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静涛+张玲+杜秀娟+王志瑞
摘要:喀斯特生态环境变异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稳定性差,承灾能力低。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出露,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环境特征的综述,希望增加人们对它的了解,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喀斯特;生态环境;石漠化
1 喀斯特(Karst)的概念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1]。
2喀斯特生态环境的特点
2.1 水文过程和基岩特性
喀斯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文过程对喀斯特地区基岩的溶蚀作用造成的,所以要研究喀斯特环境就必须要研究这类地区的的水文过程和基岩特性。喀斯地区基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岩、石膏、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等,而这类岩石的重要特性就是易于受到酸性溶液的化学溶蚀,但是雨水和径流中恰恰又溶解有空气中的CO2,CO2溶于水中形成碳酸,造成酸性环境。被酸性溶液溶解之后,这类地区在地表常常发育成溶沟、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溶蚀洼地、落水洞、干谷和盲谷;在地下常常发育成溶洞。
2.2 气候特点
按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计,中国的喀斯特地区面积为9.07×105 km2,其中西南部以滇、黔、桂为主体,包括川、鄂、湘部分地区的喀斯特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5×105 km2)[2]。西南喀斯地區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 mm,年平均空气湿度80%以上,无霜期283d,年日照数1114.2h。山地面积比例较高,在碳酸盐岩出露区发育着以峰丛石山为主的喀斯特地貌[3]。
2.3 生态系统特点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多为峰林、峰丛和峡谷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坡度陡峭,溶蚀、水蚀作用显著,加上石灰岩成土速度慢,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使土壤的蓄水能力降低,植物生长缓慢,生态链易受干扰而中断,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脆弱而敏感,抗逆能力、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弱[4,5]。在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石漠化日益扩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地区[6,7]。
3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危害
陈万群在对绥阳县的石漠化进行研究后指出,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在于:一是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耕地面积锐减,土地生产力下降,人地矛盾加剧;二是造成河道淤塞、极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同时,对下游水库、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够成重大威胁;三是导致水源枯竭,水质下降,人畜饮水困难,生态系统日趋脆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四是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程度,严重制约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民族团结[3]。
4结语
中国科学院清镇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实验站是我们国家为数不多的建立在喀斯特地区,以研究喀斯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退化机理、恢复技术以及生态经济效应为主要任务的喀斯特野外生态观测实验站。为尽快发现喀斯特生态系统演替过程和退化机理,找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技术,解决喀斯特石漠化预防难、治理难的困扰,早日带领西南地区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克服单一生态站无法全方位研究、全面反映问题本质的缺点,所以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研究力度,继续在喀斯特地区性建立生态观测站。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3003.htm
[2]穆彪,杨立美,张莉.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的群落演替特征[J].重庆: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91~95.
[3]陈万群.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J].湖北:绿色科技,2012,(6):164~166.
[4]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广西: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5]Wang S. J.,Liu Q. M.,Zhang D. 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geomorphology,land use,and impact and rehabilitation[J]. American: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1,115~121.
[6]袁道先.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的环境地质问题[J].四川: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19(5):41~43.
[7]中国科学院学部.关于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J].甘肃:地球科学进展,2003,18(4):489~492.
作者简介:龙静涛,女,(1990.09~),彝族,贵州六枝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单位名称为安顺市环境监测站。
张玲,女,(1994.09~),土家族,贵州凤冈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毕业于安顺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单位名称为安顺市环境监测站。
杜秀娟,女,(1991.07~),汉族,河北徐水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单位名称为安顺市环境监测站。
通讯作者:王志瑞,男,(1989.11~),汉族,陕西城固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单位名称为安顺市环境监测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