门匆忙,结果人到了考场,准考证忘了,我当时急得也像你一样。所以刚才车本来已拐到西新桥路上了,后来想想不对,就回头来问你。想不到这么大年纪还要考英语,真不容易。”
“干我们这行没办法,再说职称也是职业价值的追求,不考不行啊!”
“所以脑力活的饭碗不好端,我就端不来,还是开出租安稳。”
不愧是老司机,尽管话多,却一点没耽误开车。9∶00过2分,还真把我送到了考场门口。我慌忙下车,他递过30元钱,“只要20元,快去买瓶水吧,您嗓子冒火了。”
“好的好的,谢谢您,您真是好人!”
这时哪顾得上买水,赶快向保安打听试场位置。还好,就在一楼,走进去200米就是,教室里大家在紧张答题。我找到座位,一边拿笔,一边翻试卷,一看密密麻麻的题目,嗓子里那团火烧得更猛,甚至胸口都要炸了。赶快对着窗户来一次深呼吸,但心还是静不下来。实在忍不住,便举手向讲台前那位年轻的女监考老师求助。
“对不起,这里不提供水。”女老师话很干脆。
“能麻烦您想办法找点来吗?我刚才跑错了考场,赶得急,嗓子干得冒火了。”我在哀求。
“不好意思,没办法。”
既然这样,也就不好意思再要,我强咽口唾液,安慰自己继续忍……
心急火燎中,一场艰难的考试终于结束,走出考场,我已全无饥渴念头。出校门,找到公交站台,听一个年轻人对着手机苦笑着说:“完了,题目超难,估计我最多52分,又过不了……”
安慰,患难中的安慰——既然别人分数也不高,也许今年合格线会下降。但愿我这次能过,也不枉如此艰辛一搏。
人生中,侥幸总伴着不幸。很多时候,越是失望,就越希望出现奇迹,但又总是事与愿违。这次也无例外,最终,我又一次以58分的成绩与合格线失之交臂。
从头再来吧,便有了这次的最后一考。
四
快到家时,妻子见我仍然没话,终于忍不住了。劝我:“这么大年纪还有啥放不下?人生在世,“健康”两字。我们单位老吕前几年也是年年考,考得头发一块块白、一把把掉,还考成了高血压、冠心病、血糖高、前列腺增生,结果还是没考过。两年前,他说自己终于大彻大悟,职称英语不考了,一有空,不是太极、就是乒乓,双休日和妻子出去农家乐,现在人整个朝气蓬勃脸红润,这多好?你也副高了,即使这次真不过,再过两年满50岁不就可以免考了?犯得着还这么纠结吗?”
“话是这么说,可我毕竟考了5年了,再不过,不说对不起你们,我都对不起自己了……”
听我满是伤感,妻还说什么呢。人生之痛,总有些不能碰的引子在心里某个角落搁着,像一枚细胞,小小的、薄薄的,敏感、脆弱,甚至很隐私。平时不碰也就平安无事,一旦碰到,哪怕七尺男儿也会扛不住。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一次缺考,4次落败,5年4进考场,4次败走麦城。这5年,想想我们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最终都成就了“天翻地覆慨尔慷”了,我一门职称英语,却如此艰难。而这5年,全国又有多少如我同样境遇者,在经历着一次次同样的战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考场内外,每年数百万人进进出出,同室操戈,年年岁岁题不同,岁岁年年人相似,烽火连天中,多少人过关斩将,最终所向披靡、旌旗招展;又有多少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以致发誓拼下的最后一战,也如我这般铩羽而归、偃旗息鼓。多少旧友新朋?多少伤心泪落?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跨进家门,浑身瘫软,鞋子一甩,倒头就睡。这样的心情又怎能睡着?满头满脑的后悔、自责,犹如一只只螨虫,在脑壳中钻,在身上爬,在心脏里扎,耳中满是“嗡嗡嗡”的声音,眼里是一道道英语题。有几次,突然爬起来,想去书架上拿英语教材找答案,但很快又回到床上,继续想后面的题,一遍遍想答案,一遍遍算分数,算一半,忘一半,再重头算。一次,又一次,估算的分数也从70慢慢降到了60,最后甚至降到了58……躺不是,坐不是,在家不是,出去也不是。前一天说好考完了就去乡下走走,可人一躺下,就粘在了床上,尽管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是无力爬起来。夜幕降临,依然茶饭不思。
这一天,妻子也只能陪着忍气吞声。糟糠20多年,我那过于苛刻的业务追求,她早已烂熟于心。这样的时候,稍不留神多说一句,哪怕一个字,说不定又会触动我那根伤感神经。毕竟,在希望得到,却又屡屡得不到的梦想面前,人总是脆弱得像一枚枚肥皂泡,说破就破。
想起这场考试,其实交卷那刻,本着重点击破的“必赢攻略”,我估摸自己卷面成绩得65分也许不成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伤感蔓延,竟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到最后甚至十分肯定地认为,这回又只考了58分,如此,将再次与合格无缘。
一直期待能努力考过,没想到这一关会如此之难。多少次,同事或朋友关心地问:“早正高了吧?”每次,我都摇摇头,尴尬一笑。
怎么说呢?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生产者、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省新闻人才最高奖获得者、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60多件作品获全国、全省年度政府奖,50多篇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散文集和新闻学术专著公开出版……这些似乎早已够上正高条件,但偏偏一门职称英语挡在了道上。也曾想过争取再次破格,但很快打消念头。一是省委宣传部负责职称评审资格把关的处长是我北大学习时的同学,因这层关系,我怕破格会给这位素来正派的同学惹出不必要的烦恼;二是越是考不过,就越想考过去。
曾经发表过一首题为《否定》的诗,其中就有一句:“人总是在否定中长大,在否定中成熟。”诗为心史,我就是那个即便100次跌倒,也要101次爬起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样的“豪杰”,难道就该好事多磨?
