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普外患者术后进行不同营养补给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7-09-07 06:13李长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3期
关键词:手术

李长勇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普外患者在术后进行不同营养补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普外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补给,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供给,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周血清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体液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 对普外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补给能够保证患者术后营养需求,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普外;肠外营养补给;肠内营养供给;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50

对普外手术患者保证及时充分的营养供给非常重要, 有效的营养供给可以帮助患者身体抵抗力的提升[1]。大部分普外患者在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后都可能出现四肢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不良症状, 做好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营养补给, 保持患者良好的体力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保证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2, 3]。本研究主要对2014年12月~

2016年11月本院普外收治的84例患者实施术后不同的营养支持, 探讨营养供给对于普外患者术后的价值, 下文为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本院84例

普外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男22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46.2±6.3)岁,

其中14例为胃癌患者, 21例为结肠癌患者, 7例为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男23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47.5±6.1)岁, 其中13例为胃癌患者, 20例为结肠癌患者, 9例为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从术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供给, 采用肠内营养泵经术中留置小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匀速泵入肠内营养液, 常规补液;术后4~7 d胃肠道功能恢复, 继续给予补液外提供患者牛奶, 维持氮平衡, 保证每1000毫升牛奶中的氮∶热量为1∶137。患者营养配方需要油、鸡蛋、奶糕、牛奶等物质, 具体调配比例:鸡蛋160 g、奶糕50 g、牛奶100 ml、植物油15 g、豆浆1000 ml、白糖15 g, 上述材料混匀滤渣后经小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总热量控制为35 kJ/ (kg·d), 从20 ml/h剂量开始, 以后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量。

1. 2. 2 对照组 实施肠外营养供给, 肠外营养供给量为热卡125.5 kJ/ (kg·d), 同时包括氨0.2 g/(kg·d)。具体含有:钙镁钠钾等微量元素、浓度为10%的脂肪乳剂、浓度为10%的葡萄糖溶液、溶度为7%的复方氨基酸、溶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 另外还有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甘油磷酸钠, 将上述药品分别置于静脉营养袋中。依据50~125 ml/h

输注速度, 借助静脉输液泵实施输注, 时间控制为12~24 h, 分别经中心静脉、外周静脉以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術(PICC)匀速输入。持续治疗1周。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 d及治疗后1周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1 d以及治疗后1周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包括IgA、IgG、IgM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清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1 d血清血红蛋白为(101.4± 14.6)g/L, 治疗后1周为(119.8±15.7)g/L;观察组治疗后1 d

白蛋白为(47.2±7.8)g/L, 治疗后1周为(38.8±6.2)g/L;观察组治疗后1 d天冬氨酸转氨酶为(30.1±5.9)U/L, 治疗后1周为(36.7±6.0)U/L;观察组治疗后1 d丙氨酸转氨酶为(28.4± 4.6)U/L, 治疗后1周为(37.6±5.1)U/L。对照组治疗后1 d血清血红蛋白为(102.3±16.7)g/L, 治疗后1周为(89.4±13.6)g/L;对照组治疗后1 d白蛋白为(47.1±7.9)g/L, 治疗后1周为(31.5±

7.5)g/L;对照组治疗后1 d天冬氨酸转氨酶为(31.8±5.1)U/L, 治疗后1周为(64.2±7.4)U/L;对照组治疗后1 d丙氨酸转氨酶为(27.9±4.9)U/L, 治疗后1周为(63.8±6.3)U/L。观察组治疗后1周各项血清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2. 2 体液免疫指标 观察组治疗后1 d IgA为(1.53±0.61)g/L,

IgG为(9.88±1.92)g/L, IgM为(1.22±0.32)g/L, 治疗后1周分别为(2.93±0.57)、(15.02±2.35)、(1.98±0.58)g/L;对照组治疗后1 d IgA为(1.61±0.59)g/L, IgG为(10.03±1.79)g/L, IgM为(1.13±0.46)g/L, 治疗后1周分别为(2.01±0.50)、(11.36±2.28)、(1.29±0.51)g/L。治疗后1周观察组各项体液免疫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endprint

2. 3 并发症 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静脉炎1例, 切口裂开1例, 切口感染1例, 发生率为7.14%;对照组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造瘘口感染3例, 切口裂开2例, 静脉炎

3例, 切口感染1例, 发生率为21.4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部分普外科患者由于消化道梗阻以及厌食等情况导致机体无法摄入所需营养, 另外消化功能异常对机体吸收营养造成影响, 但是身体消耗依然存在, 所以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逐渐消瘦, 出现营养障碍[4]。部分普外科患者病程较长, 降低了器官功能, 同时因为手术应激增加了组织分解, 加大了机体能量消耗[5, 6]。另外术后由于早期需要短时间禁食, 无法摄入充足能量, 所以患者耐受性会明显降低, 术后的恢复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做好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营养支持不但可以提供给患者能量, 还可以促使细胞开展代谢活动, 使其功能得到维持, 使得组织器官的功能以及结构得到维持甚至改善, 因此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更快康复[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供给后1周血清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结果均优于接受肠外营养供给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IgA、IgG、IgM体液免疫指标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 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43%(P<0.05)。

综上所述, 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供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提升患者免疫力, 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洪一, 王白石, 张加金, 等.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效果比较.中国肿瘤临床, 2014, 41(18):1166- 1169.

[2] 钟武装, 肖丽萍, 蔡敏捷.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響. 中国老年学, 2013, 33(2):280-282.

[3] 刘昭晖, 苏国强, 张思宇, 等.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临床研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11):1063-1066.

[4] 王骏扬, 邹永波, 张明威, 等.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照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3):524- 526.

[5] 谷晓光.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9):140-141.

[6] 王春平, 彭任辉.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环球中医药, 2013(s1):119-120.

[7] 郭景儒.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 现代养生b,

2014(4):71.

[8] 邓震宇.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4(6):12-13.

[9] 曾繁华.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伤残医学, 2014(7):172-173.

[10] 刘汉东.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0):104-105.

[收稿日期:2017-04-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护理干预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经验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临床护理路径在38例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脑外粘贴手术巾的妙用
动物QQ糖
小儿哪些病可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