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法的香港九龙站外部空间研究

2017-09-07 06:41徐怡然苏继会
关键词:九龙综合体空间设计

徐怡然, 苏继会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基于SD法的香港九龙站外部空间研究

徐怡然, 苏继会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子系统和城市活力元素,对城市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香港九龙机铁站为例,基于语义学解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SD)通过对其外部空间人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多角度探讨了人的行为心理与外部空间设计的关系,旨在为研究轨道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活力提供相关启示。

轨道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设计;行为心理;城市公共空间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通过轨道交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越来越多的城市内部轨道交通站点结合其他建筑功能,通过对空间的整合和功能的复合形成轨道交通综合体。香港九龙站就以此为设计初衷,并在轨道综合体建成的同时,其外部开放空间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子系统,成为城市区域内形体环境中具有识别性和活力的组成部分。

1 香港九龙站概述

香港九龙站位于香港九龙半岛西九龙填海区,这里曾是20世纪以来香港最拥挤的地方之一。作为香港规模较大的轨道交通综合体,九龙站设计于1992年,设计师为英国建筑师泰勒·法瑞尔(Terry Farrell)和其合伙人工作室,他们将不同功能依次在空间中整合排布,使得地面各类交通、搭乘机场线和东涌线的站厅和商业建筑结合,并通过18 m高的裙房屋顶上的外部开放广场空间,将单纯的地铁站建筑整合成一个占地109 m2、总建筑面积(不含地下)1 679 552 m2的巨型轨道交通综合体[1],一方面满足地铁站和在市内办理登机手续的基本功能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功能的多样性,也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微型城市”。九龙站建成后,成为整个九龙半岛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九龙站的建筑外观造型如图1所示,其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分布如图2所示。九龙站的设计通过建筑形体的纵横交错和虚实相间,将视觉的通畅性和空间的通透性作为重点,通过3 280 m2的不锈钢屋顶覆盖,以开放通透的顶部天棚“伸出”地面,位于其屋顶平台广场的中轴线上,整个建筑形态充满动感[2]。

图1 九龙站的建筑外观造型

图2 九龙站的建筑内部空间功能分布

2 九龙站及周边功能及交通分析

2.1 周边功能分析

香港九龙站的外部空间主要是指其三层屋顶平台。九龙站项目周围塔楼分布图如图3所示。

图3 九龙站项目周围塔楼分布

其空间被商业、办公和住宅建筑所环抱,东侧和南侧主要为高档住宅小区,而西侧和北侧为办公和商业建筑,九龙站位于中轴线上,起到整合和枢纽的作用。由于周围建筑的定位较高,外部空间环境整体良好,景观绿化丰富,安静怡人。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笔者试图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探讨人们在该空间发生的行为和产生的心理以及其与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联系。

2.2 周边交通分析

九龙站区域的外部空间地块四周主要有以下4条道路:雅翔道、佐敦道、连翔道和柯士甸道。其区域交通分析如图4所示。佐敦道和柯士甸道均为城市快速干道,其上均设有城市高架道路,不易人行人流直接进入场地,故并未直接开设场地出入口。而在只有4车道的雅翔道和双车道的连翔道,由于2条道路非城市快速干道,并有多处公共巴士停靠站点,将场地的主要出入口开设于此。从整体交通情况看,道路主次分明,场地出入口安排得当。

图4 九龙站区域交通分析

3 九龙站外部空间人的行为特征分析

3.1 行为的类别和时间特征分析

在人的行为方面,根据笔者分时段的观察和统计,按其通往的去处,该空间使用的人群主要可分为以下5类:① 购物人群;② 办公人群;③ 附近居民;④ 穿梭人群;⑤ 游客。在工作日、周六和周日分别进行观察,从上午8时至晚间10时分时段进行粗略统计。不同时间段,人们行为发生的情况也不同,以工作日为例,人们的行为主要分为动态行为和静态行为。动态行为即以穿梭为主,例如,通往平台广场上及附近的商业购物、往返于车站和住区之间等。而静态行为即停留在广场空间,例如,锻炼散步、休憩等,发生活动的主要类型和集中时间段见表1所列,并且不同活动发生的人群也有差异。整体而言,工作日中人流量最大的时间段为上午8时至9时和傍晚6时至7时。而在周六及周日,早晨时间段人流量较小,主要集中在下午及晚上,并且通往天玺的圆方广场购物人流明显增多。晚上时间段中,气候相对凉爽,在屋顶平台广场的活动人流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开敞和路灯设施多等较为明亮的空间,尤其在广场西北侧的环球贸易中心的前广场,受周围办公楼等业态分布的影响,时常有商务活动及聚会举行,并持续时间较长。

