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芬芳★
1.脚踏缝纫机在那个年代里绝对是高贵之物,就连条件好的人家结婚的四大件里,都包括它。四大件是指“三转一响”,分别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在我的童年,收音机、自行车和手表还是很常见的,而缝纫机相对来说,拥有的人家就很少。
从记事起,我就觉得家里的那台缝纫机很是神奇,那针头不停地伸缩,竟能缝制衣物。每当母亲使用缝纫机时,我和姐姐们就会围在周围,时不时地伸出一只脚,同母亲一起去踩那脚踏板。而右侧那个小手轮,母亲经常在停顿之后,用手轻拨一下,用它掌握速度和进度。整个机身像一匹马的形状,所以在乡下,许多人叫缝纫机为“马神”,长大后才觉得,可能是从英文的音译而来。
我们的新衣服,都是在缝纫机下流淌出来的。总是凝神于母亲劳动时,看那一根长线游走于布料之间,结合出我们盼望着的美丽。
那些美丽的窗帘、枕套和衣服,都是开在我们眼中的幸福之花。多少个夜里,缝纫机的“嗒嗒”声随着烛光轻轻地撞击着墙壁,也撞进我安稳的睡梦里,梦里一片宁静祥和。
缝纫机不用的时候,机身可以安放到台面下,于是就成了一个很平整的平面,像是课桌一样。所以,我和姐姐们总是因为争抢这个“课桌”而吵架。在缝纫机台面上写作业,可以把两脚放在踏板上,虽然此时是蹬不动的,可我们总有办法,就是把侧面传送轮上的皮带摘下来,就可以蹬着绕空圈了。其实并不是为了写作业,而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为了玩儿。
(节选自包利民《缝纫机》)
小编插话
缝纫机在那个年代其实并不常见,母亲用它来做活儿,便成了一件稀罕的事情;而作者的家中也正因为有了它,也变得温暖了起来。你家中是否也有过这样一件稀罕物呢?
2.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常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上纪念周站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狄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医院的人总以为是我陪母亲,其实是母亲陪我。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人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节选自宗璞《我的母親是春天》)
小编插话
在宗璞笔下,母亲的一针一线、一衣一食,都显得温情十足。文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但母爱就如涓涓细流,温暖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让我们也像宗璞一样,记住那些爱的细节,“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
★父爱无言★
1.人生的旅途中,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才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父亲的怀抱也是可爱的游乐场,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他常把我藏在他皮袄宽大的两襟之间,那里面有着银白的长毛,很软,也很温暖。
父亲宠我,甚至有些溺爱。他总专程到衡阳路为我买纯丝的汗衫,说这样才不至于伤到我幼嫩的肌肤。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生产这种丝质的内衣。当父亲看着我初次穿上棉质的汗衫时,流露出一种心疼的目光,直问我扎不扎。当时我明明觉得非常舒服,却因为他的眼神,故意装作有些不对劲儿的样子。
傍晚时分,父亲更常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架着的小藤椅,载我穿过黄昏的竹林,到萤桥附近的河边钓鱼。我们把电石灯挂在开满姜花的水滨,隔些时候在附近用网一捞,就能捕得不少小虾,再用这些小虾当饵。
(节选自刘墉《父亲的画面》)
小编插话
作者借记忆中的一个个“画面”来追忆父亲,内容上虽没有明显的衔接、过渡,却让人犹如翻阅一本泛黄的连环画,一页一页的画面淡淡的,甚至是不完整的,但串联在一起,却让人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不禁感动于他对孩子的“溺爱”与呵护。
2.立秋时候,晚稻下了田,父亲期盼着天能下一场及时雨,让晚稻有一个好的收成。父亲不是说“交秋三场雨,瘪稻变饱米”吗?天遂人愿,一两场透雨下过,父亲就忙了起来。“湿三天干两天,田不发白收一千”,稻田的墒情管理是能不能获得高产的保证。父亲那些日子每天都要到田里转转,给水田打打茬口,除除虫。“立了秋,把头揪”(棉花立秋要打顶),“五交芝麻七交棉,三交豆子粒粒圆”(交是指锄地的次数),打花头,除丫枝,施肥,除草,地里的活儿也是没有少的。“立秋栽葱,白露栽蒜”,菜园子也是要拾掇拾掇了。
处暑,父亲惦记着天是否下雨,而到了白露秋分,天气是否响晴就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了。“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时候,籽实是否饱满,就看天公是否作美了。父亲早起时都会看看天,望到天上白云朵朵,艳阳高照,他的脸上就会带着笑。田里的农活不多,最忙碌的是地里。棉花正盛开着,一片雪白,都在地里喊人了。父亲是忙碌的,早上下地去扯花壳(将棉花带壳摘下来),白天里就待在地里捡棉花,晚上还要剥花壳。“白露耕地一碗油,寒露耕地白打牛”,旱地早耕晒垡也要赶节气,你说父亲能不忙吗?
“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这时候,是父亲秋天里最忙碌的时候,既要忙着收,又要忙着种,生活完全没有了规律。好在这节气晴天居多,早上有露水和寒霜的时候,父亲一般是不下田的,等到露水和寒霜收了,他才去割稻、摘棉花、种麦子。为了节省时间,父亲喜欢把饭带到田头上去吃。一年地里的忙碌都在这时候上岸,父亲的脸上、心底都是满足和充实的。父亲这时候说得最多的是教育我们勤劳并爱惜粮食,诸如“秋天弯弯腰,胜过冬天转十遭”“秋收懒一懒,鸟雀撑瞎眼”“一步撒一颗,拾起来煮一锅”。
(节选自章中林《秋日,跑在农谚里的父亲》)
我有话说
【训练安排】
请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你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告诉他们吧。(不少于600字,作文纸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