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一斐
【摘 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其经历快速发展后,也随之出现各种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发展。论文主要针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制度建设、管理人员及评价和支撑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Abstract】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Af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re are also various problems, which grea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relevant problem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taff and evaluation and support system in the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多元化管理;对策
【Keywords】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diversifie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8-0119-02
1引言
目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种相对新颖办学模式也在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至2017年2月16日数据,我国经教育部审批部门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119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08个[1]。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在不断提高,其运行中的管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已经严重阻碍项目的正常运转,如何在保证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质量为中心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响应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要求,积极创新多元化办学管理模式,将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现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大多由中方母体学校建立或者主导,由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课程体系、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兼顾外方高校引进课程、学生必、选修课程学分兑换、中外方教师授课方式存在差异及中西方文化存在的矛盾[3]对学生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注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模式无法照搬或者沿用母体学校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必须首先完善。
2.2 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有较大的区别,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必然要求具有新型管理理念及方法的配套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而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人员都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仅仅从中外合作办学母体学校中选拔外语相对较好的行政人员或教师,这些管理人员往往对国家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不了解,对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情况不熟悉,只是将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当作日常行政工作处理,个人素养也参差不齐,并且大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海外进修或者交流的经历,无法更好地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因此,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3 评价及保障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我国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评价及保障体系的建构无论从管理理念、具体规定还是操作程序上,依然沿袭国内本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逻辑和路径[4],中外合作办学中教师体系是由外方及母体学校教师共同组成,不同于一般语言或者专业课程外教,项目引进的外方教师必须首先满足《中外合作办学条例》[5]规定,并且不能仅仅只完成专业课程的教授,也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外方先进教育理念及中国学生的基础和心理,能够在完成授课的同时,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状态,合理调整授课的方式和内容;在外方教师及交流学生在中国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生活质量不高及中西方生活习性不同等问题。与此同时,中方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同样值得关注,大多数中方教师来源于中方母体学校的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的不固定性和流动性,一些教师的英语水平、双语教学及联合教学的能力欠缺,无法同外方教师更好的协作并营造国际化教学的气氛。因此,双方教师评价体系、中方教师队伍的固定性及师生生活保障体系将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面对上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多元化问题,单一的管理模式和体系已经无法保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良好运作,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和体系,统筹兼顾,我们可以考虑如下对策:
3.1 构建完善的管理、教学机制,做好高校顶层设计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结构,必须依据其本身的需要和特点,不仅建立学校中外合作管理部门至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负责人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人的纵向管理联合,同时建立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及学科管理部门的横向管理组合,形成学校管理部门获取、解读、布置国家及学校最新政策,拓展、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同教学管理部门、学科管理部门及外方高校联合解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课程引进、认证、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顶层横向管理结构;同时,纵向联合中外合作办学相关学院负责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人员加強信息化建设,实时掌握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转情况,及时反馈顶层横向管理结构,协助实现灵活主辅修、弹性选课等制度,围绕学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自身兴趣及实际能力,结合引进外方课程要求,建立既适合中方学生又蕴含国际文化教育因素的科学教学模式。endprint
3.2 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人员综合水平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人员队伍首先必须已经过专业的培训,对国家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有深入的领会,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及处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实施及管理中存在的政策性问题。其次,还应积极与外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及交流学生进行单方及多方交流、探讨,学习外方高校管理模式好的经验及具体做法,获取外方师生的需求及想法,针对合作项目中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最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形成信息化管理理念,建立定期、阶段性的培训机制,尤其需要提高基层处理管理部门日常事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解决各种突发状况。
3.3 健全评价及保障体制,推动项目稳步开展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采取分类对待[6]的原则,教师选择需要分类对待,教师评价也需要分类对待。首先,在外方教师的选择上,应注重选择能够将外方母体学校中先进的、适应于中国的教学方法带到中国课堂的教师,对中国国情、文化及中方学生多年学习经历及课程体系有较好了解的教师;中方教师必须选择具备较高的英语及双语授课水平,能够长期集中精力致力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授课,具备海外研修经历,熟悉外方高校教学模式及文化,能够积极与外方教师沟通,融合双方授课模式的教师。其次,对于教师授课评价,应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要融合学生专业课程成绩、学生语言提高程度、学生日常反馈、教师课堂模式创新及联动、双方教师之间的互评及双方教师对于项目进展的看法综合制定评价方案,对双方教师的成果进行肯定,也要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充分调动双方教师的积极性。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师支撑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外方教师及中方教师的自身水平及生活要求。高校应积极了解引进的外方教师对于中国学生水平及教学体系、课程的认知程度,中方教师语言水平及授课理念,针对不同的教師定期开展培训及交流;积极搜寻国家最新政策及专业研究成果,提供双方教师作为授课及交流材料,积极组织双方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及学术交流;建立有针对性的后勤保障体制,依据外方教师及交流学生文化差异导致的生活习性的不同,为其提供相应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因文化冲突及生活落差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授课及学习的过程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EB/OL]. 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
【2】中发[1993]3号.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
【3】林金辉,刘梦今. 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建设[J].教育研究,2013(10):58.
【4】郭丽君.全球化下的跨国高等教育:视点、问题与中国的应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EB/OL]. http://www.gov.cn/test/2005-06/29/content_10930.htm.
【6】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 复旦教育论坛,2003(3):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