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是多边开发银行的主要融资渠道。目前,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开发性金融机构都通过发行各类债券,积极参与债券市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作为新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有幸能参与到中国的债券市场中来。
过去20年间,中国债券市场经历了强劲的发展,时至今日,债券市场正站在十字路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一,绿色债券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机遇。世界上第一只绿色债券是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发行的。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规模约400亿美元;到2016年,这个数字增加至800亿美元;而2017年,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可能会达2000亿美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于去年在中国发行了其第一只绿色债券,得到良好的市场反馈。
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发行绿色债券规模最大的国家,未来必将在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引领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经历过去25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近年来更加关注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南》,此后绿色债券市场迎来蓬勃发展。2016年,中国政府在其主办的G20峰会上也做了关于绿色金融的重要表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中国政府对绿色经济做出了强有力的承诺。此外,中国还重视清洁能源投资,其在清洁能源的投资额超过美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清洁能源投资国。这些举措都将更好地支持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市场。中国将继续引领绿色金融的創新和发展。
第二,中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占比仍较低。从全球来看,以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美国为例,境外投资者在债券市场的占比超过50%。在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如马来西亚、日本、韩国,这个比例也在两位数。而中国债券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占比仅有2%左右。因此,对中国来说,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更多的外国投资机构来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
具体来看:
一是继续开放债券市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政府的重要目标,但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前,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 开放债券市场的行动有必要继续,这将产生很多益处,中国的债券指数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便是其中之一,这将对提升债券市场需求产生很大作用。
二是完善本土评级机制。中国国内的评级机制与国际上有很大差异,例如国内评级机构的债券评级总体偏高,有逾70%以上的债券发行人获得AA级及以上评级,只有很小比例的债券发行人获得BBB级以下,这在国际上并不常见。事实上,投资者在看中评级级别的同时,也很重视评级质量及发行人企业的质量。所以要深化中国债券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影响力,本土评级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是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在债券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中,提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作用非常重要。近期债券通的推出可以说是债券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它推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让境外投资者利用通过债券通平台投资在岸债券市场,也在于它能够促进国际上的优秀实践应用到本地交易当中。随着债券通的推出,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将对境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最后,中国债券市场仍有几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如国内债券市场投资者集中度高,以商业银行为主,市场投资者结构亟待多元化,也需要更多外资机构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根据我们的预测,如果债券市场可以实现让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未来债券市场将吸引1.5万亿境外资金流入,约占债券市场总规模的10%左右。另外,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还需继续扩大,其目前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大概只有75%左右,相比来说,日本债券市场规模是GDP的300%,其他发达国家也在120%以上、150%或200%的水平。
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正处在很好的发展时刻。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纳入SDR篮子,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很多机遇。这也要求中国债券市场把握机遇,完善机制,面向未来。
(本文根据作者在2017债券年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孙惠玲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