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辉
摘 要:为了提高生产车间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能,通过对生产环境和具体生产车间的员工进行调查了解和总结分析,发现建立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这之前,必须首先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改变员工的自我观念。通过会议阐述、小组讨论和总结反馈等方法,改变员工的自我观念。依靠员工讨论并建立了工作行为规范,同时为了能正确地贯彻执行,组织员工对工作行为规范的具体原则进行学习和统一理解。
关键词:行为规范 监督 考核 团队 执行
引言:企业员工的待遇相对周边其他企业来说比较好,而管理制度上只有进出公司的一些成文的考勤制度和宽泛的生产管理制度;各生产车间在生产线人员的管理上,都没有一些相对具体的、成文和有效的工作行为规范。生产线管理人员的权威性较低,对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往往贯彻不力;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员工因在任务的分配上相互对比、计较等问题而争吵的情况,致使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低下,完成各项任务的成本較高,给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一、生产人员现状
1、员工按照自己对工作行为的理解进行工作,管理人员按照自己对工作行为的理解来进行管理,二者之间经常存在认识不同和理解差异而产生冲突。员工认为管理人员在管理上存偏袒和不公现象,调查也证实确实存在。管理人员在员工工作行为的管理上虽有批评指正和奖惩等措施,却不能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有时甚至还起了反效果。员工普遍希望得到公平待遇,但又不愿受更多的管理和约束,认为自己会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好,主观上有做好工作的意愿。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按照自己对工作行为的理解来管理,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正确和公平的,主观上也有做好工作的意愿。
2、在没有统一和相对具体的工作行为规范下工作,员工的工作行为都缺乏应有的指导和约束,工作行为不能有效地引导和统一,具体革新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准确或者变样,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员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参与具体的生产活动,由于文化素质和认识水平较低,认识角度比较狭隘,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实际上有不少工作行为并不正确,有的甚至还会造成不良的后遗影响。管理人员对自身和员工的具体工作行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也存在认识不清或者有模糊感,工作中同样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发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两者的工作行为实际上都处于无序状态,难以统一,效率低下。
二、改变员工行为规范的措施
1、组织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经验比较丰富的生产员工进行岗位分析,再造生产流程。根据市场需求和车间实际生产现状对现有生产工序进行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分析和论证,删去无需的工序或操作内容,增设必要的工艺装备,适当调整人员岗位,使生产流程更为顺畅和有效。
2、组织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加强引导、沟通并充分听取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意见和想法。依据岗位分析和日常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如何建立工作行为规范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考核机制,才能真正有利于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3、结合生产车间各个不同工段和班组的具体情况,由下而上组织讨论、总结和整合,最后就三个方面建立了生产车间员工工作行为规范及其考核机制。第一、劳动、工艺、质量纪律行为管理规范,包含了原则规范和相应的考核记录表;第二、现场5S行为管理规范,包含了原则规范和相应的考核记录表;第三、设备保养及维护行为管理规范,包含了原则规范和相应的考核记录表。除原则规范外,在每个方面的考核中都包含了各自相应的劳动态度、互助协作精神、学习进步情况等内容,根据不同的重要度进行量化考核和对应的公示,引导和促使员工对自己工作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改进,以期形成一种良好和自发的工作习惯。考核工作每日由班长负责执行,部门组织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在内进行抽查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同时班组的每个员工轮流作为执勤班长协助班长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考核结果每月底收集整理并存档,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4、在建立完成工作行为规范之后,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小组讨论与沟通,组织对所建立的各个工作行为规范中的原则规范进行解释、学习和理解,以使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工作行为规范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会议阐述说明,对每个工作日进行考核与公示,正是为了充分体现监督和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工作行为,促进整个团队成员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工作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完成的,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具有共识和积极上进的团队,这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则是特别重要的一项技能;团队的领导者需要不断学习,保持正确认知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引导团队成员统一认识,进而统一行为;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执行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具有较好的分析和沟通技能;改善员工自我观念是核心工作,不能少,要敢于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林志扬编著,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2版,pp83-113,pp383-442;
[2]廖泉文著,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pp8-15,pp57-70,pp119-141,pp206-220,pp237-239,pp301-323;
[3][美]劳伦斯S.克雷曼著,孙非等译,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pp217-227;
[4][德]索斯顿亨尼格-梭罗、尤苏拉汉森主编,罗磊主译,关系营销——建立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赢得竞争优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pp113-124;
[5]卢爽编著,关系营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pp98-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