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博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价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分为研究组[39例, 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存在脑微出血]和对照组(45例, 未见脑微出血)。收集两组生化指标, 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肌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为(4.19±0.95)m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6±0.87)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为(14.15±4.51)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2.48)μmol/L,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为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患者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23.15±2.41)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6±1.2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90, P<0.01)。
结论 脑微出血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同型半胱氨酸, 脑微出血可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但是, 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 应在扩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认知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3.029
近年来,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 以脑出血、脑梗死最为多见。在临床研究中, 心脑血管主流研究多停留在有症状的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上。但是, 对引起脑梗死的脑小血管疾病研究极少。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如果早期着手脑小血管疾病防治, 可事半功倍。本研究旨在探讨引起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评价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意见。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例, 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分为研究组(39例, 经MRI检查示存在脑微出血)和对照组(45例, 未见脑微出血)。研究组男24例, 女15例, 平均年龄(61.15±7.24)岁;
对照组男29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0.82±7.1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①均经MRI检查确诊腔隙性脑梗死;②无明显神经系统缺损症状;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③长期服用麻醉药物者;④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 2 方法 收集两组生化指标, 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及肌酐, 明确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 内容包括视空间执行、命名、记忆、语言及抽象思维等内容, 总分30分, 26分及以上视为正常, 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肌酐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为(4.19±0.95)m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6±0.87)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为(14.15±4.51)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2.48)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为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2. 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23.15±2.41)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6±1.2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90, P<0.01)。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调查指出[2],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居世界首位, 比西方发达国家高一倍以上。国内相关研究显
示[3, 4], 我国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超过200万, 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增长率高达10%。由于大部分脑血管疾病均会合并不同程度肢体残疾, 给家庭及社会所带来的负担极大。因此, 应集中研究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 给予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以改善患者预后。但是, 过往研究多集中在有症状的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 常忽视引起脑小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研究[5, 6]。但是, 近年来, 越来越多学术专家认为早期通过对脑小血管疾病控制, 可达到有效防治脑卒中的效果。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及脑白质疏松为临床常见脑小血管疾病。其中, 脑微出血可作为脑出血风向标, 为预示溶栓风险、出血转化标志, 是临床研究热点之一[7, 8]。
在学术研究中, 由于脑微出血在预示脑出血发生、继发脑出血方面的积极意义, 因此, 明确其独立危险因素极为重要[9, 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肌酐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为(4.19±0.95)mmol/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6±0.87)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为(14.15± 4.51)μ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2.48)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为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endprint
脑微出血是一种病理性小血管病变, 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但是有关脑微出血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23.15±2.41)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6±1.22)分,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90, P<0.01)。说明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更差。
综上所述, 脑微出血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同型半胱氨酸, 脑微出血可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但是, 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 应在扩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国宏, 吴竹青, 王小强, 等.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7):736-739.
[2] 范慧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山西医科大学, 2011, 8(3):125-129.
[3] 吴文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浙江临床医学, 2013(2):158-160.
[4] 任善玲, 徐艳, 高永哲, 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 18(5): 39-43.
[5] 赵新春, 邢效如, 台立稳, 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2):18-20.
[6] 刘军贤, 王志东, 黄润霞, 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认知功能临床研究.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1):3-6.
[7] 张晓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5):58-60.
[8] 孔德燕.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与循环内皮微粒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6):610-612.
[9] 蒋福生.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 14(12):13-15.
[10] 余孝君, 柳四新, 王爱民, 等. 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 19(2):44-46.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