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班级纪律管理措施探讨

2017-09-07 07:39范振海董珍书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纪律体育课习惯

范振海++董珍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及争强好胜、喜新厌旧、善变等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难免出现放养式的教学现象,在管理上体现为一种缺乏管理目标和方向的无纪律性的管理方式。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小学体育常规管理和建设,做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优良品质。抓好小学体育常规管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追踪,小学体育教学更偏重体育技术的传授、如何做好一个动作等,忽略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和约束,而做好纪律管理,抓好养成教具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体育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体育班级纪律管理措施一、引言

小学体育常规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狠抓小学体育常规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体育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小学体育改革更好的发展。小学生在这一时期处于极为容易塑造的阶段,因此开展小学体育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体育常规工作认识不足,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纪律管理及教育方法不当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探究如何做好小学体育常规建设,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生身发展特点及体育教学现状

1.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第一,活泼好动与好奇心强。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对外界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容易塑造。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大豆喜欢爱哭爱闹,喜形于色,活泼好动,小学体育课应该大都受到他们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相关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争强好胜,喜新厌旧,容易改变。这一时期的小学生生命力旺盛,活泼好动,且争强好胜。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变现最好的,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当然也最容易受到失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积极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方法,利用学生喜欢新事物的特点,多增加不同的体验环节,增加课程的新鲜感,寓教于乐。

2.小学体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养成教育认识不足。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还是重视智育教育、分数教育、升学教育,因此使得学校对于体育的教育较为轻视,使得体育教学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缺乏体育常规管理体系建设。在部分小学尤其是乡镇小学中,缺乏对体育教师、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建设及体育教学等具体的目标要求,在管理方面是一种“放羊式”的管理,管理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性。

三是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小学体育教育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小学毕业后,学生不会自我积极开展正常的体育健身及锻炼。这和我们平时的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缺乏有关,传统的小学体育是一种机械的、被动的教育,在教育中仅仅是技术动作的教育和锻炼,而缺乏相关原理、重要性及习惯和主动性的培养。

四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进行讲解和示范,给学生进行体验的机会少。部分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过多的讲解和演示,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和时间少,在练习中实施放养式的练习,缺乏对学生的指导、纪律约束及管理,教学效果差。

三、做好小学体育常规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

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小学生一般在体育教学中缺乏主动性,缺乏自觉意识,因此要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要让学生认识到做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比如,可指导学生看课程表,记住体育课是星期几第几节课,并为下一节体育课学习做好准备。

2.作好体育队列操练规范。

小学生的集合站队是摆在体育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新生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因为学生的排队意识和位置概念都比较模糊。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型的队列常规训练,并始终贯穿于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中,通过操练,是学生能够随集体完成一致的集合站队。老师在教授学生列队之前,也可先给学生讲人民解放军紧急集合的小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明确排队要做到快、静、齐。接着,可以分小组进行练习并评比。

3.加强学生课堂纪律行为规范化。

小学体育一般都是在室外的教学场上进行,是一种特殊的“大教室”“大课堂”教学方式,有时候还是几个班级一同上课。因此,小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新生,如果不做好体育课的纪律规范教育,整个操场就像自由活动课一样缺乏秩序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尊重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4.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超越自我。

小学体育老师要在严肃课堂纪律、严抓体育教规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及身体接受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敢于拼搏、不断進步。体育本身就是力量和智慧的结晶,是技术和战术的较量,需要不断的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因此,首先须臾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不畏艰苦、勇于前进的奋斗精神。这对于今后养成坚韧不拨、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体育老师要重视学生这种耐力性的体育锻炼及练习。

5.引导学生养成迅速行动的习惯。

有些体育活动并不是小学生习惯参与的,表现出懒散的参与精神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迅速反应的制度,锻炼学生的快速行动习惯,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懒散、不积极参加体育教学活动的懒散现象。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缺乏行动的目标性,教师要给学生明确学习和锻炼的具体目标,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体育课铃声响后迅速站好队伍;体育活动分组后迅速形成分组状态,完成活动准备;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快速进行队伍集中,并保持安静;每个体育锻炼环节都要形成时间意识,尽快做好,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表扬。教师首先需要以身作则,提前到达上课地点,如果有学生出现懈怠时要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实现说和做的统一,做好榜样的同时,起到良好的监督和引导作用,维持良好的班级纪律。

四、总结

总之,在小学体育锻炼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进行严格的要求和不断训练。在严格执行下,小学生的队形排列就会越来越自觉、迅速、整齐和有序,报数就会越来越清楚及迅速。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小学生一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点滴培养及培养,将小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秩序的好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汉文.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之我见[J].知音励志,2016,(20).

[2]李巍然.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知音励志,2016,(20).

[3]黄锦彦.构建“小学以健育美”课程,培养阳光少年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6,(12).

[4]周永恒.小学体育课堂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析[J].好家长,2016,(51).

[5]尹洪伟.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规避安全问题[J].好家长,2016,(51).

猜你喜欢
纪律体育课习惯
上课好习惯
体育课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