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菊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太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用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不久学习水平就会分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启蒙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是: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并保持持久的兴趣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力。
1.改进实验,让实验发挥它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1)增加实验: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节,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将这节课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和常识在课堂上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得出知识概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持久记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在§1-4分子 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水使滤纸上的酚酞试液变红、碘在酒精中扩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再如《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上一个实验对证明这个原理还有些欠缺、不足以说明问题,如果增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就会更能说明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原理事实。(2)改变实验形式:例如将《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改为分组实验。因为有了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再重复一遍,学生兴趣已不足,但是如果让学生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效果会好很多。(3)加强探究类实验的教学:教师要多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多动手实验和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适时、有选择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并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了若干个兴奋点,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减少了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多媒体教学方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在化学教学中我将一些难理解的、抽象的、有危险的、知识量大的课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如:《分子》、《原子》、《CO的性质》、《燃烧》、《质量守恒定律》、《生活中的有机物》等。例如《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上一个实验对证明这个原理还有些欠缺、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用多媒体增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更能说明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原理事实(本节课也可以变为学生实验探究课,两种方法我都试过,效果都很好。)。将《分子》《原子》等抽象内容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利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对提高課堂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智能体现于他的活动之中,我们要培养人的智力与能力,就应该通过相应的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进行。只有通过—些相应的主体活动才能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比如学生的阅读、观察、思维、操作、想象能力等诸多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