自问与自责,让人坚强,也让人沮丧。
五
这样的心理,一直持续到了5月。一天,忽然有消息说,人事职称制度将改革,特别是作为职称评审必备条件的计算机、英语考试,今后有望松绑,这意味着我纠结万分的那最后一考,可能会虚惊一场。
真心期盼这样的改革尽快落地!
纠结的心,因此渐渐舒展。内心来说,这次考试无论是不是多余,当然还是希望能达到合格线,也算给我的5年4考画上句号。本来,人的一生就没有太多的5年。人际交往中的脸面之尊、事业发展中的阶梯之困,这5年,地区之别、职称高低,有多少人因为职称而屡屡受挫?比如,同样年龄、同样工龄、同样一张全国英语职称试卷,有的省不达60分不得晋升,而有的省三四十分就能过关,甚至有的省还不用考。这样一来,同样岗位,业务水平相似的人,有人40岁左右就轻而易举踏上正高,而有人却因为英语考不过只能原地踏步。我周围多位媒体老总的职称,就因此而多年徘徊在副高下面,有人甚至到退休仍止步于中级或初级。
而且,这种因地域不同而造成的同类人晋升机会不同,很容易导致“招来了女婿气走了郎”:那些因政策优惠而顺利晋升正高的人,一旦引进到严格执行英语成绩60分才合格的地区,工资、奖金翻番不算,仅安家费和住房补贴等福利就是七八十万。这种悬殊,让那些业务水平不错,但职称上不去的人情何以堪?
不仅如此,即使同一地区,也常因行业不同,存在职称晋升机会的不公。如政工、电子、工程类高级职称晋升机会就远高于社科。比如,我从师范讲师岗位转行新闻采编,虽有多位同学甚至学生早已成了教授、副教授,但我还在副高踏步。在新闻单位,提起职称英语,我们这群年近半百的人几乎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因为分管单位人力资源,面对七八百名职工中只有个位数的高级职称比例,2014年,我有感而发做了一次专题调研,并形成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当年11月,恰逢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分管人才和科技工作的副局长来单位调研,我将这份专题报告一吐为快,并结合实际,列举了新闻职称评审中的诸多弊端和改进建议,特别提到,和技术岗位天天要和英文打交道相比,地方台记者与英文打交道机会并不多,既然技术岗岗申报中高级职称免考英语,采编岗也应参照执行,或将英语必考项目,改为英语或古代汉语二选一。这不仅能提高那些来自农村,英语基础不太好的60后、70前的新闻从业人员申报职称的热情,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评聘理念。
言为心声,与其说我的倾诉包涵了太多个人职称晋升中的感同身受,不如说是在为全国新闻同行鸣不平。调研报告因针对性强,且带有普遍性,当场被这位副局长要去,表示将向省及总局推荐。不久,其中部分内容分别被《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和《视听界》杂志刊登,并在业界引起共鸣。
六
立夏一过,天就热了。
5月9日,我被抽调前往“革命摇篮”井冈山接受为期一周的“井冈山精神”教育,踏红军足迹,唱红军歌曲,吃红米饭,喝南瓜汤,重走当年朱毛红军走过的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面,是当年朱毛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这是一段长4000米的崎岖山路,海拔落差750米。在朱德、毛泽东亲自带领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从而解决了队伍给养问题。我们一行45名学员从山脚下沿着羊肠小道攀爬上去,再从山顶上走下来,回到住地已是黄昏。因为一身疲惫,我瘫躺在床上休息,这时,单位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的小苏突然来电话报喜,说全国职称英语考试成绩出来了,你67分:“祝贺您,终于过了!”
终于过了——这4个字我足足等了5年!
