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二重分析方法论

2017-09-06 09:40傅琰
科教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资本论分析方法

傅琰

摘 要 作为代表马克思经济学观点和社会主义观点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无不渗透着马克思辩证二重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在马克思唯物辩证世界观指导下,诸如“商品”、“劳动”、“货币”等几乎所有的独立范畴都具有了二重性,可以说,马克思为我们展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即二重分析方法。

关键词 资本论 二重性 分析 方法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79

Marx's Dual Analysis Methodology

FU Yan

(Organ Office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Guizhou 563003)

Abstract As a classic representative of Marx economics and socialist ideas, "Capital" embody the dialectical analysis method things Marx double, in Marx under the guidan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view of the world, such as "commodity", "labor", "money" and almost all the independent category has the duality, it can be said that Marx shows u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method and transform the world, namely double analysis method.

Keywords Capital; dual; analysis; method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明确肯定自己所用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以唯物史观为灵魂的社会发展理论居于核心地位。唯物辩证法作为基础性分析,在社会发展理论中直接体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与实践的关系,实践与主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唯物史观既是社会发展理论的灵魂,又是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层面。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它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理性,一方面,存在是实践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总是受一定的思维成果指导的实践。因此,马克思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的真理。”[2]

1 二重分析方法涵义

马克思方法的精髓,是应用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矛盾二重性学说。矛盾二重性,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以及存在于构成客观事物的要素之中。正是因为一切事物内部的构成要素及其这些要素形成的结构都具有相互矛盾着的二重属性,所以,客观事物才在运动中表现出二重性态并具有二重的发展趋势;正是由于客观事物具有二重性,所以它才可能会因一定的条件,而发生一定的变化,采取一定的形态,因而具有一定的性质。依据这种方法,认识主体不仅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结构及其二重形态,而且还可以根据它内在的二重性对其因势利导。

物质的客观世界是一切人类历史以及现实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唯物辩证法回答了客观物质世界中普遍存在的二重矛盾性。同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如人的劳动、人的实践本质,人的社会关系的本质、人的自由解放的追求,以及社会历史进步等等都是作为前提并在理论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前提性的范畴和概念,是远离经验,哲学层面的东西。[3]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被描述为客观事物的二重性或者说是二重表现形态。和所有人一样,马克思眼中的世界是一个二重的世界:抽象的世界和具体的世界。在马克思看来,宇宙间之万物,从茫茫宇宙中的宏观天体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無不具有二重属性。

2 二重分析方法在《资本论》中的体现

客观事件的物质普遍具有矛盾的二重性,马克思早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就对原子的组成和运动轨迹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并指出原子在运动中最表现出的二重性态正是由原子内部的二重矛盾性所导致的。同样,马克思在著作《资本论》中,正是使用对事物二重分析的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二重性。

2.1 商品二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资产,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个体形式,商品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最单纯的形式。[4]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商品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的。任何一个商品,首先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即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面包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取暖,房屋可以居住等。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价值也同样重要,价值用来衡量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如果去掉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得到了它们的价值,所以可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一对二重因素,商品作为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2 劳动二重性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劳动就产生价值而论,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那些特征。那么,如何定义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展现为两个维度,一是表现为有用劳动,有用劳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二是表现抽象劳动,其结果是商品的价值。这正好与上面阐述的商品的二重性相对应。endprint

特定类别的生产劳动可以产生使用价值,这种生产活动是由具体的活动目的、方式、活动对象、手段和结果等因素所决定的。我们把生产出使用价值的劳动称之为有用性的劳动。有用劳动的功能就是生产不同质的使用价值,使它成为商品交换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的质的区别,是社会分工的基础,而商品存在的基石正是社会分工。

所謂抽象劳动,就是一般的人类劳动的耗费,比如人的脑、肌肉、手等的生产耗费。如果把劳动的有用性撇开,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支出,人类的最一般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作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体。这是生产同一商品的劳动,表现为同一的劳动过程,不是两个劳动,其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属性。

2.3 资本二重性

如果把资本作为一种物质,那么对资本二重性的分析,就是对资本这种物质的属性的分析。众所周知,资本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不同于封建主义私有制,特征有二:一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即以剥削他人但形式上是自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二是这个私有制不是建立在私人狭隘关系界限内的,而是建立在以市场为媒介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基础上的。

显然,这两个特征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决定的,即由资本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具有了既相适应又相对立的矛盾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得资本私有制从封建经济中破土而出,又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发生周期性的矛盾爆发,最终通过无产阶级大革命突破私有制的限制而走向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内在矛盾的二重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显现出来,而且在它现实运动中反复表现出来,使得形成资本现实运动形态的多样性。市场化经济是一个相互关联、交互运作的整合结构,资本在这样的系统中,一方面,作为社会集合生产力的代表而成为价值增殖的载体;另一方面,作为社会资产的代表成为占有社会经济财富的主体。所以,所谓资本二重性,就是资本在商品化或市场化的经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由其本质决定的,但又不是以本质形态存在的,而是以现象形态存在的资本的形态或特征。[5]

2.4 人的二重性

马克思认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首先应当具有的属性是自然属性。这种自然属性是人类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得以生存的前提。人类得以生存的首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在生产活动中,人作为一种与自然世界想对立的自然力量,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占有自然物质,这凸显了人身上所具有的自然力量。

人类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之外,还具有社会属性。只要人类存在存在,人类历史与自然历史就彼此互相制约。[6]人类自身的自然属性意味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要以生产劳动为前提,同时,人类能够开始进行生产劳动,生产所必须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人类使自己能够和动物所区别的第一个历史活动,而并不在于人类拥有了思想。在人类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由分工而产生了人的社会属性,这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基础。

3 结语

通常我们把“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理解为“从商品上升为货币,再从货币上升为资本”的方法。这种理解是不完全的。除此之外,还应含有“从劳动产品上升为商品”、“从劳动过程到价值形成过程,再到价值增殖过程”、“从剩余劳动一般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等理解。“抽象”在思维中上升为“具体”的过程,体现了其获得二重性的历史过程。

可以说,《资本论》对诸如商品、劳动、价值、人等这些要素和矛盾的分析,不仅在强调他们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同时也强调了差异性和对立性;不仅分析其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同时也研究了其联系、渗透以及相互转化。如在分析资本主义管理中,马克思指出,一切大规模的社会集体劳动都需要进行生产指挥并协调个人的活动,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7]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容同样是具有二重性的,它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二重的:一方面这是一个价值的增值过程,另一方面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劳动过程。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都是他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指出,客观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社会统一于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双重辩证关系中,经济统一于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契合的生产方式之中。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也是相对的、辩证的、矛盾着的二重的。这就是马克思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刘怀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构成的二重性解读[J].理论探讨,2011.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 高淑泽.《资本论》中的系统辩证思想探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本论分析方法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施复亮译本《资本论大纲》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资本论》热卖的背后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