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发言行为的反思及对策

2017-09-06 09:34邵娟魏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孩子课堂

邵娟++魏薇

摘 要:学生课堂发言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关注小学生的课堂发言情况,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重要的课堂任务。但是,小学课堂上,有的班级是小手如林,精彩无限;而有的则是寥寥无几,让教师困惑不已。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以及采取什么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教师深思。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发言 课堂 孩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1578(2017)09-0086-01

小学生课堂发言情况关系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因素。

许多小学教师从教学中就领悟到,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就说明学生对这节课很投入,如果学生经常发言,则说明学生与任课老师关系很融洽,也很喜欢这门课,甚至喜欢这个老师。很多老师都认为,课堂发言最能反映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

下面,分享一个案例:小林老师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信心十足,每次上课后都很愉悦,因为她所教的这些三年级的小朋友上课发言都很积极,对于她这个初上讲台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支持,由于孩子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给小林老师反馈,让她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三年级那一学年,小林老师的教学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到了四年级以后,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少,从以前课堂上的小手如林到现在寥寥无几的几只犹豫的小手,小林老师不禁感到困惑。孩子们为什么要退缩呢?该怎么办呢?

进行一番询问与调查后,小林老师进行了研究与反思。原来,很多孩子不举手,在老师提问时就开始退缩,或者犹豫不决,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愿意发言的原因

其实,仔细想想,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都很活跃,都是抢着发言的。就拿小林老师的这个教学班来讲,之所以在课堂发言上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是因为三年级到四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孩子们的心智又有了新的发展,心理、行为都会有新的表现方式。孩子们的个性、情感发生了变化,评价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课堂发言也会考虑后果,他们怕回答错误而显得没面子。由于这些原因,使他们在课堂发言上很谨慎。孩子们常常跃跃欲试,却又犹豫不决。因此,孩子的心理特点变化是主观原因。

然而,客观原因才是导致孩子们不举手、不发言的主要因素。

一是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权实现不充分。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不能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要善于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期待孩子们能紧跟自己的思维走,答案要符合主题,甚至期望能回答出教师们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就会受到许多限制。孩子们担心自己的回答不是标准答案而让老师不满意。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仍然没有充分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权得不到很好地体现。

二是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学习困难学生。以前在课堂上,小林老师一般都习惯叫学习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很少叫学习困难学生,有时点到他们,也都答不上来。这时,因为怕耽误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小林老师总会让学生坐下,或者婉转地请学习好的学生来帮帮他回答,看似帮助他回答问题,实则让他“靠边站”,课堂中几乎忽略了学困生。加之如果课外老师没有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细微地辅导学习困难学生,那么,学困生的情况就会更糟,他们会更加没有勇气发言,缺少自信,严重影响到这些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由于课内课外都得不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这些孩子终会成为教育的遗憾。

三是课堂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尊心的维护。有时,遇到不听讲、不举手的学生,小林老师就特意请他们回答问题,看他们一脸窘迫、尴尬的样子,她再“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们:“谁叫你不听讲呢。”当时可能暂时有效果,促使一些学生举起了手,可是却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无形当中,不被老师尊重的学生,自然要主动维护自尊。慢慢地,会回答问题的同学怕说错,没把握的同学不敢说,课堂上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不举手、不发言是他们维护自己自尊的唯一方法,更是对老师冷漠态度的无声抵抗。这种情况在上公开课或研究课时,表现得越发突出。本应活跃的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也是理所当然。看来,学生不敢举手这个现象,折射出小林老师的教育观念出了偏差,教师不仅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更要维护他们的自尊。

2 改善学生课堂不发言状况的有效途径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小林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很好地改善了学生课堂不发言的状况。

首先,改变了对学生的态度。当学生答错了,鼓励他们:“别着急,再想想,老师相信你!”如果还是不对,就把重点放在挖掘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上,或者肯定学生敢于发言这个态度上。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不足,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及个性特征基础上,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的降低或提高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发言,特别是对于学习困难学生,除课堂上给及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与理解以外,课外老师会抽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进一步消除他们对课堂、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慢慢地,让学生不再害怕答错问题,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有时一节课下来,看着学生的进步,心中的愉悦和幸福感都无法用言语表达。现在,小林老师不断地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在反思的过程中,也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战胜自己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吴明华.如何化解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J].广西教育,2003(08):22.

[2] 邢瑾.学生课堂发言的消极心态及调控[J].小学数学教学,1998(Z2):55.

[3] 葛贵继.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不发言[J].山东教育,2007(Z1):26-27.

作者简介:邵娟(1984-),女,四川德阳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

魏薇(1983-),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法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孩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