5年,60个月,1825天,虽然才走了8千米山路,两腿早灌满了铅,但这消息,却让我一下从床上弹出身子,站到窗前,顿觉满心敞亮:人间事,有时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就在刚才一口气爬上山顶,成为学员中第一个登上顶峰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我还说:“这次重走挑粮小道,我是用当年革命前辈坚定信仰不放弃的毅力在挑战自己。”这么说,是因为2013年底,突然而至的病痛把我彻底击垮,当时几乎到了生死关头。医生会诊结果,说我体质因长期疲劳和饮食不规律,透支到了难以弥补的地步……
现在想想,当年,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激励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冒枪林弹雨,踏万水千山,过雪山草地,闯过一个又一个腊子口,度过一座又一座泸定桥,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才终于让一个个不可能,最终变为了可能;今天,70分的英语试题,我这样基础薄弱的人能考67分,各种艰难也丝毫不亚于刚走完的那条挑粮小道。人还是要不断挑战自己,别以为自己不可能,特别是遇到挫折,想要放弃的时候,更要逼自己再试一次。只要试,就有成功可能。不试,就永远没有成功机会。
正如马云所说,“万一成功了呢?”
七
从井冈山回到家,放下行李,立即从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网站查到自己的成绩:67分,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两个数字,从未像今天这样让人心旷神怡。它是我1825个日子里朝思夜盼的分数,更是我1993年离开师范教育,走上新闻采编岗位,从一个讲师,辗转成为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到即将成为高级记者的钥匙。为了这把钥匙,有太多的付出和失落,也有太多对家人、对同事、对朋友、对长辈的亏欠。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
一个月后,得知英语成绩通知书开始发放,我带着身份证专程赶到市人事考试中心,激动地把它打印出来。薄薄一张通知书,捧在手上,像捧着5年的辛劳与遗憾,沉甸甸的。此刻,上面所有信息仿佛都有了味道,让人陶醉。之前4年,我从未来这里打印过它。
接下来开始期盼省里的高级职称开评,往年开评时间基本都在11月上旬,便开始计算日子,而这个11月日子来得特别慢。终于,期待中的11月到了,没想到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让人惊喜:11月2日,一条消息刷爆大屏小屏,这就是职称制度改革。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11月的第一天,共和国最高领导亲自主持会议,研究部署职称制度改革,足见中央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与精准的顶层设计。
这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福祉着想,与时俱进,为民分忧的政党,她始终与她的百姓保持同一种脉搏、同一种心跳——这样的党,是人民之福,国家之幸!想及两年前,也是11月,我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领导面前斗胆陈述新闻职称评聘中的诟病,提出放开外语作为必考项目的建议,内心深处为中央如此关注民意,呼应民声感到振奋。
——曾经,一门职称英语,让太多如我这样经历的人折腾多年,但现在起,人们再也不用这样去折腾了!
3月28日那天中午走出职称英语考试考场时,我曾给女儿回过那条短信:过与不过,都已过去……现在想来,当初将2016年作为我职称英语考试的最后一搏,也算一种巧合。
太阳每天是新的,带着希望的明天,更让人期待。事实上,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的那一刻起,中国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度,正有太多原本是百姓的梦想,就因为一次次“深改小组”会议的顶层设计和精准推进,而让越来越多的梦想走进了现实。
这样的国度,尽管已在世界的目睹中,走过了不短的旅程,却依然不忘初心、生机盎然,让人永远信心满怀!
八
这样的信心,再一次传到我身上,就是12月7日的这次正高晋升答辩。
五十知天命,人生高潮大半过去,这场正高职称的晋升答辩,也许可以称作是我们这些新闻从业者职称之旅的谢幕之考。轮到我进场时,正好是下午3:00,在我看来,这时间也正如人生的中场。此时,阳光纯净,岁月静好,回顾25年的新闻从业经历,我们顶着“为他人作嫁衣”“人梯”“绿叶”这些称呼,筚路蓝缕,一路坎坷,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走进考场,面对考官,我激动而平静地完成了答辩。至于结果,自然已没那么重要了。
走出考场,想起今天也正好是大雪节气,便自然想起一个月前,就是11月7日——中国记者节前一天,在香山叶红的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4点希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
时间再往前到春江水暖的2月19日,也是总书记提出了48字新闻舆论工作方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
重温这些殷殷嘱托,在我看来,晋升正高,已然成了我们这些志当高远的新闻人职称生涯的最后一次考试,更是从零起步的再一次出发。
眼前,又出现了师长,也是好友的新华社江苏分社总编辑李灿先生那次讲课中的一幕:当说到自己2007年终于取得正高职称时,李先生特意翻出他珍藏多年的初级职称聘任文件,深情盈盈,感慨系之:“评上正高,并非就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是艰难征程刚开始。那将是一段和自己以往所有走过的路完全不同的新路。因为,取得初级职称,那是努力学习本领的开始;取得中级后,可以自信地向上级承诺:‘保证完成任务!’而取得副高,才可以略微狂妄地放飞梦想:‘我要改变社会!’之后,登上正高台级,就完全可以自豪地向自己的团队高呼:‘同志们,跟我上!’”
现在,我们这群进入人生中场的人,终于可以振臂一呼:“同志们,跟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