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
前段时间,著名相声演员岳云鹏在做客《金星秀》时,与金星聊起了成名前的那段经历。17岁的岳云鹏当时还是个服务员,因为算账出了错,被一位客人辱骂了近3个小时,他因此离开服务业转投相声行当。谈及往事,一向欢脱的小岳岳表情凝重道:“我想起他当时那么骂我、训我,我始终不能释怀。”虽然金星极力劝慰,称正是这段苦难的经历才造就了岳云鹏的今天,但他依旧神情沉重,表示不能原谅。
自古以来,“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就是个经典辩题。孔子认为应当“以直报怨”,即以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而老子则认为要“以德报怨”,对于伤害自己的人,要用道德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向善。
就拿岳云鹏来说吧,他可以选择“以直报怨”,指责或是不原谅当初侮辱他的人,这合情合理;但也可以选择“以德报怨”,即用宽容的态度感化别人。但如果不是因为当初那个人的辱骂,他也许就不会改行了,相声界也就少了一个颜值这么高的“小岳岳”。
亲爱的同学们,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崇尚“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呢?
以德报怨,人生之大善也
蔡原上:我崇尚“以德报怨”。虽然从本质上来说,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心里肯定会产生怨恨,想去指责甚至报复别人;但是,那些真正高尚的人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的光辉如同太阳般,给予我们启迪和指引。
我就十分敬佩特蕾莎修女,她的一生都致力于消除贫困,为人类传播善良、无私的思想。她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但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但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我想,她的话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面对别人的伤害,我们应该以德报怨,用自己的宽容和大爱去感化他们。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李子诺:俗语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我们无法保证与所有人都能和睦相处,肯定有人会和我们产生摩擦的。
“以直报怨”固然是我们正常的反应,但“以德报怨”的做法,会不会更加高尚呢?
以前,我们家和邻居的关系不是很好。因为邻居家开了一个小面馆,油烟、污水什么的常常影响我家。一到晚上,各种说笑声、碰酒杯声、打电话声夹杂在一起,乱哄哄的,搅得我写不好作业。爸爸对此非常不满,跟邻居说过好几次,有一次还差点大打出手。居委会也为我们调解过几次,可是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直到某天,妈妈说邻居一家大老远来做生意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要不咱能忍就忍吧。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妈妈说的并非没有道理。
于是,从那天起,见到邻居,我们再也没有板着一张脸,而是微笑着问好;有时,见他们拿着东西不方便,也会上前帮忙。
可能是因为我们友善的态度吧,与邻居间的关系居然变好了,他们开始格外注意自家的卫生;尤其到了晚上,他们还会特意嘱咐前来就餐的食客们放低声音,不要打扰到隔壁的我写作业。
可见,“品德”才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如果发生矛盾,我们不选择退让,那就只会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做到以德服人、以德化人,那我想,也就不会有什么“怨”出现了吧。
以直报怨,才是人之常情
许耕源:我希望大家能好好琢磨一下孔子说的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这句话理解成“善良就是无止境的宽容”。
可如果一个人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得到的报答同样都是“德”,难道不是在打击好人、怂恿坏人吗?
实际上,原句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说,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
由此可见,孔子的意思是道德应该用道德来回报,而对于伤害我们的人和事,则应该用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以直报怨”并不是让我们打击报复或者以牙还牙,而是用规矩、道理、法律去正确地面对冲突,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恶行。
比如之前的“萨德”事件后,国人开始自发抵制“乐天”。因为对方这样的行为是在损害我们的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发出抵制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爱国立场。
所以我认为,对于这些不正当的行为,我们就应该“以直报怨”,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孙杨:我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师大教授于丹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演讲。使馆人员问于丹,中日两国之间有一段不幸的历史,可现在的合作机遇又很多,那应该怎样处理这种关系?于丹说,可以用《论语》中的“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来处理中日关系。
所谓“以直报怨,以德報德”,就是说人家伤害了你,你不必用美好的东西去回报他,但又不应冤冤相报,而是要用我们民族的正直、磊落、坦荡去面对它。既要记住,又要让它过得去,这就叫“以直报怨”;而当别人以美好的态度对待你时,你也要以美好的态度真诚地回报对方。
正如许耕源同学所讲,“以直报怨”不仅仅是我们仅处理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态度,上升到国家层面,也同样是正确的。
我们不会欺凌他人,但也决不允许他人损害我们的权益!
你来说说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场关于“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讨论,实际上也延伸出了另一个话题——“宽容是一种美德”,但你觉得,“宽容”是否要有一定的底线呢?
宽容的定义很广泛,包括待人、接物,容别人所不能容,解别人所不能解。
但有时,我们一味地强调宽容,却使之成为了一句口号。
宽容的美德,是否应该分场合?同学们不妨把自己的想法以“微作文”的形式投寄给我们。(来信请寄“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或投至“czb.zwzk@163.com”,我们期待读到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