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一波+文颖娟+李萍
【摘要】生命存在阶段性,在《黄帝内经》中就描述了生命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中医讲求养护生命,历代医家也提出了诸多养生理念,然而这些理念更多的是在论述一些宏观的养生保健方法,多少忽略了对生命阶段性的注意。笔者认为,中医养生应当更加注重整体与部分的结合,在注重整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生命各阶段的特性。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养生;阶段性;整体与部分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4..02
养生,顾名思义就是对生命的养护,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方法,已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不乏论述养生的文章,《素问》前四篇均为专论养生之作,而观《内经》全书则有四十多篇内容涉及养生[1]。其对后世医家对养生的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 《黄帝内经》对于生命的认识
1.1 生命的形成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从“阴阳”、“精”、“形”、“神”等关键词对生命的形成做出了诸多论述。《内经》认为阴阳为化生万物之本,是生命的本源;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而人作为一个阴阳的统一体,也是由阴阳运动而产生,他的生命是由父母之精结合而成,正如《周易·系辞传下》所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2]。精是构成生命的原始物质,为生化之始基;《灵枢·本神》指出:“生之來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形和神则是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是由精变化而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必须是形神俱备,形神合一。因此,生命的形成当是从阴阳之气运动化生精,两精相搏以化形神,从而形神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
1.2 生命的阶段性
《黄帝内经》中,根据人体衰老过程,将生命分成了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具体的通过七八之数对这五个阶段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论述,阐述了生命各阶段的特点。生,即生命的形成过程,其离不开阴阳之气的运动,精、形、神的产生。而在这个过程中,血气精神则十分重要,《灵枢·本藏》就指出:“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3]。长,即为生命成长之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则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系统的说明了生命的成长过程,而壮、老、已三个阶段在此篇中也做了相类似的论述。由此可见,生命各个阶段的生理特性是不同的,养护过程中,在注重整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生命各个阶段不同的特性,针对各阶段不同的特性,做到有针对性的调摄养护。
2 《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专著,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后世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关于“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论述,更是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2.1 人体生命阶段性养生
《黄帝内经》中并无生命阶段性养生的论述,但是其却详细论述了生命的起源,男女以七八之数划分生命阶段以及各阶段生命的特性,从侧面描述了生命阶段性养生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生命形成阶段,《内经》中重点阐述了“阴阳”、“父母之精”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养护此阶段生命时,要注重阴阳平和,注重对父母之精的调护。而长、壮、老、已这几个阶段的调养,亦应注意其各自的生理特性。如金代的刘河间就提出了少年适合养,中年适合治,老年需要保,耄年需要延的适合各生命阶段不同生理特性的养生观[4]。
2.2 《黄帝内经》的阶段性养生与整体养生的联系
而纵观《内经》对生命各阶段特性的论述,不难发现生命各阶段特性的变化,与肾和气血联系密切,其各阶段生理特性的变化皆与肾精充盈亏虚以及气血调和与否有关。所以,生命各阶段虽然其具体的养生观有所差异,但就其整体而言,都是以维护肾精充盈、维持气血调和为目的,从而使生命得到保养。就《内经》中提到的各养生方法,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饮食劳作有度,起居有常;形神统一,动静相济;以及现代人提出的运动养生等等。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对肾精和气血经行调护,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所以说,整体养生与阶段性养生是有一定联系的,整体养生用肾精、气血这一主线把阶段性养生串接起来,而阶段性养生又应把整体养生的方法灵活应用与自身,以更好地促进生命的养护。
3 小 结
中医养生不应当单从整体的养生方法入手,要注重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即通过生命阶段不同的特性,以肾精和气血为主线,将整体养生的方法灵活应用与生命各阶段,以顺应生命各阶段生理特性,而达到更好地养生保健目的。
参考文献
[1] 谭颖颖.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建构[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542.
[2] 魏勇军.论《内经》对生命规律的探微[J].河北:河北中医,2013,35(3):435.
[3] 刘国伟.问道《黄帝内经》探寻中医生命观及其思维规律[J].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9):78.
[4] 杨 栋,张伟华.中医养生方法的归类及其内涵和特色[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8):100-103.
本文编辑:王 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