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飞
在俄语翻译中,中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现已成为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阻碍,因此准确把握好文化差异对俄语翻译的影响成为了此过程中尤为关键的一步。基于前人对俄语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及俄国风俗习惯,通过实证结合,客观的介绍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作用,以求对从事俄语翻译人员在翻译准确度和语言把握能力等方面能够有所帮助及启发。
俄语翻译文化差异俄罗斯作为世界文化大国之一,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两国不仅在贸易、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增多,两国人民的交往、信息交流也日趋频繁,人们对俄语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要求也逐渐提升。然而,在翻译的实际应用中,屡见不鲜的中俄文化差异现象,经常成为困扰翻譯人员的难题:如何在不同环境、不同领域文化将中俄的差异性在翻译中融合统一,准确无误的将两种语言彼此融会贯通,传达出真正意义,已成为翻译人员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一、历史文化差异对翻译语言的影响
由于各民族和国家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道路不同,每个国家在历史进程中都会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例如:俄罗斯的一个历史典故:“Москваоткопеечнойсвечисг орела”,字面意思就是“一根小蜡烛能将莫斯科烧掉”,而用中国典故音译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个成语中蕴含着这样一个史实:1493年莫斯科大火是由教堂的一支蜡烛引起的,1737年的火灾是因私人住宅里的一根蜡烛引起的,所以只有了解这个历史典故才能准确无误的用中文翻译出来。又如,“БылоделоподПолтавой”,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波尔塔瓦城下打过一仗。” “Полтава”是乌克兰的一个城市,1709年6月27日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军经波兰侵入乌克兰,俄国沙皇彼得一世闻讯,立即亲率俄国军队赶到乌克兰,在波尔塔瓦和瑞典军队激战,结果瑞典军9000多人被击毙,损失全部大炮,2500多人被俘,查理十二世负伤,仅以身免,逃往土耳其,这就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尔塔瓦战役,这个战役的胜利决定了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有利俄国的局面。现在常用来以玩笑和夸耀的口吻表示“许多人曾经参与的事件”,相当于汉语中的“往年盛世”之意。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历史典故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最能体现出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要对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要求翻译人员必须了解到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地域文化差异对翻译语言的影响
说到俄罗斯,人们总会想到皑皑的白雪、高大的白桦、辽阔的原野,这些画面构成了俄罗斯独特的自然景观。俄罗斯是衔接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中间链结,自然汉语文化和俄语文化也会因为人们生活的地域、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动物种类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认知与感知。因此,即使描述同一件事物,语言表达也不尽相同,而景观、人文地理的不同也随时会在语言中反映。如“Какгрипыпоследождя(雨后蘑菇)”,而汉语则音译为“雨后春笋”。这是因为我国盛产竹子,因此汉语中与竹子相关的成语有很多,而俄罗斯雨后大量生长的则是蘑菇,所以会出现很多与蘑菇相关的成语。再如,“Волковбоять ся—влеснеходить”,直译就是“怕狼就不要进森林”,集中华文化音译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就是不同地域文化,使得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也不同。有些事物在一种文化里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则不具备这种意义。再比如,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象征着勤劳,人们常会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而俄罗斯古代主要靠马耕作,牛则很少干活,因此他们视马为吃苦耐劳和勤勤恳恳的象征,所以“Ломоваялощадь”不能直译为“勤劳的马”,而应翻译为“老黄牛”。像“Онработаеткаклощадь”也不能直译为“他像马一样干活”,而应该翻译为“他像牛一样干活”。
三、习俗文化差异对翻译语言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都是经过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劳动、交际中逐渐形成的。无论是在日常交往、婚丧嫁娶、禁忌征兆等方面,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习俗特点。倘若不了解该民族特有文化习俗,就无法正确地进行翻译,传达出原信息。比如,俄罗斯人认为“левый”(左边的)表示“不好”的意义,因此清早起床若左脚先下地,表示一天都不吉利。俄罗斯人最忌伟数字13,如果13号又逢星期五,那么这个星期五就被称之为“Черная пятница”,是一个诸事不宜的凶日。“вы”译为“您”,表面看起来是正确的。但如果考虑到文化现象,即在俄语中,通常用“вы”表示对不熟悉、关系一般的人的称呼,而用“ты”来称呼关系密切的人,但在汉语中,却用“您”表示客气尊重,因此此处“вы”译为“你”才是恰当的。在翻译过程中,只有考虑到这类文化习俗差异,才能更准确、更巧妙的传达出原信息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宗教文化差异对翻译语言的影响
基督教在俄罗斯已有千年的历史。各种经文、祈祷文、颂诗形成了一种宗教-布道语体(религ иозно-проповеднический стил ь),对俄语的形成发展影响极大。因此,在翻译中应准确了解到这些宗教行为、观念,着重表达出它们的特殊性,才能避免出错。比如,“Собор”的本义就是“教堂”和“聚集”,指出于对上帝和彼此的爱而进行的聚会,他们笃守的是一种集体温暖中的宗教信仰,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协作精神和组合性。如俄语谚语所谓:“Доброебратство милеебогатст ва”(美好的情谊胜过财富)。再如,“龙”在汉文化中具有“神圣、高贵”的象征意义,但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凶恶的怪兽,所以大家所熟知的“亚洲四小龙”不能译为“Четыредрагона”,而应译为“ЧетыретигравАзии”。
深入了解文化差异、熟练运用信息的灵活性,对俄语语言翻译来说十分重要,在处理此类翻译过程中,通常可通过以下方法:一是替代转换法。首先按照原信息进行直译,再在原信息语言语境基础上寻找意思相近的词、句或者谚语代替直译信息。当无法找到相应的词、句或者谚语再现原信息意思时,可用符合原信息表达习惯并为信息交流对象所熟悉的词、句或者谚语来替换。二是直译、意译、音译互补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能保存词汇的词语含义,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融,并能加强翻译的表现力。如俄语中“гусь”(鹅)的联想意义是“滑头”“不讲信用的人”,这些联想意义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如果只是简单的直译这类词汇或句子,它的联想意义即文化内涵就不能被传达出来,同时也容易引起读者理解上的偏差。音译是指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及书写形式。如“самовар”,这一词在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物,这时就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方法,尽量的传达原语的指称意义,译为“茶炊”即“烧茶的炊具”,基本传达了“самовар”的内涵。
五、结束语
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群体进行交流和传达信息的工具符号。一个民族的语言涵盖着他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不同民族在这些特点上存在很多差异,而这些差异普遍会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不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差异就很难进行准确的翻译。因此,在进行俄语翻译时,翻译出原文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是重中之重。只有将文化差异完美的渗透和反映在翻译之中,巧妙地传达信息,才能准确传达语言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薛秀晶.俄罗斯文化与俄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02).
[2]胡文仲,刘光准,黄苏华.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王淑杰.语言学习中的中俄文化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