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017-09-06 17:16陈伟玲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实效性

陈伟玲

摘要: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它内化成学生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服务。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实效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语文课堂上,但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有关单纯知识的教学,学生单纯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着力研究教法,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研究考试题,考试说明等等,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就其达到的效果来看,往往不是十分理想。最终结果是累了老师,苦了学生,急了家长。一时间,语文学科成为了摆在学生学习餐桌上的“鸡肋”。究其原因,恰恰是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即忽视了对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常常是“为赋新诗强说愁”——现在的语文不会教了。其实很简单,像叶圣陶先生所言:“什么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低劣的学习习惯将严重阻碍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语文学科的特性和习惯的特点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三方面交融整合,确定为课程的目标,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而要有效促使这目标的达成,其驱动力就是非智力因素中的良好学习习惯。习惯没有养成,而想让其语文素养多么高,语文能力多么强,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它内化成学生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服务。因此,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有利途径。

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读书强调眉批,留下了大量的评点古籍的宝贵遗产。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列宁读书,都要写详细的读书笔记,在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光读书笔记就写了60多万字;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所使用的笔记卡片就达5000多张……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开学第一篇《海上日出》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出写得美的句子自己品味。此时,有几个学生习惯性地拿起笔开始作一些批注,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这种习惯。于是她抓住机遇深情地说:“毛泽东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班已经有同学养成这种好习惯了。”于是其他同学一听,都拿起笔圈圈划划,写写注注了。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让学生欣然接受。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学习课文时作旁注,阅读时遇到感动的地方马上写下感受,遇到优美的词语立刻画下来品味,阅读时要看作者所看,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与作者一起喜、一起忧、一起乐,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阅读收获会更大。在每节语文都会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教材这最好的载体,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那些除了书以外什么也不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他还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激励每个学生都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有的老师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成长档案——“采蜜集”,希望学生像蜜蜂一样勤奋采蜜,里面的“蜜”就是学生积累的内容,他们自己设计“采蜜集”的封面,都画上了丰富多彩的图画。教会他们把“采蜜集”当作是宝贝一样珍爱,经常收集好词佳句,喜欢的文章。翻开学生的“采蜜集”,内容精心地设计,可丰富了,有“古诗天地”“成语乐园”“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把知识进行归类,旁边还画上插图。每个月都会把“采蜜大王”的“采蜜集”进行传阅,树立榜样,因此学生越做越起劲,既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面,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老师还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例如“成语大比拼”、“古诗擂台赛”、“走进四大名著”、“一分钟背诗赛”、“识字大王”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个别学生还在课余时间拉着我跟我谈论《四大名著》的情节,谈论《爱的教育》的人物性格,谈论《海底世界》的奥秘,或讲个《格林童话》的故事给我听,有时候还会考考我“十万个为什么”呢!除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外,还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强调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学生多看课外书,肚子里的墨水自然多了。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怕写作文的最大原因是没找到写作的题材。有的老师总爱引用老舍先生说的话教育学生,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会丰厚肚子里的“货”。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常对学生说:“坚持写日记,相信我班就出现小鲁迅,小巴金了。”我们不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地写日记,只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做到“我手写我心”。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可高了,甚至连家长也喜欢在日记里跟我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呢!在日记里,我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的点滴成长,看到了他们的另外一个世界。我每天总会在他们的日记里写上我的话,或是激励,或是安慰,或是帮助,或是体谅……学生坚持写日记,学生学会留意班上发生的事情,学会关心班上的同学,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四、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生命的收获。”这句话说得好,在语文的教材中,几乎每篇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军神》中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割掉坏死的眼球,竟可以数出刀数的坚强的毅力;《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信念;《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等等。

学生的独特感受当然有是非对错,当“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产生冲突时,我们不能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尊重伦理道德,对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全盘否定,要在珍惜学生的自由感悟的同时,进行耐心的引导,以平等的对话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觀。只有得到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才有创造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年6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学习习惯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