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扣
【摘要】目的 分析并对比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患者来进行临床诊断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本院进行就诊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100例来进行分析研究,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线、CT和MRI三种检查,对比检查准确率。结果 MRI对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检出率高于X线与CT;MRI对O级强制性脊柱炎检出率高于X线与CT,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相较于X线与CT,MRI诊断价值更为显著。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诊断
【中图分类号】R68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6..02
本次研究为分析并对比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特展开此次研究,正文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100例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3.5±7.6)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4±2.3)年[1]。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CT和MRI三种检查,采用日本佳能公司的500 mA数字X光机,扫描条件为120 kV、
160 mA,层厚5 mm,层距5 mm,常规摄腰椎、骨盆X线片,选择性加摄颈椎、胸椎片。采用GE Bright Speed Elite 16排螺旋CT,常规做骶髂关节CT扫描,选择性加做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MRI检查:GE Brivo MR 355 1 5T,扫描序列为FSE T2WI、T1WI,患者采取仰卧姿势,进行扫描的部位也是两侧的骶髂关节、髋关节周围,其中17例进行MRI增强扫描。
1.3 分级标准
依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正常);Ⅰ级(患者存在可疑异常或者关节处有一定的侵蚀现象);Ⅱ级(轻度异常,患者存在局限性骨侵蚀和硬化,但是其关节处间隙正常);Ⅲ级(出现重度异常以及明显的硬化现象,关节间隙存在明显改变,部分出现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来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MRI对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检出率高于X线与CT,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RI诊断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MRI对O级强制性脊柱炎检出率高于X线与CT,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检查的Ⅰ级、Ⅱ级强制性脊柱炎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迁延性慢性病变,主要好发于年轻人,发病原因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影响。强制性脊柱炎早期病情隐匿,不易被发现,须经影像学检查方可发现骶髂关节病变,因此,临床需要做好对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检查。目前主要进行X线、CT及MRI检查,X线平片难以显示细微病变,对Ⅱ、Ⅲ级病变基本能显示;CT主要表现对关节病变的细微征象如轻度骨硬化、模糊、侵蚀及关节间隙轻度狭窄、不对称显示更准确;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4]。
综上所述,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相较于X线与CT,MRI诊断价值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梁佐堂,李继峰,董 乐,吴玉萍.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02:84-87.
[2] 李 超,李文举,刘前进.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34+50
[3] 蔡长寿,冯丰坔,邱 波,裴 琳,于大飞. 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06:1132-1135.
[4] 周萍丽.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0: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