表1 行为的类别、发生人群和时间特征

笔者通过观察统计发现,人自发性行为活动的种类除了受天气和时间段影响,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外部空间环境会影响其活动发生的持续时间。譬如人的交往、聊天等行为,在外部空间尺度相对较小、休闲设施较多的地方就会比在其他地方同时间段同样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长,并可能进一步促进社会性活动,如聚会等的发生。即只要改善公共空间中的必要性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就会间接促进社会性活动的发生[3]。通过对九龙站外部空间的观察发现,由于场所内部分区域休闲空间的设计,单纯来访观光的游客在其中也会发生休憩、交谈等行为,而独自带孩子玩耍的家长在适合孩子玩耍尺度空间遇到其他带孩子玩耍的家长,会增加彼此攀谈、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性,从自发性活动发展为社会性活动。

3.2 行为发生的强度及空间特征分析

香港九龙站的外部空间整体尺度较大,屋顶平台的尺度约369 m×503 m,最小公共开放空间面积为1.7 hm2[1]。在此大尺度的空间中,设计师通过对外部空间的设计,在整体上对不同区域进行划分设计,将大尺度化小,由小尺度的设施和景观减小场所的空旷感,并通过多处台阶及坡道的高差处理,结合周边的高层居住、办公及商业建筑群,在增强场所围合感和领域感的同时也使得空间变得丰富有趣,对外部空间中一些行为的发生起到催化作用[4]。

行为发生的空间特征,主要指行为发生的位置和强度分布。由于停留在场所内行为种类较为丰富,在此着重分析“停留”在九龙站外部空间的行为,即表1中除了穿梭外的其他7种行为。在这里需要引入行为地图的概念,行为地图(behavioral mapping)是1970年由Ittelson等人提出并发展起来的,用于记录发生在所设计的建筑物中的行为,以帮助设计者把设计特点与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连接起来[5],通常可用于城市广场等空间。通过笔者的观察统计,大致绘出发生行为强度和位置的行为地图,如图5所示。

图5 九龙站的屋顶平台行为强度和位置分布图

通过绘制行为地图,发现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周六、周日,在九龙站外部空间发生行为活动最集中的位置均为图5中标注的4处地方,而这4处均有一定的空间特点,主要包括了车站的出入口处、九龙站北出口的西侧、环球贸易中心前广场以及车站西南侧的长廊,这4处空间分别在可达性、私密性和空间安全感方面优于其他空间。行为强度较大的位置及特点见表2所列。

表2 行为强度较大的位置及特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发生停留行为较少的空间主要有以下3类:① 过于开敞的空间,尺度较大,有大型的景观绿化,不易吸引人们停留;② 无较好的休闲设施的空间,例如,没有可以休息的花坛边缘或长椅;③ 具有相对较大高差的空间,如环球贸易广场前的大台阶,由台阶可以通往屋顶平台的局部挑高半层空间,理论上会有更好的“人看人”的观察空间,并丰富空间层次,但从实际使用上看,很少有人愿意上高差较大的直跑楼梯,在挑高的半层进行活动,可见多数情况下人们相对于在垂直方向更愿意在水平方向上发生行为活动。

4 九龙站外部空间的认知评价

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外部空间的认知即指人们对其所处环境的空间的理解,具体而言可分为对空间的可识别性和身处其中的人对空间的心理感受[6]。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外部空间相对于其他城市外部空间人流复杂,发生行为活动较多,人们对其空间的认知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空间设计和使用的合理性。以香港九龙站为例,根据本次调研对其外部空间的分析,可选取关于开敞感、方位感、愉悦感等20组形容词成对并随机排列,制作成调研问卷发放给不同人群,通过语义学解析法(Semantic Differential,SD)进行评价与分析。SD法通常由5~7个尺度进行评价,为了避免评价等级过多、受访者不易理解,采取5个等级对场所进行认知评价调研,即分值定为-2、-1、0、1、2,分别表示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5个评价标准。外部空间认知评价因子及相应形容词对见表3所列。

