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翠英
摘 要:高校辅导员面临着“一岗双责”的使命,既要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开展学生管理,在多重角色间,容易出现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失敗等种种角色失调的现象,在工作中也会出现辅导员角色的错位、虚位、空位、越位等不和谐情况。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学辅导员作为调研对象,对塔里木大学辅导员队伍现状、辅导员角色定位进行调研分析,从辅导员队伍基本情况、科研水平、学习培训、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调研,研讨塔里木大学生辅导员队伍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角色定位冲突的深层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塔里木大学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定位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43-02
1 塔里木大学全体辅导员的调查研究
笔者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近十年,深刻体会了身为一名新疆高校辅导员肩负的重担和使命。新疆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既要体现公平性,又要照顾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差异,辅导员除了肩负大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必要的思想教育活动;为便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笔者以塔里木大学全体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1.1 塔里木大学辅导员队伍基本情况
辅导员的男女性别比例为男62.3%,女37.7%,少数民族辅导员占15.1%,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7.5%,政治面貌都为中共党员,所学专业多为文史哲、理工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只占22.6%。有10%的人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28%的人从事辅导员工作2-4年,35%的人从事辅导员工作5-8年,27%的人从事辅导员工作8年以上。在职称调研方面,初级职称占
52.8%,中级职称占37.7%,刚参加工作5人,未定职称,占
9.5%。
调查显示,我校整体职称结构偏低,高职称、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相对匮乏,一方面由于职称晋升存在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导致辅导员转岗分流情况严重。
1.2 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对是否参加或者主持过课题研究的问题调研中发现,67.5%的人基本没有参加或主持过;有32.5%的人参加过,但数量很少;67.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有32.5%的人认为适合辅导员研究的课题不多,自己不具备科研的条件和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辅导员没有参与或者申报过课题,科研能力相对较低,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大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从事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二是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内容庞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无暇开展科学研究。
1.3 辅导员工作、培训及学习情况调研
调研显示,77.5%的辅导员每日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22.5%的人在8小时左右,只有12.5%的辅导员保持每天学习业务知识时间在1-2小时,42.5%的人低于1小时,45%的人表示偶尔学习一次;在辅导员参与业务培训次数的调研中,62.5%参加过一次以上;25%的人参加过一次;12.5%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在辅导员兼职问题调研中发现,如87.5%的辅导员担任班主任;62.5%的人负责党团工作;25%的人在工会任委员;15%的人负责教务考勤;30%的人还承担着教学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往往承担了多重任务,扮演除辅导员之外的多重角色。
从以上调研内容可以看到辅导员的工作周期长、时间不固定,承担任务重,学习时间少,辅导员缺乏提高专业素养的培训。
1.4 辅导员队伍对内外部环境及自身工作的满意度
在问及辅导员职业是否理想时,82.5%的人认为比较理想,17.5%的人认为不理想。但是,从长远看,40%的辅导员并不看好自身在辅导员队伍中的发展。
在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否重视进行调研时,40%认为比较重视;47.5%的人认为一般重视;12.5%认为不重视。60%的人认为辅导员地位低于其他岗位的教职工;75%的人认为学校给辅导员提供的机会和平台不是很多。大多数辅导员对工作满意度不高,认为工作职责不明确、压力大、没有多余的可支配时间、职称上升空间小、工资待遇不理想、缺少培训进修机会。
在以上问题调研中发现,辅导员自身对今后的发展缺乏信心和安全感,存在职业归属感弱化的现象,进一步说明辅导员职业发展缺乏专业化、职业化规划。
1.5 辅导员角色定位调研
在对辅导员应该扮演好哪些角色进行调研时,辅导员们大多意见一致,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带路人。
调研显示,有65%的辅导员认为当前自身角色定位不科学;90%的辅导员认为角色定位存在角色职责不明、角色混乱、角色模糊、角色定位不清、角色冲突明显等问题,突出的问题是角色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到位,导致压力过大。
对辅导员角色定位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角色困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角色不清、职责不明确、地位不高、角色冲突,角色压力、管理多重、职业倦怠、工作应付、队伍不稳定等。
2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清,既有管理方面的疏漏和重视不足,也有体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不到位,本文重点从辅导员角度出发,探寻辅导员主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图通过改造主观世界,实现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理想。
2.1 辅导员角色的错位
16号文件及24号令都反复强调,辅导员既是教师,也是干部。而在实际环境中,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并不明确,很多老师都不认为辅导员是“老师”,觉得辅导员就是一个学生管理者,甚至学生也不承认辅导员的“老师”身份。此外,辅导员过多承担了其他部门交办的工作,工作内容远远超出本职工作,工作范围及职责不明确,导致辅导员身心俱疲,在各个部门间疲于奔走,周旋应付。
2.2 辅导员角色的缺位
当下,辅導员与学生的师生比远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辅导员配备明显不足,辅导员面临学生超员,对象复杂等困难,导致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谈心的机会大大减少,辅而不导,在“引导”方面分身乏术、投入不足。
2.3 辅导员角色的虚位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细致全面的引导,而辅导员因忙于“事务”,对于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需求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层面的引导,使得本位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思想引领没有触及学生心灵深处,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很容易发生思想空白,导致行为偏差,为学生突发状况埋下了安全隐患。还有部分辅导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中出现敷衍了事,工作不安心、不用心,辅导员岗位职责不落实的现象,在学生的引导方面未能发挥正能量和正面影响。
2.4 辅导员角色的越位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是辅导员的主体工作,辅导员的职责是“指导”而不是“包办”。现实中,部分辅导员常扮演了学生干部的角色,学生活动亲力亲为。这种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辅导员应该扮演导演的角色,在指导和引领上发挥作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指导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2.5 辅导员角色扮演失败
在调研中,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结构失衡,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较少,理论素养不高,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经验少,在扮演多元角色时,不能合理处理角色冲突,机智扮演角色,且队伍职业信念缺乏、职业归属感差,幸福感不强。
针对辅导员队伍中出现的角色错位、越位、虚位、缺位、角色冲突等问题,辅导员理应认真反思,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职业的认同感,增强事业的荣誉感,明确角色定位,朝着职业、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淇.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2] 江丽媚.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 李鹏,杨海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探析[J].管理观察,2014(6)
[4] 白净.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及定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