表3 外部空间认知评价因子及相应形容词对

由于场所内人群多样,不同类型人群对屋顶平台使用的频次不同,对空间的识别性和领域感等认知的感受会有些差异。在此简要归纳为2类人群:① 高频次使用人群(包括附近小区居民 、附近工作人员等);② 低频次使用人群(包括穿梭人群、游客等)。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在发放问卷时有意识地平衡了2类调研对象的比例,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6份,高频次使用人群问卷104份,低频次使用人员问卷92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出综合评价的平均值,即各项评价因子的算术平均值,根据求得的数据可以看出被访者对九龙站外部空间的认知评价,见表4所列。总体上人们对其外部空间感受主要有以下特点:① 大多数人对其空间的整体感受均良好,尤其是在空间的开敞度、空间变化和丰富程度上,综合评价的平均值较高,这主要和设计者通过高差等要素设计手法上的处理及空间本身较开敞有关;② 由于场地内周边建筑形态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场地的方位感上相对比较容易辨识方向并且整体环境安静度较好;③ 场地内设计的丰富和多样性虽然丰富了空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空间的简洁度;④ 由于场地内雕塑小品等设施较少,也很少看到有大规模的活动,人们对此处的文化氛围感受相对较差。

表4 九龙站外部空间认知评价

对比分析2类人群,即高频次使用者和低频次使用者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在场所内活动的人在方位感、安全感和尺度感方面都会有相对较好的评价和感受,而场所对其的趣味性、吸引力和美感方面不如偶尔经过场所内的人群评价高,说明在空间的体验中还存在时间性的影响,使用场所的次数越多,他们对于场所的领域和归属感越强,对环境的美感和趣味性的评价越低。良好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低频次人群的使用,也要同时满足高频次人群的要求。可以在空间设计的过程甚至完成后,在场所内采取放置雕塑、开展活动或者举办一些公众易于参与的展览来活跃空间的文化氛围,增强空间的趣味性,把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作为创造高质量开放空间的目标[7]。

5 结 论

通过对九龙站的调研及案例分析,在行为与空间的关系上,可以发现外部空间的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对人的交往和行为有明显影响,对人们使用高频次的空间进行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领域感、私密性等会增加人们对空间的使用频率。而对活跃性较低的空间,在空间设计完成后仍可以采取环境布置、人文活动等若干手段对其进行改善[8]。 在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知上,可以通过调研得知人们对空间的普遍感受,并分析导致人们对环境认知评价的原因,以此指导其他轨道交通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

轨道交通综合体作为中心区域的枢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部空间的设计在活跃城市外部空间氛围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及社会意义。本文对已建成的九龙站外部空间进行相关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人们对交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关注,增加对外部空间人的心理行为的了解,并为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筑建设提供参考。

[1] 薛求理,翟海林,陈贝盈.地铁站上的漂浮城岛:香港九龙站发展案例研究[J].建筑学报,2010(7):82-86.

[2] 张姿,托宾.城市网络中的新连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站[J].时代建筑,2000(4):44-47.

[3] GEHL J.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6-18.

[4]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5.

[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7-178.

[6]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59-61.

[7] 段汉明.城市设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7-170.

[8] 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51-154.

(责任编辑 张淑艳)

Research on exterior space of Kowloon Station in Hong Kong based on Semantic Differential

XU Yiran, SU Jih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s a subsystem and vitality element of urban public space,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omplex exterior space can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ity life. In this paper, the exterior space of Kowloon Station in Hong Kong is analyzed based on human behavioral psychology and Semantic Differential(SD) method, and 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uman behavioral psychology and the design of exterior space is explor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sign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mplex exterior space are provided, and the relevant guidance and enlightenment in terms of improving the vitality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mplex exterior space is presented.

rail transit complex; exterior space design; behavioral psychology; urban public space

2015-12-30;

2016-03-01

徐怡然(1990-),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苏继会(1964-),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E-mail:982974012@qq.com.

10.3969/j.issn.1003-5060.2017.08.021

TU921

A

1003-5060(2017)08-1117-05

猜你喜欢
九龙综合体空间设计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九龙口:超然江淮间,敢为天下“XIAN”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遇见九龙口 遇见最美的自己
寻找“九龙子”
B CAMPUS教育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